56论《诗经·周南》中的爱情诗歌
惠圣杰 临沂大学文学院
摘要:诗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诗经·周南》中的爱情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它反映出当时人们推崇自由恋爱,追求热烈而又忠贞爱情的独特爱情观。诗里一个个古人浪漫而又忠贞的爱情故事,永远激励我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不懈追求爱情的真谛。关键词:《诗经·周南》;爱情诗歌;影响
《诗经》是我国是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在表现手法上又分为赋、比、兴三种。爱情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无数人在吟唱着这一美好的情感。《诗经》中的第一篇便是描写爱情的诗歌《关雎》,这也是《诗经·周南》中的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绝唱的诗句,一直回响在人们耳边,《诗经》以《关雎》为始篇,说明在《诗经》时代“爱情”就成为了我国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诗经周南》中共包含十一篇诗歌,分别是《关雎》、《葛覃》、《卷耳》、
《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苡》、《汉广》、
《汝坟》、《麟之趾》。
一、《诗经·周南》中爱情诗的产生背景
(一)政治背景西周灭商之后,产生了庞大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其统治,在政治上实行以嫡长继承父位为核心的宗法制度,为了顺应经济上私有制发展的要求,维护其宗法制度,开始重视女子对丈夫的专一,以保证子女出自丈夫的血统。这就是要强调礼制。(二)经济背景西周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加强,奴隶制的发展,奴隶主贵族驱使奴隶进行大量的农业生产劳动,加速了周朝的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互相协作的生产劳作中,男女自然会产生爱慕之情。(三)宗教背景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做到正确认识并且支
配外界力量,西周时期还设有专管祭礼的官职,这就使得
当时的人们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在当时的宗教
祭祀中,多以求雨、求子、求爱为主,这也自然而然的给
男女青年们提供了相识、相恋的场所,也就产生了许多的
爱情诗歌。
二、《诗经·周南》中爱情诗歌的主要内容(一)描写相思之苦古代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及他们忠贞的爱情往往会造成他们的相思之苦,他们用爱情诗歌将心中相思的苦闷表
达出来。例如《诗经·周南》中的《关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其内容非常单纯,是写一个
“君子”对一个“淑女”的追求,却得不到的相思之苦。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都表现出“君子”想念女子翻
来覆去睡不着觉,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他幻想着一旦得到
了女子,就会“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想方设法使女子
高兴快乐。这首诗感情率真自然,孔子曾赞颂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再比如《诗经·周南》中的《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永矣,不可方思。”就是说“汉江之上有泳女,想要追求不可能。汉江滔滔宽又广,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
爱情诗集乘筏渡过不可能。”诗中“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游女”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表达一种真挚、纯洁的爱恋。整首诗歌前后部分紧密相连,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二)描写婚姻爱情《礼记·昏礼》中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也就是说,婚姻不仅仅是当事的男女两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男女双方小家庭的事,婚姻关系到祖先和后嗣的大问题,再往大处说,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兴旺的大事。《周南·桃夭》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于归,宜其家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三句都是在说姑娘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人。“宜其室家”是写从夫妻和睦从而达到家庭和睦;“宜其家室”是写家庭和睦到夫妻和
睦,进而使得儿女健康成长。全诗从“室家”到“家室”再到“家人”,写女子嫁到丈夫家才算到了自己的归宿,意味着夫妻要把共同构成的家当做自己的家,生儿育女,和睦相处。好比是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过程,家家都能和谐和睦,才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三)描写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周南·卷耳》抒写女主人公在田野上采摘卷耳,这时他想到自己远行从役的丈夫,丈夫辛劳奔波,马疲仆病,困苦不堪;丈夫也在深情的思念着自己,举杯饮酒,聊以遣怀。女主人公想象到丈夫也在深情的思念着自己而感到十分痛苦忧怨,因此,女主人公也感到十分痛苦和忧怨。“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就是说每次来采摘卷耳,都不能把一个本来很容易装满的浅浅的筐子装满。常常采
摘,是因为心中时刻思念着丈夫,等待着丈夫归来。不能
把浅浅的筐子装满,因为心思不再采摘卷耳上,这是妻子
的真情显现。女主人公把对方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