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文学常识
高尔基的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玛克西姆学习故事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父亲是细木工,早逝。他由外祖母抚养成人。高尔基11岁就出外谋生,1892年发表了处女作《马加尔澳柯玛空调扇楚德拉》。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背景知识:《海燕》的创作和发表
《海燕》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
《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这种思想倾向的小说在当时是无法发表的。高尔基先把它寄给了莫斯科的《信使报》,在审查时,书报检查官在批示上写了这样的话:“《信使报》上准备发表幻想曲《春天的旋律》。在这篇幻想曲中,在鸟儿们
一只鞋
唧唧喳喳谈话的形式之下,描述了当前俄-国社会中由于最近的学-潮,和由于依万诺夫根据圣旨对学生所进行的侦察追究而引起的种种情绪。……至于海燕之歌,则是直接的教唆,要大家继续对所谓开始明显的失掉耐心的政府进行斗争。我建议不允许《春天的旋律》发表。”
接着,高尔基又把这篇小说寄给彼得堡的《生活》杂志,也被当局禁止了。但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号的《生活》杂志上,这是审查官的疏忽造成的。据《生活》杂志的主编波塞在-十-月革命以后回忆说:“《海燕》是经过审查官叶拉庚事先审查后发表的,但他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沙皇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一朵花
知女莫若母
办公用什么笔记本好关于高尔基的资料2016-07-16 13:10 | #2楼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耶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父亲是木工,在高尔基4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8年开始过流浪生活。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
1895年写的《依则吉尔的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的作品。
1898年,他的第一个作品集《随笔与短篇小说集》问世,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实主义作品。浪漫主义作品有《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有《切尔卡什》《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主要批判资产阶级世界和市侩的卑鄙龌龊,同时也表现人民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20世纪初,高尔基的创作转向戏剧方面,以最迅速、最直接的形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
1901-1905年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其中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
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的精神空虚。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
1906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
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错误作品长篇小说《忏悔》,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922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
1928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晚年除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外,还著有史诗型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
1934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
1936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他的死亡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
《在人间》
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关于高尔基的资料- 三联阅读
《我的大学》
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