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首页模板(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20年 12月2日
题西林壁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6.2
课型
新授
单元名称
六单元
课题名称
课时
第一课时
思政育人要素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点
本诗前两句写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主人勤劳、爱整洁,也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其生活品味。后两句写院外景,表面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隐含着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学习本诗,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培养他们健康、高雅的情怀、珍爱祖国山水的意识,形成“人文积淀”,深厚“人文底蕴”。另外,夯实古诗学习的基础,提升古诗学习的能力。
课标分析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教材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诗作,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湖阴先生庭院的洁净清幽和景物的美好,细腻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无穷乐趣。前两句写庭院内,后两句写庭院外。全诗描写细腻、对仗工整,又拟人式写景,让人感受颇多。学习本诗,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培养他们健康、高雅的情怀、珍爱祖国山水的意识,形成“人文积淀”,深厚“人文底蕴”。另外,夯实古诗学习的基础,提升古诗学习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本课前两首诗,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语文知识能把诗意大致解读。感受诗句特点有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了解诗句表达的特点。
4.感受诗歌韵味,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难点)
3.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了解诗句表达的特点。(难点)
教学资源
Ppt  视频  图片 资料
课 时 教 学 过 程(体现思政育人的内容用“下划线”勾划并旁批)
设计意图及思政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导  学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倾听教师
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学习新课。
《书湖阴先生壁》。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2.解诗题,明背景。
诗题:“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
诗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
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学生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
4.再读诗歌,明意悟情。
(1)学生闭眼冥想画面。
(2)说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
(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
(3)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自由读诗,思考大屏幕出示的问题。
汇报交流。
A.“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学生朗读
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听教师小结。
5.熟读诗歌,感悟诗韵。
(1)读背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根据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2)把大屏幕出示几首写景的古诗读一读、悟一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三、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书湖阴先生壁》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再读古诗,明意悟情。熟读成诵,吟出诗韵。接下来,同学们要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2.解诗题,明背景。
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大屏幕出书要求
(3)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提示: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诗句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
4.再读诗歌,明意悟情。
(1)教师复述古诗大意,
教师: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送入眼帘。
思考: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
A.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B.本首诗中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再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指名学生朗读。)
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C.《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小结: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5.熟读诗歌,感悟诗韵。
(1)指名读背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2)教师出示几首写景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三、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