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牛 和 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谓、瓶”等生字,规范书写“摸、甚”等生字,理解“恐怖、捶胸、掐住”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3.情感与价值
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学会阅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两个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自学生字词。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
板书课题:牛和鹅。
提问: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读课题。)角度,这是本单元的主题。
那“牛和鹅”与“角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吧。
3.介绍作者任大霖。(对“任”进行正音。)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在有疑惑的句子旁打个问号。(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读。)
2.逐节指名读,正音,说说对带有生字的词语的理解,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3.在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习用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练习分段,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预设学生的问题:“‘牛和鹅’与本单元的主题‘角度’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牛的眼睛看人,会觉得人比牛大;鹅的眼睛看人,会觉得人比鹅小?”“‘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牛和鹅。
2.齐读课题。
3.了解学生对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课件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或要求会写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
第一行:捶捶 欺负 拳头
第二行:脖子 恐怖 摸摸
第三行题西林壁教案:掐住 胳膊 摔倒
4.根据上节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写下批注。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前后联系,产生疑惑,产生期待。
引读第12自然段,先联系句子中“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和“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体会牛是怕人的,鹅是不怕人。再扣住两个“都”字引导学生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思考: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而且为什么“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导读第3自然段,通过三个“敢”字(,甚至敢,还敢),抓住“拍、摸、触、甩、扳、叫、骑”等词语品读出“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
导读第4自然段,通过两个“才敢”,抓住“总是、远远地、安全的地方、要是……就……、绕个大圈子”等词句读出“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害怕。紧密联系第1自然段中对应的语句感受两者的因果关系,并在反复朗读中加深体会。
教师顺势小结: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儿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可是后来呢?引导学生快速读课文第12自然段,答案。
联系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懂“我”对鹅不再害怕,对牛也不再欺负的原因。
前后联系质疑:是什么让“我”有这样大的转变呢?自然想到:这和“我”经历的一件事情有关。
3.精读课文,读出情趣,读出差异。
引导阅读课文第511自然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看看在鹅的面前“我”表现得怎样。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按叙述顺序。等他们到这些语句后再逐句导读。
第一句:“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扣住“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很害怕、怕”等词句读出我的“怕”。
第二句:“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要学生联系鹅的表现:“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来理解,紧紧抓住描写鹅动作、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在第1自然段中到对应的句子,从而体会孩子们的“急”。
第三句:“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联系带头的老公鹅前后的表现,尤其是描写生动的词句,抓住“我”的想法与语言体会“我”的狼狈。
再引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课文,联系第1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从而感受到鹅的不可一世,“我”由怕到急再到狼狈不堪的变化过程。
(2)学生轻声读课文的第811自然段,看看在鹅的面前金奎叔的表现。
引导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抓住句中“飞快地走、一把握住、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等语句以及他的话“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并联系写鹅的语句,如“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体会金奎叔对鹅不怕,而鹅却惧怕金奎叔。
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体会金奎叔不怕鹅,“我”怕鹅,而鹅对“我”和他的态度也是截然相反的。
(3)引导学生思考鹅还是那鹅,而“我”和金奎叔在它们的面前表现得怎么会截然不同?通过品读第911自然段的对话加深感悟。重点引导读懂金奎叔的话,“凭这点”可以联系上文“我”的话理解,“咱们可不答应”可以联系上面写金奎叔对付鹅的语句以及下面的“掐”“扔”“别怕”等理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在对比朗读中明白由于“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果。这样的理解可以说是分层次理解。
品读末尾,联系实际,读出道理。
引导阅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半句分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各有什么看法。以接读的方式理解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它虽然把“我”看得比它小,但从人的角度出发,可“我”实在比它强呀! 此外还要引导读懂“我”对牛不再欺负了。
引导学生品味出金奎叔的话对“我”的影响之大。
三、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启发学生回顾全文,思考交流《牛和鹅》与本单元的主题“角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经验来谈,相机出示含蓄的结尾,在朗读中明白要像“我”一样以之自勉。
四、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 读与“角度”这一主题有关的故事《丢失的骆驼》《两个农夫》《烦恼的老太太》;诵读两位诗人登山游览时不同感受的诗歌《登飞来峰》《题西林壁》。
2.畅所欲言:谈谈当自己和师长就某事的看法不一致时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