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字词句
◎要求认识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32个词语。
◎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积累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积累关于秋天的气象谚语。
阅读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通过准确生动的语句,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
口语表达
◎在小组讨论时注意音量适当,有序发言。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观点。想法接近时,先认同再补充。
书面表达
◎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并整理观察日记。
◎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做出评价。
1.本单元引导学生连续观察,需要注意的是:
◎能够在长期的观察中做到细致观察。
◎学会把握事物的特点,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
◎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
2.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采取的主要的教学策略为:
课文,主要教学策略《爬山虎的脚》,(1)图文结合,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连续细致的观察。
(2)
(3)《蟋蟀的住宅》,(1)通过替换、比较词语,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表达的准确。
(2)
(3) 3.围绕“连续细致的观察”,整合单元教学资源。
内容古诗三首爬山虎的
脚蟋蟀的住
题西林壁教案宅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总计
课时 2 2 2 1 2 2 11
9 古诗三首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2.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人文主题
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自学生字词,完成《新解新教材》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诗句引入,揭示课题
1.师生对话,回忆写景的古诗。
(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诗词。
(2)集体背诵三年级学过的《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
提示: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
二、学习《暮江吟》,授之以渔
1.初读古诗,读通古诗。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
强调“暮冮吟”“瑟瑟”的读音,学习书写“暮”“吟”。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再读古诗,读懂古诗。
(1)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2)学生反馈。
(3)教师指导:根据以往经验,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学习呢?
(4)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理解诗词可以采用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古汉语常用词典》,独字扩词等方法。
要点:可根据注释理解“瑟瑟”“可怜”“真珠”的意思;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残”的意思。
(5)学生结合关键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重点指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3.再读古诗,出景物特点。
(1)自读古诗,圈出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残阳江水露水月亮。
(2)再读古诗,出景物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景物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选择汇报。
(3)交流残阳特点。
①体会“残”。
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太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
预设:夕阳余晖被云霞、山峰、树木等遮住了部分身影而残缺不全。
②体会“铺”。
换一换:“铺”可以换成什么词?引导学生交流:哪个词更好?为什么?
点拨:请学生用手势动作感受“铺”。
③指导朗读:朗读古诗第一句,一边读,一边做“铺”的动作,拉长“铺”的读音,读得舒展。
④点拨总结:白居易不愧是大诗人,在他的眼中残阳铺展在水面,此时的江水颜丰富,说明他观察非常细致。(相机板书)
(4)交流江水特点。
①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交流:江水为什么会呈现青绿和红?
②指导朗读:分小组朗读:“瑟瑟”要读得轻而短,读出江水的不同颜。
(5)交流露水、月亮特点。
①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比喻:露水像珍珠,月亮像弯弓。
②指导朗读:小组赛读:这么美的夜晚,让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好比喻句。
4.朗读古诗,想象画面。
(1)朗读古诗,展开想象。
(1)创设情境:傍晚时分,太阳西沉,此时的天边、江水、水中的夕阳都宛若一幅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江水的青绿与红像什么?
点拨:红如________,青绿如________。
(3)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读出这江面颜的丰富与不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