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重点)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难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暮、瑟”2个字,会写“暮、吟”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课件。
 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同学们,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大家还记得吗?(师生齐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题西林壁教案暮江吟)
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2)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暮、瑟”的字音。
2.指导书写“暮、吟”2个字。(出示课件3)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交流古诗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扫除生字障碍。
 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白居易离开京城,在去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愉快,写下了这首诗,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指名让学生说)
2.诗人到底吟了一首怎样的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范读)(出示课件4)
3.自由朗读这首诗,结合注释、插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不懂的用“△”标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
(1)学习“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词的意思)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象。(学生交流)
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让学生说)(出示课件5)
(板书:红日西沉 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教师指导朗读这两句诗。
(2)学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露水 月亮)
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比喻)诗人把露水比作什么,又把月亮比作什么?(露水—珍珠 月亮—弓)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
这两句诗中,哪个词语是用来形容美丽的景的?(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指导。(出示课件6)
(板书:新月东升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诗中,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古诗。
5.指导朗读。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还应读出节奏,请同学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出示课件7)
 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教师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出示课件8)
教师:九月初三的夜晚,江边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诗人陶醉于这美景,写下了这首诗,
面就让我们随着音乐来仔细地品味吧。(学生配乐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
教师:如果此时你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看到这安静、优美的景,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让学生谈感受)
 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2.借助你画的画,试着背诵古诗《暮江吟》。
                暮江吟喜爱
  1.导入新课的方式要有趣味、有新意,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兴趣,以学过的古诗入手,进而介绍诗人,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也可以从题目入手,设置疑问。
2.古诗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小学生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从读切入教学。教学时,先让学生充分朗读,理解大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教师再相机指导,优美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节奏、重音、韵味,直至能够熟练背诵。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理解了古诗,还初步体会到了古诗的典雅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