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一节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学习)模式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自主学习有三个特点:自立,即自己的学习自己做主,学生有对学习内容方法等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自为,即自己的学习自己操作实施;自律,即自己的学习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这个活动归根到底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原意学习、乐于学习;自学自控、自励自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共同需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注意明确目标,准学习方向。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
二要鼓励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
三要自主运用,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示:“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合作学习以分组为基本构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有:问题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论文式合作学习、学科式合作学习。
实施合作教学要注意的事项:一是科学建组,合理分工,明确规则。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
多数老师都是随意的按前后桌4-6人组成小组,并没有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4-5人的小组。
二是培养习惯,明确目标,重视主体。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使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在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学生明确的提出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而教师也一定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且需要密切配合的学习任务。
三是注重对话,预留时间,加强展示。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而语文又是语言类学科,更注重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是要使学生知道如何说话,如何表达心中所想,脑中所思。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又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可以在语言交流中组织,在争论中表达,最终激发创新。因此在课堂
上注重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对话方式,能增加小组学习的思维火花的碰撞,加强对话能力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拨开迷雾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标准》在“实施建议”下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探究学习具有四个特点:一是主动性,学生因自己有探究问题的需要(即求知的渴望)而主动参与;二是问题性,探究围绕问题展开,循着问题深入,探究是寻求答案的过程和方式,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三是开放性,即使围绕同一问题进行探究,各个学生得到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四是生成性和创造性,探究必须有一个结果,问题得到的解答
是探究活动生成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是学生个体独具一格的创造,各具特点各有千秋,对其个体来说是新的东西。
实施探究性教学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许刚刚开始,学生不会提问,可能会比较肤浅,可能会不着边际,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持之以恒,要善于把握学生思维的火花闪耀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的火炬。久而久之,养成了善于提问的好习惯,学生便具有了善于质疑的能力。
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课堂中,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学。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思考时间、提问时间和练习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讨论、理解,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课堂上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活动起来。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作业一起布置,不能以尖子生阅读的速度来安排读书时间,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去阅读、去思考。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探索时间。
三要有点拨和评价。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点拨鼓励。教师正确的点拨不仅不会限制
学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发现,而且能保证学生明确目标,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究,避免他们陷入任凭自己瞎闹的探究方式。教师正确的点拨,可以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问题探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这对学生探究的进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探究的方法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