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传奇一生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传奇诗人,也是少有的天才诗人。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汩汩涛涛,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而且,永远是那样地雄浑而清新,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一。李白二入长安的荣与衰
1李白的少年生活受汉地和西域两种文化熏陶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李白的生平和创作大概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我们谈谈他的少年生活,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字太白,关于李白的贯望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蜀人;一种说法是山东人,还有一种说法是陇西人,这是李白的族叔李阳冰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说李白出身于中亚碎叶,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这是范传正的说法。现在学界一般都认为李白应该生于中亚碎叶。关于他的家世,现在难以详考,据唐代李阳冰《草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他的祖先因在朝廷犯了事儿,
被流芳到碎叶,到唐代中宗神龙元年,大概是705年,李白随着父亲迁居内地,回到了唐代的剑南道绵州昌明县青莲乡。李父入蜀之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据现证,有人说李白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还有人说李白的父亲可能是一个胡商,因为西域人善于经商。
    不过,从现有史料来看,不管李白是不是胡人,他的家庭显然具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的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他同时受到了汉地和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幅西域人的长相,史料记载,李白是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李白的眼睛很大,炯炯有神,和当时的内地人不一样,带有西域人的比较深的眼窝,比较大的眼睛。哆如饿虎,哆就是张大口,李白张大口之后,就像下山的饿虎一样,显得嘴很大,这和当时内地人的相貌明显不同。西域人的相貌不仅给他带来了一幅带有西域特征的外在相貌,更赋予了他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的性格。他曾经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己是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这个七尺是唐代的,和现在不能相比。如果按现在的说法,长不满七尺,不说七尺,就是六尺,一米三尺,李白如果按照现在的度量衡算法,那他应该是两米高,其实唐代的六尺,我估计现在顶多也就是一米七几,不会超过一米八。
 
2. 李白少年时就雄心万夫
    虽然李白并不是身材魁梧,但他却有一颗雄心,他说自己心雄万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蜀中出豪杰,巴蜀在汉代曾经孕育了司马相如、杨雄这样伟大的文士,王褒这样的大作家,在初唐的时候也孕育出了陈子昂的革新诗人。巴蜀秀美的山川培养了李白磊落的胸襟,慷慨的激情,更激发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李白少年时期,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这时候唐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在这样富庶、开明的社会环境之中,又加上他父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文化教育。他读书是泛览百家,不事章句,读书很杂,但他又不像当时的儒生一样雕章琢句,研究诗词的训诂,而是有点像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敬慕战国时期的鲁仲连那样扶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同时他又羡慕神仙的长生之术,他喜欢炼丹,求长生,喜游侠击剑,他曾经跟随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剑术家赵蕤学习纵横术,修炼剑道。李白在多年之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在有皎洁月光的夜晚,他在庭院之中一个人舞剑,剑上的霜花和月光的皎洁浑成一片。很潇洒。
    到开元八年,礼部尚书苏廷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二十岁的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拜访,
深得素廷赞赏: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也。就是说这个青年具有文学创作的天才,而且下笔秀丽,一旦开始创作,文思如泉涌,难以遏止。虽然风格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已经能够看出他将要称霸文坛的势头,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也。如果再多读些书,再多一些创作的实践,李白的文学创作成就,将会和汉代的大文豪司马相如相提并论了。这是他在二十岁时得到当时朝廷忠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廷的这么高的赞美和称誉。
 
庞龙兄弟干杯3. 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
    开元十三年时,李白二十五岁了,他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认为一个男子汉,一个大丈夫,应该有为国家、为四海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所以他携带着自己的宝剑,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辞亲远游去了,从此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
    李白自蜀中而出,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等诗,出蜀至将领,他遇到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一看到他就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因而写了《大鹏赋》,可以振翅高飞,一展宏图。不久,李白沿江东下,东至金陵和扬州,这
时候的金陵和扬州是唐代最繁华的都市,李白风华正茂,家里又有钱,所以广事交游,轻财好施。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昔东游维扬,不过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救之。不到一年,就用了三十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且自己有一身很高的剑术,武艺高强,拿着自己的宝剑能够一下子砍倒好几个敌人。
    他自己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这时候的豪雄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讲的黑社会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自己把自己放在豪雄的争斗之中,不顾一切地和对方厮杀。也有一些学者说,李白曾经路见不平,救过一个被流氓欺负的江边洗衣姑娘。到开元十五年时,李白西游安州,从扬州一带,金陵一带,往西上,到长江中游,现在湖北的安陆,到这个地方漫游,在这个地方,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家人看上了李白,就把许圉师的孙女嫁给了李白。从此之后,李白便以安陆为家,一边读书写作,一边从事干谒活动。他在这个时候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中说,申管晏之谈,谋霸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与人生愿望。到了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了,这时候他已经出蜀五年,漫游了长江中下游,遍干诸侯,向各地的达官贵人,投递自己的文学作品,申诉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却未遇知己,一直没有
获得他人的引见,因此到这个时候,他就有了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的慨叹,还是无所依靠,不能到政治上的出路。
 
春季图片风景4. 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历抵卿相却有志难伸
    于是在这一年的夏天,他决定不再在地方上出路了,而是直奔当时的京都,长安而来。这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历抵卿相,到各个王公贵族府上投递自己的作品,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在苦闷之中,他又和长安的市井少年厮混到一起了,他说自己是秋夜“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他出京时在齐鲁一带,做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因他无颜再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到汴州、宋州、洛阳等地。汴州就是现在的开封,宋州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还有洛阳。他在这些地方漫游,创造了《长相思》、《蜀道难》、《行路难》这样的作品。到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当时享有盛名的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在书中说自己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描写竹子的句子“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也没有结果。到开元二十三年时他又应自己的朋友元演的邀请,北游太原及雁门,第二年又返回河南,与他的朋友元丹丘、岑勋等人在嵩山南
麓颖阳山置酒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到了开元末年,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此时已四十一岁。至此,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都没有任何效果。
 
西湖介绍5. 李白二次入长安的风光与失落
    天宝元年,李白42岁了,可能是由于他的好朋友元丹丘的推荐,元丹丘在此前已经以道士的身份受到玉真公主的召见,因为元丹丘的推荐,所以唐玄宗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这时候正在山东任城,他初闻征召更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他觉得自己这几年所受到的压抑终于可以排遣掉了。但李白不知道,这时候的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因为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之后,朝廷的权力便由当时的奸相李林甫掌握了。所以唐玄宗召李白进京,并不是真正的要任用贤才治理国家,他主要的目的是需要一个出的文人来点缀太平。是唐玄宗附庸风雅的一个表现。
    初入长安,李白的确受到了唐玄宗的眷顾。玄宗降辇步迎,从步辇上亲自下来迎接他,而且对李白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焉能致此。就是说,你虽然是一个平
民百姓,一介布衣,但你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如果不是你长时期地积蓄了这么高的道义,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名声和成就呢?唐玄宗赐予他七宝床,御手调羹,亲自为李白调制羹汤给他喝,这在当时是一种特别高的荣耀。接着唐玄宗就命李白待诏翰林。当时朝廷有一个制度,皇帝所在的办公之处,处理朝政之处,必有文辞精学之士,有哪些人在这儿为他做顾问呢?下至医卜技术之流,医学家,相命的,还有各种方术,杂技的,随时待诏命,备顾问,皇帝有疑问随时可以请教。唐玄宗把这个地方叫做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时又另外建了一个学士院,但这些学士院里的人基本都在朝廷有正式官职,兼容学士,专长起草诏令。
 
6. 李白因《清平调》更受唐玄宗赏识
    但是李白入翰林和这些人不一样,他只是以文辞秀逸待诏供奉而已,只是因为他有很高的文学创作才华,诗文写得好,才被唐玄宗诏请过来入翰林,当时唐玄宗并没有正式授予李白官职。但因为他声名特别大,玄宗开始对他颇加礼遇,命令他起草了一些昭告,据说他曾经做过《和蕃书》、《出师诏》等文,又应诏作过一些描写宫廷歌舞享乐的诗文,如《泛白莲池序》、《宫中行乐词》、《清平调》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玄宗的欣赏。当时
皇宫中刚开始重视喜欢木芍药,什么叫木芍药?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牡丹,当时的静宗把木芍药称之为牡丹,得到了四株牡丹花,红、紫、浅红、通白四种颜,唐玄宗就把这四株牡丹花移植到清心池东边沉香亭,花卉繁开,在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唐玄宗就会骑着他的名马沼液白,太真(杨玉环)以步辇从,去赏牡丹花。通常这个时候唐玄宗又会诏请特选梨园弟子中的最好的人过来,演奏十六部乐,让当时最有名的歌唱家李龟年给大家献艺,李龟年手捧檀板,在乐队跟前,既是指挥,又是领唱。吴阳金海岸将歌之,李龟年正要开口演唱歌曲的时候,唐玄宗突然说,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我们今天欣赏这么名贵的花卉,又对着这么美丽的妃子,怎么能用前人创作的旧歌词呢?遂命龟年持金花盏,宣赐李白,让李白现场填词。李白填《清平调》辞三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了《清平调》辞,写了三段,欣然成纸。皇帝既然命令他马上写出来,他当然很高兴,就接受了。但又考虑到昨天晚上喝的酒还没完全醒,所以就拿着笔,慢慢地写了下来。
  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若非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写的词既是赞美如此美艳的牡丹花,实际上又是写的貌若牡丹的杨贵妃的美丽。龟年遂以辞进,李龟年把《清平调》词献
上以后,唐玄宗就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重新调查了一下乐曲的节奏,遂促龟年已歌,赶快催促着李龟年为大家献唱。太真妃(杨玉环)持玻璃七宝盏,斟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笑盈盈地对着李白,表示对李白《清平调》的赞美,以及对李白对她赞美的心灵神会。这个时候唐玄宗自己亲自取了一支玉笛配合着吹奏,每曲变将换,而且在每一段快要唱完时,唐玄宗还特地把声音拉得更长一些,来讨好杨贵妃。杨贵妃喝完葡萄酒之后,把自己的绣巾收起来,再次拜谢唐玄宗。这个事情,龟年常语于五王,后来李龟年告诉了其他的一些王,独忆以歌得自胜者,无出于此,抑或一时之极致耳。他说,我一生中演唱了那么多的歌曲,觉得唱得最好的就是这一次,当场演唱李白刚创作的《清平调》,这也可以说是当时歌坛上最广为人知,最有意思的一次歌会。
  唐玄宗至此之后,对李白更为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其他人的欣赏。后来唐玄宗带着大批的妃娦,官员,幸骊山温泉宫,李白也在侍从之列。他曾得意地说: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金章紫绶来相趋。王公大人也要来求他,这时候的李白以为自己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还能援引故人,帮助他的一些朋友在皇帝面前说好话,他说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如果为你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你们以后也会跟我一样飞黄腾达。但李白这时候的行为举止还保持着平交王侯,不肯
屈己下人的故态。对唐玄宗是歌功颂德,对官僚显贵则取平交的态度。
 
7. 李白发现自己是玄宗粉饰太平的装饰,黯然离去
    但是没过多久,李白便发现,唐玄宗对自己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就像当时的倡优一样养着他,在朝廷和那些人一样的角,并没有委以大任,这和李白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于是李白这时候就开始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渐渐表现出来了厌倦情绪。这时候他经常和贺知章等人在一起喝酒,号为酒中八仙,杜甫后来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中酒中仙。从中我们可见,李白可能有借酒装疯,拒绝奉诏的举止。他还曾经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玄宗把李白从长安市上诏回来之后,要给一个外来进贡的番国写诏书,而李白借着酒兴,说自己醉了,让高力士为他把靴子脱了,让杨贵妃亲自为他研墨,他才来写这封诏书。
    由于李白戏万乘为僚友,视俦列为草芥,恃才傲物,遂遭谗谤,他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他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在天宝三年上书朝廷还山,玄宗也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这样,李白在天宝三年的时候,45岁的时候,怀着悲凉,怨愤又恋恋不舍的心情,高
唱着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鸡,刺蹙争一餐。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怅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