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会变的月亮》教案
大班科学《会变的月亮》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尝试用“xx醒来了”、“xx睡着了”说一句话。
活动准备:
1、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森林狂想曲》,《摇篮曲》)。
2、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入室(播放《森林狂想曲》)两个特殊的小客人。
2、出示图片太阳
3、出示图片月亮
二、欣赏理解儿歌
1、朗读儿歌
2、谁出来了?
3、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
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白天真热闹”。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白天真热闹”。
4、瞧,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5、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夜晚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
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
教师:我们可以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夜晚静悄悄”。宝宝们跟老师念“夜晚静悄悄”。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教师朗诵
2、一起朗读
3、小朋友念得可真好听,白天真热闹,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幼儿和教师一起念。
4、小朋友们读得可好听了,那月亮出来了,夜晚静悄悄,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念好听?幼儿和教师一起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注意太阳出来了要用响亮的声音来读,月亮出来了要用轻轻的声音来读。
6、孩子们读得真好,听得老师心里真高兴,如果加上动作来读会更好听的,孩子们我们站起来配上你喜欢的动作来试试吧,小朋友准备好了吗?
7、师幼共同完整地用动作来表演、朗诵诗歌。
四、创编诗歌
1、咦,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2、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引导幼儿用“醒来了”“睡着了”说一句话。)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还引来了许多动物朋友,它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醒来了的,睡着了的;等会你拿到以后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如果是醒来了的就贴在太阳的身边,如果是睡着了的就贴在月亮的身边。
4、幼儿一,说一说,贴一贴。
5、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四、结束
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一起出去和太阳玩游戏把
大班科学《会变的月亮》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接种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2.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去发现自然界中的变化。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布置简单星空,在卡纸中剪开一个弧形口子,再用黄卡纸剪成圆形的月亮
2.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P163.绘画星空的材料:大张白纸,黄、黑及深浅不同的蓝颜料活动过程:
一、我眼中的月亮
1.天黑下来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月亮高高地挂在控制。你看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
月亮的诗歌
二、会变的月亮
1.月亮在天空中的样子不是一直不变的,它每一天的形状都会有所不同。有时候月亮是圆的,有时候月亮石一个弯弯的月亮。
2.教师出示制作好的"星空",然后逐渐抽拉出黄圆月,使"月亮"呈现不同的形状。
3.教师和幼儿一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P16,观察月亮形状的变化过程,引导幼儿发现月亮变化的规律:月初的时候它是弯弯的,窄窄的,之后会慢慢变园,成为满月,等完全变园之后,它又会慢慢变弯、变窄。
三、幸福浪漫的夜晚
1、在月光下,人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2.月亮柔和的光照亮夜晚的小路,和爸爸妈妈在月光下散散步、赏赏月,是一件既幸福又浪漫的事情。
3.每年的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说说中秋节我们可以干什么。(与亲人团聚、吃月饼、赏月等)
四、星空与明月
1.幼儿4-5人一组合作,在一张大纸上用深浅不同的蓝、黄和黑颜料绘画"星空",大胆表现夜晚星空的梦幻彩。
2.教师将幼儿合作绘画的"星空"悬挂在教室内。
活动反思:
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枯燥乏味的学习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一月之前,我就布置了学生观月相、画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课上,我先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观察之后,大家发现几乎每个同学记录的都差不多,于是,我又展示了一个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对比之下,大家总结出了一个月中变化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到较抽象的认识,为研究月相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讨论。月相的成因主要是和月球本身的特点及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有关的,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作为。课上,我和学生在总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会改变的。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与月球的运动有关吗?这么一引导,学生顿时来劲了,纷纷在小组内交流起来,并不时地用手在那比划,其实是在用手做模拟。接下来的交流,也证实了我的想法,学生确实拿着书、手等上来边说边演,甚至还画了草图,乖乖,和我想给他们看的动画演示基本一致,这讨论的价值还是挺大的。学生大致的意思是月球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它反射的太阳光,而且它还不透明,月球围绕地球转,转的过程中,由于阳光照到月球的大小面积不
同,所以形成了月相。所以说对天体研究并不一定只是科学家的任务,并不一定要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探索宇宙奥秘,解决天文问题,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建立自信。
再而,不可轻视学生的观察。当学生看完我准备的月相形成的动画演示后,就有学生对我的这幅图提出了疑问:当月亮转到满月这个位置时,我们怎么看得见月亮呢?地球不是把太阳照上来的光挡住了,地球比月亮大呀。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这还真把我问住了,幸亏是在课后问的,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面对全班解释。课后,我赶紧上网充电,才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上,称为白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投影在天球,称为 黄道。白道和黄道之间有5°9′的一个夹角,所以月球运行到满月的位置时,看似被地球挡住了,其实由于太阳和月球不在同一平面,所以,不会出现月球每运转到满月位置时,就看不见月亮。只有当月球与太阳同时位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才可能发生月食,即学生说的看不见月亮了。第二班教学时,也碰到了这样的学生,由于前面做了“功课”,所以当场就做了一番解释,听得学生是无比佩服。其实,我还真得感谢我的学生,没有他们的“刁难”,我也不会去学,去看,这就是教学相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