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祖国的明天,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民族的需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亲社会行为,是指友好的行为,是一种不期望得到报偿而对他人有利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帮助、分享、谦让、安慰、合作、同情、关心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参与,幼儿不可能离开教育而自发成长为社会要求的、品德高尚的社会成员。而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家庭。我国现有的家庭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核心家庭”,即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另一种是“三代人家庭”,即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整天与父辈、祖辈交往、只有亲子、亲孙的纵向关系,而无兄弟妹的横向关系。在这种家庭结构里,极易造成幼儿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大人整天围着孩子转,极易养成孩子娇纵的性格。而这些行为现象都将严重影响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家庭中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民主型家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所谓民主型的家庭父母对孩子是慈祥的、诚恳的,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明确而合理,将控制、引导性的训练与积极鼓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孩子的独立性
、主动性、自我控制、自信心、探索性方面发展较好。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民主型的家庭父母知道孩子是否具有一颗爱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成为具有亲社会行为的人。如家里人或亲戚生病了,父母带着孩子一同去医院看望的过程,聊天、问候,就是我们父母和孩子一同表达对别人的关爱。地震了,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捐款,对灾区小朋友献上一份爱心。民主型的家庭父母知道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是时代赋予人才的基本要求。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如周日在家庭劳动中父母孩子合作,完成打扫、清洁工作;妈妈在家烧饭做菜时,爸爸会在旁帮着洗菜、拣菜,孩子拿碗拿筷;另外,邻里的合作也是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如下雨了,邻居会来告诉我们;家里没人,请邻居帮忙照看金鱼等。民主型的家庭父母知道不要怕孩子在体中吃亏,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力,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例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小的不好的留给自己,使他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民主型的家庭父母知道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注意作为孩子行为的楷模,比如看红绿灯过马路,不违反交通规则;乐于助人、待人礼貌
等,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位教育家曾说过: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二、亲子游戏有利于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游戏是幼儿期的基本活动,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亲子之间交往的重要形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亲子游戏这一教育手段,把分享、谦让、合作、帮助等各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融入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反复操练,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亲社会行为习惯。一个“到娃娃家做客”的新游戏场景,让幼儿模仿“家”中的角在活动中与人交往,家长开始则以客人的身份引导幼儿游戏。如:妈妈先轻轻的敲门问:
“家里有人吗?我是xx”,再向“主人”问好,而“主人”则热情地招呼“客人”,说:“请进、请坐、请喝水”,爸爸可以再重复妈妈的话,再来一次角扮演。还可以家长和孩子角互换。幼儿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交往语言、友善待人,发展了亲社会行为。通过游戏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体验助人和被助、爱人和被爱、合作与分享的快乐。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帮助孩子逐步学会和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方法,从而提升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家长有意识的进行移情训练的亲子游戏,能够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认识的局限,特别容易自我中心的考虑问题,因此,家长要有意识第帮助幼儿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三、家长表扬鼓励有利于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意识
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应加以强化,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表扬鼓励是最好的强化方式。所以有句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鼓励要及时,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表扬鼓励要具体,比如,孩子和小朋友分享好吃的东西后,你不妨说:
“你能把蛋糕分给妹妹吃,我真高兴!”表扬鼓励方式要恰当,年龄小的孩子,父母的搂抱、亲吻、抚慰等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的活动,漂亮玩具、好吃东西等物质奖励会收到好的效果。幼儿期自我的认识源自于他人评价,优良的回馈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变得更自信、更自尊,有更好的自我价值感。所以表扬鼓励是奖励方式的一种,是儿童教育中的一种强化方式。积极的表扬鼓励中含有尊重、相信的因素,可以调动幼儿的主动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及时、有效的表扬鼓励有利于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意识。
四、家园互动有利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连续的过程,家长要多和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如:有的孩子从小独处惯了,不愿意、不善于与别人相处、合作。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
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家庭中的培养
姻文/徐玉琴
如城镇新民幼儿园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明天,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民族的需要。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分析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的几个层面,揭示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成长了孩子,也成长了家长。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家庭教育;关爱;分享;合作;谦让;移情
2--
. All Rights Reserved.
娇惯,到幼儿园常与同伴发生冲突,不知道谦让等等。针对以上表现,家长要和幼儿园教育一致,共同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些家长对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不重视、不积极,常常借口工作忙不愿意出席。更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事,参加与否无关紧要。家长这样做不仅影响家园共育,其消极、冷漠的态度,与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家长的积极参与,给孩子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发展亲社会的观念与行为的最佳时期,它将会深刻地影响孩子成人之后的社交能力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家庭是孩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必须发挥他应有的优势,与幼儿园教育同步有意识的从小对孩子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因为一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利他主义的亲社会行为的种子越早越好。■
参考文献
1、《儿童社会性发展》作者:张文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刊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柳絮纷飞,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大自然的万物显示出勃勃生机。幼儿对这大自然有变化非常敏感而好奇。在一次活动中,他们发现了学院小花园池塘中的小蝌蚪,他们对这些带尾巴的黑乎乎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个关于小蝌蚪的主题活动开始了。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进行了活动背景分析:我班幼儿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爱提问,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开展“我喜爱的小蝌蚪”主题活动的良好基础。而且班上的幼儿很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对小蝌蚪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以“我喜爱的小蝌蚪”为题开展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认识的需要,还能培养幼儿爱的情感,养成做事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一、捉蝌蚪
活动前,我们给幼儿提供一些工具,幼儿也从家里带来了一些捞蝌蚪的工具,如:瓶子、罐子、渔网、小盆等。刚开始,程程带来的渔网洞眼太大,捞起的小蝌蚪又从洞里游走了,在老师的建议下,他重新换了一种工具(剪掉一半的塑料瓶),终于把小蝌蚪捞了上来。还有的幼儿拿着瓶子总是捞不到蝌蚪,于是我们就请捞到蝌蚪的幼儿介绍经验。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地在忙着,很专心,也很有耐心。
为了给幼儿更充足的活动时间,并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问题,我们还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到池塘里进行捉蝌蚪的活动。
回园后,我们和幼儿们对捉蝌蚪的活动进行了小结。
二、观察小蝌蚪
在认识小蝌蚪的课上,幼儿进行自由观察,星星说:“小蝌蚪长得小小的,黑乎乎的。”然然说:
“看,这是小蝌蚪的尾巴。”
桐桐说:“我发现小蝌蚪在睡觉,它睡觉是趴着不动的。”元元说小蝌蚪一会向上游,一会向下游,还会翻跟头呢。”小雨说:“看它游的多高兴啊,尾巴还一摇一摆呢。”但是由于每位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在
小蝌蚪有没有眼睛、有没有嘴巴的角度不同,幼儿发生了争执。在我们的鼓励下,有的幼儿去图书角资料,有的跑到益智区有关蝌蚪的图片,还有的跑到鱼缸前拿起食物尝试着喂小蝌蚪。幼儿在得到相关资料信息后,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得出了小蝌蚪有眼睛和嘴巴的结论。在这节课上,幼儿能认真地进行观察,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时,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对活动评价
幼儿通过每天照顾小蝌蚪,和同伴之间交谈有关蝌蚪的话题,发现小蝌蚪喜欢吃面包屑、饼干、鱼虫、肉糜等食物,养成了交流讨论的习惯,增强了探索的欲望。幼儿对小蝌蚪每个时期的生长变化非常感兴趣,充满了好奇心,经常讨论对小蝌蚪的生长发现,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在这上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幼儿观察事物、记录变化的初步习惯。小青蛙“不幸夭折”之后,幼儿非常伤心,他们想知道原因,于是,幼儿回家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资料,知道了小蝌蚪是像鱼一样用腮来呼吸,小青蛙则是用肺来呼吸,小青蛙长时间在水里是会死的,这一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喜悦。为了让小青蛙生活得更好,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为小青蛙营造了新家,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小青蛙到“陆地”上来活动之后,幼儿看到它们到处蹦蹦跳跳,联想到小青蛙会不会在自己的妈妈呢?幼儿由此产生了放生的念头,幼儿的情感升华到热爱小生命、热爱大自然。这些活动都使幼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柳絮纷飞四、活动方案的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评价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工作的热情、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回顾整个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喜爱的小蝌蚪”主题活动,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是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一是不管是预成活动还是生成活动,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这是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必须将这一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当中具体化,教师应当下工夫对整个活动进行分析,准确地抓住和把握活动的各个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在安排小班幼儿活动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关注幼儿的谈话和讨论,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思维和语言启迪他们,帮助、引导幼儿将活动进行下去。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活动的关键阶段和问题,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关键阶段上,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解决关键问题上,驾驭整个活动的进程,提高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质量和水平,以顺利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我喜爱的小蝌蚪》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反思
■文/张红萍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第二幼儿园
3--.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