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北京、天津、上海三套卷作文试析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
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舞台上,戏曲演员有登场亮相的瞬间。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
请以“亮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三石说:“续航”一词难以打开思辨空间。只能分层写了,“个人-社会-国家”是个不错的切入角度。个人奋斗为青春续航,发展科技为社会发展续航,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国梦续航。举一些时政例子,最后联系社会实际,批判社会当前的一些有碍续航的事例,表明个人态度,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亮相”记叙文自然要表现反差感,要么先抑后扬,要么先扬后抑,从创新度来讲,后者更容易脱颖而出。前者的核心是人前光彩务必需要长时间的沉潜积淀,在设计的时候主要多层意义(个人/国家,
写个人也是在隐喻国家);后者的核心可以写高光时刻不应该只存在于过去的记忆里,应该存在于当下的每时每刻,发光发热,在新的历史时刻改换身份重新亮相!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石说:主题老生常谈,“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读书不止于书本,更在于社会实践,让自己的所学真正能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做事也不要仅为私利,应该结交一批有志于家国之人,树立远大抱负,为社会上海高考作文
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论证可以分先后,一层一层的说,说的时候注意树立靶子,先言他物再言己心,最后一整合拔高,齐活!
上海卷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 (1) 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
三石说:言简意赅,令人浮想联翩,特别好的一道题。如果其他
作文题算是平时积累的输出性训练,那上海卷真算得上是探索性的思维训练了。私以为,语文真的要起到立德树人、选拔人才之作用,未来是一定要走上海卷的路子的。好的作文题时能够让人升起一种隐而未名的兴奋感的,我想这道题便是如此。
我们试着推理一下: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这句话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乐意探索,难道离得开好奇心吗?当然离不开,那只靠好奇心足够吗?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心在人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你可能会说,是初始的力量,起到的是引领的作用。那在不断探索的时候,好
奇心是会慢慢消失,还是更加强烈?可能你会说这得分情况:如果你很擅长,发现了新大陆,可能你的研究欲望会持续高亢,但如果你没有那么天赋异禀,你可能会被基础性训练操磨的兴味索然。如果你还想继续下去,你需要什么呢?你说需要目标感和坚毅不放弃的精神。好的,这样我们得出了另外两个词。
接下来,我们继续追问:在度过了基础性训练的枯燥阶段,你渐渐要就开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了,你的好奇心是不是重新回来了?你说是的。那这一次激发的好奇心和你初始阶段的好奇心有什么区别?你说这一次更为深刻,更为持久,成功之后的成就感远超上次。在这里,你似乎已经超越了初始阶段的简单的“好奇和兴趣”,已经发展到了“志趣”。这让我想起马克斯·韦伯的著名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在其结尾,韦伯引用了《圣经·旧约》的一
段经文,那是《以赛亚书》中与守夜人的问答:“守望的啊!黑夜还有多久才过去呢?”守望的人回答说:“黎明来到了,可是黑夜还没有过去!你们如果再想问些什么,回头再来吧。”他由此告诫听众,如果你想要期待新的先知,期待新的救世主,那还为时过早,黑夜还没有过去!这是击碎虚妄的梦想,唤醒你面对现实。但韦伯同时也劝导年轻人,黑夜是等不过去的,在黑夜里我们仍然应当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这是激发和鼓励一种踏实而审慎的积极态度。在这里,韦伯表明了他对学术的态度——审慎理性,表明他对“志业”二字背后使命感与担当精神的看重。所以我们这里又多了几个词。
我们总结以下,一个人乐意探索世界,离不开初始阶段的好奇心的引领,也离不开目标感和坚毅的精神品质,等到经历了初始的积累阶段,我们又在好奇心的内驱引领下,不断感受随之而来的挫败感和成就感,随着研究的深入,你渐渐自觉地把它当做“志业”,基于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驱使,我们逐渐得心应手。当我们进入某种瓶颈之时,我们的好奇心还能起作用吗?似乎不太能了,这时候一条三岔路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继续寻突破的方向还是转变道路,抑或是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这离不开我们对自我价值的确认了,如果我们保持一种对这份志业的敬畏,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我想我们不会止步于此的,所以走到最后,一个人还愿意探索陌生世界,我想离不开这一份“自知”(自我价值感确认)和“他知”(道之无穷须敬畏)。
我们通过推理,大致到了以上这些词,我们就可以串起一条分析链,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分析的时候带上事例论证等论证方式,
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简单形象一些概括,我还是想说好奇心是灯塔,成长型思维是引擎,坚毅的学习品质是航线。而这些词的得出又离不开刚才的一番推理,如此而已。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引经据典的说一个人乐意探索陌生世界,还离不开好胜心、自尊心、利益的驱使等等,生怕写出这些落得个“思想不够健康”的罪名。私以为,这些本来就是事实的真相,何必讳言?电影
小说多少故事不是这样展开的?电影《哪呀哪呀神去村》里男主角为了宣传册上的女孩子毅然去村里当了伐木工人,《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的冒险也不纯然是为了探索世界,也有赚大钱证明自己的意图在,但是写来写去都是涓流入海,最后无一例外都回到了思考人生之意义的总途上来。我觉得带上这一份思考,会让文章显得更有温度。
以上就是我对今年上海卷作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