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2022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及优秀作文点评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文题解析】: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向来注重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今年的作文试题仍然保持了这一特点。今年作文题目跟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都是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量。题目查考的是学生辩证的思量力,而这也是一些学生所缺失的。
从题目内容来看,探讨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哺育精神和谐。精神哺育这个话题,具有时代特征。
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哺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
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
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
当考生在某一点上站稳,却仍需要将眼光涉及另一点,将两点结合,逼迫考生深入思量:“如何对待,才干造就和谐人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去平衡“柔软”与“坚硬”,造就和谐自我。挖掘矛盾暗地里的逻辑合理性,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至此,什么是“和谐人生”呢?健康、快乐、幸福、自适等就是一种和谐人生。故而,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以适度为好,适度才干造就一种幸福、自适的人生。
【2022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他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题目评价】
2022上海高考作文题继续延续了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仍然比较简炼,有关
键词的限制,也保留了灵便、开放的想象空间。题目与去年“自由的、不自由的”、前年“重要的、不重要的”在命题形式方面基本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来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能力方面的考查,以及对当下生活、社会、人生、自我等的关注。
题目总体看来比较容易把握住关键词,和平时摹拟考中的不少作文命题的形式都很相近,相对而言比2022年的“穿越沙漠”更容易把握。
【审题分析】
整体看来,题目延续了前一年“自由与不自由”的辩证统一的风格。就像西方人所说,人的内心同时住着一个天使和魔鬼,人的内心总是具有二重性。“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很容易从中到“坚硬”与“柔软”两个对立的关键词。“如何对待他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便是“坚硬与柔软”两种内心世界的统一。“造就和谐的自我”是“坚硬”与“柔软”两方面合二为一的最终目标。
可以由“坚硬”联想到执念、底线、人性的坚守等正面的方向,亦可以是刻薄冷硬的性格等偏负面向的缺点。“柔软”则很容易联想到人之初性本善、对弱者的同情、对亲人的爱护、对天下的博爱等等正向,也可以延伸到人本性中的无奈与脆弱。二者的统一则可以是“刚柔并济”等等容易联想到的话题。相较去年的“穿越沙漠”而言,今年的作文题更容易切入重点并展开论述。
“和谐自我”又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和谐社会。而今年的作文题则是要由一个“造就和谐的自我”拓展到“建立和谐的社会”。以学生平时的练习积累来看,想要有较高的提升也不是很难的事情。“和谐自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是让一个人经历矛盾挣扎趋于内心的安宁平和。进一步分析如何实现和谐自我,才干处理好人与人,人与 其实“和谐”自我的建立的深刻目的在于自我的认知,建立和谐自我的过程就是修整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认知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形成自己,孔子七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以这个过程是“认知自己”与“完善自己”的过程。惟独明确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建立起这样的和谐,才干有真正自我觉醒,才干自觉的从事各种事业,从而成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自己。有了每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和谐的“自己”,一个社会的和谐就近在咫尺了!
【写作内容】
今年的作文题更多的是要从自身的情感角度来出发,由内而外的思量,以己度人或者推己及人。学生考察这个材料的思路过程应该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体味这样的感受,然后再由自己及别人、及社会的思量,他关注的必然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更多的导向外界生活。包括他者的生活、包括生命的思量、包括社会的思量,所以这个材料需要学生较多的积累进行写作方能成就一篇大气之作、深刻之作。因此需要考生在写作文时不能真的“感情用事”,还是要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作文中的感性。
单纯的“坚硬”会容易让人觉得不近人情,而一味的“柔软”又很容易被忽视或者弱化。既要有柔情的一面,又要有坚毅的一面。所谓“和谐”其实是一种平衡,而平衡的支点,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能动能静、能屈能伸”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为了保护柔软的情感,必须穿上坚毅的铠甲(例如母亲)
上海名师解读2022高考作文
2022年06月07日15:54    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上海名师解读2022高考作文坚硬与柔软是对理性思辨作文的延续
人民网上海6月7日电(葛俊俊)6月7日上午,上海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之后,作文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为此,本网记者专门采访了上海市光明中学高级教师李新,请他对今年的高考作文进行解析。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如下: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坚硬与柔软二元对立,考察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
“2022年作文题是重要不重要(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2022年作文题是自由不自由(你可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今年的作文题是‘坚硬与柔软’,可以看出,仍然是对前几年理性思辨作文的延续。”
李新认为,坚硬与柔软属于二元对立的概念,考察的是学生理性思辨的能力。“从材料上看,关键词还是比较显性化,一个是坚硬,一个是柔软。关键是对待坚硬和柔软,应该如何进行思辨的,能够把它思辨好才干达到我们自身的和谐。”
思维拓展,对坚硬与柔软的本体进行界定
“和去年的自由不自由不同的是,坚硬、柔软是一个喻体。”李新觉得,考生在审题时要做到思维拓展,把坚硬东西和柔软东西的本体到,即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柔软的东西是什么。同时,坚硬和柔软应该在一个逻辑层面上,心中有坚硬的东西也有柔软的东西,在审题的时候首先对两个概念进行界定。
“坚硬的东西普通理解为: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硬汉式的无所畏惧的精神……比如,《老人与海》里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他相信人生不可以被打败,你可以泯灭它,但不可以打败它的强者精神。固然还有一种,像女汉子一样强势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严厉。如,前段时间播放的《虎妈猫爸》,虎妈代表的是强势的一派,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
相对而言,李新认为,心中柔软的部份跟坚硬的东西必须在一个逻辑层面上,比如讲到严厉,对应的词语应该是爱、爱抚等。再则,强悍的精神对应的柔软的部份,如儿女情长,往往在硬汉的形象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儿女情长的一面,柔情的一面。
前半句开放,后半句限制
因为“坚硬”和“柔软”是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那末应该如何对待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呢?李新认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辨,从而达到我们自身的和谐。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当你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你就会明白有些东西虽然并不合理,但你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坚固到,你必须依靠。”对此,李新进一步解释:“我们往往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怀着信念,来去实现我们的目标。有一种强者无谓的精神。但是,仅注意一个方面的时候,自身是不和谐的。比如说,某一个人非常强悍,但总是强悍的话,他自身是不和谐的,还要想到柔软的东西。”
他表示,这其中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的关照,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关照。我们去关照他人,他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可能是强者,或者说他在我们印象中是一个林黛玉式的人物。强者有儿女情长的一面,柔软的一面,往往不被我们发现;还有就是我们看到的所谓的弱者,所谓的柔情似水的人,他也有一种的内在的强悍的力量来去支撑他的人生。综上所述,理性的思辨,一定要注意最后的结果,从而达
到自身的和谐。
“今年的作文题,从开放度上来讲,非常好,因为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本体我们可以想到不少。但是,开放中有限制,后半句就是限制,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才干够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所以说,前面是开放的后面是限制的,是在开放和限制之间,这样也是符合我们对学生的思维考察的需要。”
命题分析及点评:
今年上海高考的命题依旧延续了之前五年来的命题思路和风格。
从材料特点来看,将比喻型材料和关系型材料合二为一,并且是在设置好的范围中谈关系。例如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在“沙漠”这个范围中谈“自由”和“不自由”,而今年的作文是在“造就和谐的自我”的范围中谈“坚硬”和“柔软”。
从形式上来看,今年的考题仍旧是“一行半”的形式。整个材料阅读起来不难,但是观点倾向十分清晰明了,却让同学们在落笔之前无限拓展思量的角度。材料变短了,审题的难度降低了,题目内容越来越科学,留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从命题思维上来看,上海高考作文仍旧体现了对人性和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塑造,同时体现了哲学的思辨性。那是不是上海今年的高考并没有体现出变化呢?其实并非如此,
综观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可以看出命题者的别具匠心。
首先是将常规的各种类型作文题考查点综合起来,这一综合,就拓展了考生的思路和写作的范围。比如今年的材料中,对于“坚硬”、“柔软”的分析可以从不同层面引起出去,也可以和社会现象、当今人们的心理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这个材料写“活”,体现作文的思想性。
其次是观点倾向更清晰,本则材料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对待”自己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达到“造就和谐的自我”的目的,所以过程和方法是多样的,而最后的结果导向是明确的。这样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于前几年就更加科学了。
材料详细解读:
1.材料本身的重点词句及关键信息:
考生都比较容易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坚硬”、“柔软”、“和谐的自我”。这里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在材料中还有一句不可忽视,造就和谐的自我并非把心中原有的东西随意组
合就可以了,关键是“如何对待它们”。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们在设定立意时要重点思量的,能够体现创新的部份。
2.思量材料可以写作的角度:
首先,要揭示这个题目探讨的实质:
大部份同学们都会从这个题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对自我的塑造,这是材料本身向我们展示的内容——“人的心中”。那末进一步思量,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造就和谐的自我,具体来说就是更好的处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观世界观。这种思量也是高考命题的最终准则。所以,其实坚硬和柔软对应的也可以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或者是思量问题的维度和方式。
其次,我们要根据以上探讨的实质,到关键词句的深意:
从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坚毅;软——性格的柔韧。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软:上善若水。
从处世的角度:硬——坚持原则;软——处事变通。
从思量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学准则(理智);软——文学、艺术、情感(感性)。上海高考作文
立意角度分析:
以上三种材料对应的就是该材料作文横向上的三种立意,对于这三种立意,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体现其中的关系,也就是在写作时注意思辨。因为本则材料有明显的观点倾向,所以要辩证的取坚硬和柔软的长处,不要偏指一方。此外,还可以从纵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比如选取一个角度,从历史谈到现实,重点在于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意义、价值。
可用素材推荐:
1、鲁迅说:“若举世唯科学是崇,则人生将归于枯寂”。
【分析】“唯科学是崇”是宾语前置,意思是“只崇尚科学”,“唯”字特殊重要。鲁迅认为“只崇尚科学”,“则人生将归于枯寂”。那末,还需要什么东西才干使得人生有滋有味?——是文学,是艺术,是人性,是良知,是人伦,是情感,是善良。总之,是“人”!
2、林徽因——具有坚毅精神的“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