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yī bù)诗经总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yī bù)诗歌总集]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zǒngjí)是《诗经》。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约有2022多年。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chūnqiū)中页前后500年左右的305篇诗歌。
    《诗经》中的作品根据音乐性质分编为《风》、《雅》、《颂》三类。《风》属于(shǔyú)地方性音乐,就是当时各个诸侯国地区的乐歌,共收入了十五国风,大局部是民歌。《雅》是西周王朝所在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小雅》两局部。《颂》是宗庙祭祀的舞乐,根本上是歌颂祝祷之辞。
    《诗经》中305篇作品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反映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情况,反映爱国情感的诗篇外,在诗人的咏叹中时时可以看到当时繁重的征役,反映阶级压迫和奴役的诗篇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局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奴隶制度的本质,暴露了奴隶主贵族的残酷,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呻吟和摆脱压迫的强烈愿望。 关于劳动的诗歌
    《诗经》除了内容丰富,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语言朴素自然而不乏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诗歌的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根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开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慨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慨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慨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局部: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
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缺乏故咏歌之,咏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局部。《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
    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约产生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500年。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局部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局部诗歌都出于此。另一局部那么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局部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