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凉州词 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在经过凉州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至今仍为人们传诵。那么你可知道这首诗的真实含义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唐朝王之涣写过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片冰心在玉壶,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王之涣很有气节,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节气。只要人间存着正气,即使他身处荒蛮偏僻的玉门关外,依然会受到春风的吹拂。诗中表达了王之涣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期盼安宁的美好愿望。
    开元二十五年( 737年)正月,王之涣被任命为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的司马。四月,改任文学,职位虽然不高,但这却是王之涣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家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他在赴任途中,乘马沿黄河前行,到了黄河第一座大桥——龙门,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一年前在此送别好友裴迪的情景。在《凉州词》中,诗人用平淡无奇而又十分准确的语言,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黄河上白云悠悠,河西走廊荒凉孤寂,玉门关孤寂冷清,这种环境衬托出戍守边疆的将士的不易,也反映了盛唐国力的强盛和人民生活的。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悲壮情怀和内心对
和平的向往。
    《凉州词》这首诗是凉州歌的唱词。诗句意思是:是哪里的军乐,吹奏起了羌笛,一片片都是怨恨杨柳的调子。原来这里的羌笛声,是因为戍边的人思念杨柳。在当时,唐朝和吐蕃经常打仗,唐军从关中撤退后,吐蕃占领了河西地区。当时的河西,本来是荒漠地带,自古就是凄凉的地方。而诗中提到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令人感到凄凉。因为诗人以极富浪漫彩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苍凉悲壮的画面,勾勒出一个寒冷荒僻的境界,抒发了一个深情思妇的幽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是,全诗并没有直接抒情。诗人把笔墨重点放在了音乐形象上,通过音乐的感染,使读者体会到征人的怨情,音乐形象与感情融为一体。正如王之涣所写,这两句诗既非咏柳,亦非怀远,而是以音乐为喻,一纵一收,尽情描摹军旅的生活。它将一位边关征夫的孤独怨望之情和盘托出。诗中以一个思妇的口吻,写得细腻入微,将情人离别的无限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