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之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元破南宋后,杂剧向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戏剧圈转移。
第一节杂剧的南移与衰落
一,杂剧南移路线主要是沿大运河和长江水路。
(一)杭州、扬州、建康、平江(苏州)、松江等是杂剧荟萃之地。
(二)南移因素:
1.南征大军和南徙人口一一杂剧观众。
2.杂剧融说唱、歌舞、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和慨慷劲切的音乐声腔。
3.人口流动和政治等促进南北语言汇集,形成“官话”系统,对中原话不陌生。
4.杭州勾栏瓦舍众多,提供演出场所。
二.南方戏剧圈的杂剧活动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
1•元世祖至元13(1276)至大德(12971307)间。
2.代表作家是在北方已享名的作家,如关汉卿《望江亭》杂剧中插入南戏片段。
(-)第二阶段:
1.元武宗至大(13081311)到元文宗天历(13281330)至顺
(13311332)间。
2.北方籍郑光祖、乔吉、宫大用、秦简夫等,主要创作活动在南方;南方籍如金仁杰、屈子敬等成为杂剧创作生力军。
3.杂剧及散曲被奉为“乐府”正宗,如周德清撰总结北曲音韵《中原音韵》,钟嗣成撰记述杂剧作家作品《录鬼簿》,对杂剧总结评论,对理论、经验探索。
4.创作上体现出南方人文彩:
1风格趋向典雅,题材多文人韵事和仙道隐逸;
(2)伦理题旨加强,积极精神消退。
(3)“本”“当行”并重,转为侧重辞藻华美,剧作舞台性有所忽视。
(三)第三阶段:元顺帝朝13311368)到明初,杂剧走向衰落。
三,杂剧衰落的原因:
(一)体制缺陷:一人主唱形式有说唱文学痕迹,限制发挥;第4折多成强弩之末。
(-)南戏体制更优。
第二节郑光祖
.南方戏剧圈杂剧作家成就最为突出一一郑光祖,字德辉。
鸡黍之约(一)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将他与关、马、白并开。
(二)写过杂剧18种,今存《倩女离魂》、《竹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伊尹扶汤》等8种。
(三)次本:元杂剧作家用同一题材作剧,后出者为次本;郑剧多为次本。
.《倩女离魂》
(一)本事出于唐陈玄祐传奇《离魂记》。
(-)参照元初赵公辅作及有关说唱材料改编而成,张倩女、王文举。
(三)富浪漫彩的爱情故事。女子在礼教下的精神痛苦:
1.倩女魂魄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大胆冲破礼教观念,与心上人私奔。
2.现实中倩女躯体只能承受离愁别恨的熬煎,病体状恢。
3.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
4.倩女之魂寄寓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心态;倩女病躯体现出礼教下女性百般无奈。
(四)词藻俊美,刻划人物细致入微。王国维:“此种词如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J(《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
三.《竹梅香》一模仿《西厢记》的爱情剧。
(一)唐裴度之女小蛮与白敏中的爱情故事,主角是婢女樊素。
(二)与《西厢记》不同:
1.将《西厢记》五本内容压缩于一本中。
2.只写青年男女发乎情止乎礼,虽对爱情有所追求,但未逾越礼教伦理范围。
3.樊素唱词说白文言化,引经据典,多带文人气息,与身份不符。
4.反映传统思想惰力对南方作家创作的影响。
四.《王粲登楼》据王粲《登楼赋》虚构而成。
(一)情节平淡,人物塑造一般,但曲文挺拔,颇具感人力量。
(二)王粲怨愤也是作者客寓他乡、沉抑下僚、终生不得志的感情吐露,是元代由北方南下的文人飘泊未遇心境的写照。
第三节乔吉与宫天挺
一,乔吉,字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道人。
(一)作剧11种,今存《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都以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为题材,风格与郑光祖近,但语言更清丽。
(二)代表作《两世姻缘》本于唐范掳《云溪友议》,写韦皋与韩玉箫相爱。
1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2.曲辞跌荡生姿,颇多丽词佳句。
(三)《金钱记》写唐韩斓与柳眉儿爱情纠葛。
1.以御赐金钱串作信物,贯穿全局。
2.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曲折热闹,适于舞台演出。
(四)《扬州梦》演唐杜牧(《遣怀》)故事,牵合杜牧与张好好韵事,实写自身景况,投合元文人风流自赏的风气。
二.宫天挺,字大用。
(一)作杂剧6种,今存《范张鸡黍》、《七里滩》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