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教案—XXX与其诗歌《春天遂想起》
XXX教案纸教学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八讲台湾文学重镇————XXX与其诗歌《春天,遂想起》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作品中“江南”的象征意蕴。
2、熟悉诗人诗歌所呈现的家园意识。
3、了解诗人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现当代诗歌学时数2教学重点
1、诗歌中“江南”的象征意义。
2、作品所传递出的浓浓思乡情愫。
教学难点
1、作品的主题思想。
2、《春天,遂想起》的艺术特。
教学基本内容
【课程导入】
复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导入新课研究。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内容】
一、作家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出生于南京,2017年12月14日于XXX去世,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曾两度应XXX邀请,赴XXX任客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在诗歌创作上,他是个复杂多变的
诗人,先西化后回归,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余光中在台湾与XXX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
教室教学教室会商多媒体
1
XXX教案纸
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
XXX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XXX和XXX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良好的墨客与散文家,他的名字曾经进入了历史,精通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之上。
二、感知诗文(朗读)
点名学生朗读诗文,师范读、生集体齐声朗读(师指导)。
要求:大家尝试这首诗歌里的核心意象,并思考其象征意义;揣摩其思想意蕴。
三、写作背景
XXX祖籍虽是福建永春,但他本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秀丽景、风土人情及悠久历史文化之中。21岁时,诗人离开大陆移居台湾。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直到本诗创作之日,他始终不能重归故里。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余光中出身书香门第,从小与众多的表妹一同长大,并与其中的一位XXX结为连理。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江南人,因而,余光中对祖国的留恋更多的体现为对江南的留恋。创作于1962年4月29日的这首《春天,遂想起》,才真正是余光中的情感细腻之作。故乡情结、爱国情怀是《春天,遂想起》的灵魂。五、诗文赏析(讲解)
1.全诗共六节,依据诗意,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着怎样的联系?
回答:1—2思念故园;3—5思念故人;6感情迸发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回答: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爱国情怀.
3.本诗的内容若用一古诗名来归纳综合,那就是什么?
回答:若用一古诗名来概括,那就是——《忆江南》
4.本诗的主旨显豁,诗中最有滋味的是什么?
回答:以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做背景,发明出优美的意境。
5.本诗的中央意象是什么?
回答:江南
6.本诗的中心意象是“江南”,作者在这一意象前加了许多修饰语,请在
2
诗中出这些修饰语,并思考:这些修饰语大体可以分为几类?它们表现了江南的什么特点?
回答:这些润饰语可归纳综合为两类:一是有关风景、风物的,如:“酒旗招展的”、“遍地垂柳的”、“杏花春雨的”、“多湖的”、“多寺的”、“多亭的”、“多鹞子的”、“多燕子的”、“钟声里的”等等;二是有关人物、情面的,如:“XXX的”、“XXX的”、“乾隆皇帝的”等等。第一类风景风物的润饰语从声、、天然与人文等多种角度衬着出江南水乡物产富饶、风光旖旎,繁华又不失温情与可人的独特魅力。第二类人物情面的润饰语侧重强调了江南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二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地地道道的氤氲着江南水乡旖旎气息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