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二)艾青
(三)简述艾青诗作的艺术特征。347
答:(130)分析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 1
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尤其是农村劳动人民的爱,感情深沉;前期的诗带
有“忧郁”的感情彩。《大堰河——我的保姆》,诗篇抒发了对乳母大堰河的深厚真挚的爱,以铺陈手法,塑造和赞颂了这一农村妇女勤劳善良的动人形象,对造成她一家悲惨命
运的“不公道世界”发出“咒语”。忧郁的彩源于对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增加了诗歌的动人力量。2、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火一般燃烧的热情。3、鲜明深刻的意
象和浓郁的诗情,想象丰富,比喻新颖,有调,有光彩,诗中有画,革命现实主义融进
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手推车》以手推车为中心意象;诗在调、光彩、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十分成功。《我爱这土地》中,诗人运用了象征、暗示、移情等手法。4、
以散文式的诗句自由抒写的自由体形式。不注重诗的外在节律,常用排比、反复等手法表
达强烈的感情。
(四)简述七月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列举3位即可),诗作内容及艺术主张。
答:七月派诗人在诗体上提倡自由体诗,认为“这种诗体最能表现最新最先进最深挚的人
现当代诗歌民(尤其是青年)的欲求和感情”,而他们的感情抒发,往往是喷发式的,诗人感情的起伏自然形成韵律和节奏,自由奔放成为七月派诗歌最显著的特征。七月派诗人在直抒胸怀的同时也注重意象的营造,大多采用描述性的意象而不是象征性的意象,刻意追求意象的明晰,既有鲜明可观的感性形式又有丰富完整的情感蕴涵。七月派的诗歌形式普遍倾向散文化,自由体和散文化的结合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孙钿喜用节奏短促、铿锵有力的阶梯体;阿垅多用长句,节奏比较缓慢;绿原采用句式长短交错的诗体。诗歌语言以口语为主,追求充满生活气息的新鲜单纯、明白晓畅。
(五)七月派小说
抗战爆发后,胡风等人创办了《七月》杂志;
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家;
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以浓郁的忧患意识和悲剧意识,注重主
观感情的渗入,描绘着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的人生图景,重视挖
掘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丰富,注重表现人物的原始生命力;(1分)
追求心理描写的深度,充分体现了胡风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
这些作品,多数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史称“七月小说派”。(六)九叶诗派
(七)九叶诗人:“九叶诗派”是40年代,由穆旦、唐祈、唐湜、陈敬容、郑敏、袁可嘉、
辛迪、杜运燮、杭约赫等所构成的诗派。它在80年代“文学化石”的发掘运动中重新被发现,并因1981年出版《九叶集》获得了“九叶派”这一名称。九叶派的主要创作阵地是《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他们努力探索“现实主义”与中国现实的结合,为新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小说是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发展时期大致是1930—1935年。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题材上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的日
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艺术表现上,多用现代派手法,
在人物刻画多用弗洛伊德分析说,注重表现人的潜意识和病态心理。它促进了现代都市文
学的发展。
(九)简析《围城》讽刺了哪几类知识分子,他们分别有何性格特征。
主人公方鸿渐,虽有轻浮孟浪的一面,但还毕竟是一个本性善良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彷徨苦闷,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具有双重人格,有着对封建文化的绝望,也有着对古老传统的重袭,
既有着一副崇洋媚外的空虚内心,也有对西洋文化的鄙夷.总之,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时
代产儿. 孙柔嘉是个现实的好女人,具备贤妻良母的素质,同时也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和自食其力的新女性。她的不幸,在于错了对象,更甚的是俘获这个对象的方法,是她
失败婚姻的根源。苏文纨也是个不幸的女人,好在她的物质生活一直都不错,也勇于并乐于自得其乐,苏文纨不可爱在她太做作,太虚荣,同时自我感觉太好,而且又太需要别人的
赞美。她在追求方鸿渐时也使用了一些手腕,与孙柔嘉比起来,就显得阴险和卑劣一些,
如果孙柔嘉的小伎俩还让人同情、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的话,苏文纨使用的手段就显得有些
仗势欺人了。唐晓芙是本书女性角中的一个完美形象,当然也是许多现实生活中男人心目里的白雪公主的化身.可爱、青春和真实,她是这个摩登文明社会里的罕物,唐晓芙漂亮、
活泼、可爱、聪明、率性又善解人意,所有的女性应该具备的优点全集中在她身上.鲍小
她放荡不羁,穿着暴露,这个“局部真理”形象说明这一点,并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鲍
小是个中葡混血儿,个性放荡不羁、思想开放。
(十)沈从文小说的题材和主题。
(十一)请简要说明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的特点。
沈从文小说在题材上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从道德角度对城市生活的批判,一是对湘西农村
的描写。(2分)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受“乡土文学”影响,
既描写地方风情,又揭露社会问题的作品,(2分)一是对湘西人民美好人性的歌颂性作品。(2分)在回答此题时,还应具体指出每每一类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篇名。(4分)
(十二)京派:
20世纪30年代,在京津一带的作家《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
主要阵地发表作品和批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个作家落,即“京派”,也称“北方作家”,沈从文、朱光潜、萧乾、芦焚、废名均为代表人物。在文艺思想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
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创作与文艺理论上的主要代表是沈从文与朱光潜。
(十三)简述京派小说人情美、人性美的内涵。
艺术特:京派小说大都疏离政治,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看重人生,关注平民性,追求静穆的艺术境界。第一,着力描写淳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第二,京派小说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的从容隽逸的描述中,形成了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性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第三,语言上,形成了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特。既能吸收欧美文学语言的长处,又能吸收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出地运用自己的民族语言。
(十四)请联系作品,论述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
(十五)联系小说文本,论述张爱玲小说《十八春》(即《半生缘》)中的人性问题,并分析它与海派文学传统的关系。
(十六)简述《围城》讽刺艺术的特点。
主题思想内容《围城》对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文化价值的混乱与尴尬,予以了深切的关注与深广的表现。留法青年方鸿渐从海外归来,却总是不能安顿,一再踏上漂泊旅程。作者借他一路漂泊,广泛的描绘了社会的形形,尽写
了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传统对于现代中
国自我围困的主题不仅在社会制度与机构方面展开,还在方鸿渐和孙嘉柔的婚姻家庭关系
中展开。孙嘉柔精明,工于心计,在羞涩外表下有着专横和敏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待到订婚,方鸿渐才发现,却已经身陷围城。意义《围城》包含三层意蕴:(1)“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即对抗战时期城乡世相的描写。(2)“文化反省层面”,以写“新儒林”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3)“这里思索层面”,即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作品以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阶层为表现的中心,作品通过他们写,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化的西方文明,从哲学的多重角度作了精心审视。从方鸿渐这个非英雄式的小人物的生活历程中,透露人生形而上的思考。艺术成就(1)对于
人物的隐秘心理有深入细致的把握和表现。(2)讽刺自成一体,举凡道德,风俗,人情,无不笼罩在作品的讽刺之下。古今中外的警句妙喻,随手拈来,织成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3)叙述语言自成特。通过议论,作者由具体的生活细节举一反三,引申出对于社会人生的批评。善于经营新奇犀利多样的比喻,形成贯通全书的反讽。“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文凭,联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可真谓思虑深远啊
(十七)沈从文的《边城》的现在的结尾是接受妻子的建议而写成的,据说,沈从文本意是写一个更悲惨的结局,你认为哪一种结局更好,为什么?
(十八)《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抗战爆发后,大批文艺工作者纷纷从国统区投奔到解放区,对解放区的抗日文艺工
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也有一部分文艺工作者,世界观没有完成彻底的改造。在国统区
他们不满国民党的黑暗政治,到解放区后对这里的物质生活又有情绪,在国统区写惯了暴
露文学,到解放区仍从暴露与批判的角度观察事实,描写事物,在文艺创作上,他们不重
视人民众的需要,对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根本问题认识不清,个别人甚至公开宣传资产
阶级文艺思想。当时的延安文艺界还出现了宗派主义情绪和教条主义倾向,此外,对五四
以来的新文化运动也还存在一些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理论问题。
时间:中共中央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邀请在延安的一些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会,开始了文艺整风。
内容:一、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这一这一中心问题;二、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此外,还对文艺与生活、暴露与歌颂、批判与继承等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批评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许多模糊观念。
(二十)东北作家
东北作家:形成于30Y中期,九一八事变,东北相继沦陷,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罗烽、白朗、李辉英等,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巨大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的生生死死和不屈灵魂移到纸上,开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东北地方特。作品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
(二十一)分析《雷雨》中的蘩漪形象。
蘩漪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与周公馆令人窒息的环境之间的冲突、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形成的。蘩漪的追求是正常且合乎人性的,是生命为了改变生存境遇、争取精神自由,在苦斗中走向毁灭的生存悲剧。其强烈的反抗和最终的毁灭反映了女性个性解放冲决罗网的时代精神和崇高的悲剧精神
(二十二)简述沙汀小说的艺术特点。
(二十三)简述沙汀小说的思想内容及相应的代表作。
(二十四)结合作品,分析曹七巧形象。
(二十五)《围城》
结合具体文本,分析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的多重意蕴。
(二十六)请联系小说文本,分析《围城》中的方鸿渐形象。
(二十七)简要分析曹禺戏剧《日出》中的陈白露形象。
(二十八)简述曹禺戏剧的美学特征。
(二十九)简述周朴园的形象特征。
(三十)简要分析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是怎样表现人性美的。
(三十一)简述沈从文“湘西世界”的矛盾性。
(三十二)沈从文展现的两个文学世界是“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
(三十三)简要分析《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翠翠的身世是个悲剧,这无所归依的孤雏无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征。是沈从文心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健康、美好人性美的化身。从翠翠性格的另一方面看她有着对爱情朦胧的向往与憧憬。沈老以细腻的笔墨描写了她隐秘的内心世界和复杂多变的心理过程。
翠翠的形象不仅提供给读者一种典型的湘西生活样式,更是作者一向所崇尚的那种美丽的让人忧愁的境界的营造。同时,翠翠是作者美的理想的化身:从外表到内心皆美好无比,
她恬静、温柔、纯净、忠贞,简单而执着,充满古朴之美。女性形象的柔美无比,映照了湘西边城的恬淡自守的生命样式。
(三十四)简述吴组缃两类小说的思想内容及各自的代表作。
一类是直接描写封建伦理,表达对受害女性的同情,《菉竹山房》
另一类描写中部农村的破产动态,《一千八百担》《樊家铺》,
特点: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写道德沦丧、精神崩溃,反映社会的变动;
②客观主义;
③戏剧艺术的手法。
(三十五)简述柔石小说的艺术特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