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二考试重点
1左联: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的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它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为对抗国民党文化围剿而成立的革命文学组织。出版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成立后建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自觉加强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2普罗文学。1928年到1930年得文学革命,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普罗文学主要反映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工农生活和斗争,表现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心态。
3京派: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朱光潜、沈从文、废名、萧乾等。主要阵地有《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文学杂志》。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政治意识淡化,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关注淳朴、原始的乡村世界,追求典雅、纯正的文学趣味,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4海派:指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出现的集中反映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的文学流派,张资平、叶灵风等属于第一代海派作家,新感觉派为第二代,张爱玲为第三代。
5社会剖析派小说:指30年代出现的以茅盾为代表的一批注重社会剖析的小说流派。他们以马克思注意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强调对社会现实进
行观察,注重在宏大的结构中对历史性题材做客观描述和典型人物的塑造。
6东北作家:是指918事变后以萧红、萧军为代表的一批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作家体。他们怀着对家乡的爱恋,对日寇的愤恨,开创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东北地方彩。
7新感觉派:30年代海派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到30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阵地《无轨列车》《现代》《新文艺》代表人物: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新感觉派的特点:1表现半殖民地(上海)大都市形形的生活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于表象一种畸形变态的人格心理。2情感上带有一种批判彩同时又沉醉于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3主观感觉的刻意追求和小说技巧的多样化。大量运用同感、意识流、蒙太奇的艺术手法,运用弗洛伊的精神分析学说,写人物的潜意识和微妙心理《夜总会的五个人》。意义:促进了都市文学的发展、丰富了表现手法。不足:1对二重人格的描写很多不从生活出发,教条主义的运用弗洛伊的的精神分析来解剖人物内心。2一些作品在暴露大都市资产阶级男女的荒淫堕落时,同时流露出对这种负罪生活方式的留恋,表现作家主体精神的颓废。
8革命小说派:指崛起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急进的现代小说派,主要成员都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阳翰笙。
9现代派:30年代出现的,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而得名的一批小说流派,主将是戴望舒和卞之琳。表现手法上采用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运用隐喻通感象征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审美原则追求
隐藏与表露巧妙结合的朦胧美,以奇特观念的关联表现繁复的诗情和知性,在诗歌形式上,创造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字句的节奏被情绪的节奏所代替。主题擅长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心理咏叹浊世的哀音,表现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10中国诗歌会诗人:1932年9月在上海由左联诗歌组发起,还在北平、广州及东京等地设有分会。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主要发起人:黄浦芳,穆木天,任均等。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
11现实主义:30年代出现的以臧克家、艾青、田间为代表的既能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注重反映中国社会的乡土人生,又能注重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流派。能较好的结合个性意识,时代内容,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
12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亦称三整一律。要求一出戏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
14论语派: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林语堂,陶元德。15孤岛文学:从1937年11月
到1941年12月的四年零一个月的上海租界地区ude文学,被称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文和戏剧创作上。
16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文艺思想更的核心,胡风为了克服抗战文学中的客观主义和主观公式主义而强调作家创作必须拥抱现实,提倡重体验的现实主义。
17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会议选出郭沫若、矛盾、胡风、夏衍、许地山、老舍、郁达夫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等为名誉理事,由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会刊为《抗战文艺》
18战国策派:40年代国民党的文学派别,宣扬法西斯与尚力政治,代表人物有陈铨等人。19通俗文学:主要指通俗叙事文学,在清末民初,由都市商品经济发展而来。形式上是古代小说的传统模式,经文人加工创作而成。功能上侧重于消遣性、故事性、娱乐性,带有相关知识性和可读性;读者为大市民,主要类型是社会小说,言情,武侠,侦探,历史小说。20鸳鸯蝴蝶派:始于20世纪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前后,又因《礼拜六》刊物而被称为礼拜六派,他们把小说视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代表作家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张恨水《啼笑因缘》。
21七月派:40年代高举战斗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该体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包括胡风、艾青、田间、白沙、雷蒙等人,以胡风的理论为纲领,主张诗人必须在主观拥抱客观的过程中使客观屈从于主观。写战争本的不多,大多用独特的感觉联
现当代诗歌
想,营造战争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下抒发主题情绪。分为三类:1张扬生命,召唤战争,鼓动战斗,田
间《给战斗者》;二高举意志大旗,投入战争,慷慨赴难,胡风《为祖国而歌》三胸怀光明信念,歌颂战争,礼赞战斗的青春,艾青《向太阳》。
23九叶诗派: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因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为九叶诗派。主要阵地是《诗创造》《中国新诗》,又被称为中国新诗派,后现代主义诗派。主要成员:辛迪、陈敬容、杭约赫、穆旦、郑敏、唐堤、杜运燮、唐祈、袁可嘉。运用现代派的感觉方式、意象抒情技巧,以及按反修辞逻辑构成的词语、反语法规范导致的跨跳句式等策略以造成一种张力的弹性语言,来写一些不是一眼就能看懂的诗,并借此做自我灵魂的拷问、民族兴衰的沉思、展示了这批追求民主的知识分子矛盾而又充满智慧的灵魂。特点:现实、象征、玄想三者结合。
24《讲话》:1042年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做的一个总结性发言,针对文艺整风上出现的,知识分子创作上脱离众,政治上对根据地不满而提出的,文艺要要服从于政治,为人民大众服务,知识分子要深入生活与工农兵结合。《讲话》在当时以后成为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也带来了解放区文艺的新面貌。但也导致了公式化、概念化的狭隘倾向,使得很多作品缺少深度。
一30年代小说成熟的标志:1小说体式有大的发展,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