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学写现代诗
【教学目标】
2、能写作现代诗。
3、提升艺术品位,丰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
【教学难点】利用意象表情达意。
【设备教具】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同学配乐朗诵自己的诗作《晨读》是在这晨读声里走进了春天
是在这晨读声里嗅到了桂花的馨香
有时教室外面飘着料峭的春雨
是清脆的晨读声驱散了湿淋淋的寒意
有时教室里荡漾着清亮的几缕阳光是热烈的晨读把年少的心渲染得更加明亮
现当代诗歌在诗文葱茏的密林里行走
从这个大组巡视到那个大组
竟轻易的从孔子的春秋
跨越到秋瑾的清朝
有时从第一排巡视到最后一排
前面是朱自清的月光下的荷香
后面居然是屈原在激越的吟诵诗行
在讲台上悄悄站定
那个在响亮的背诵的男孩
分明像我十年前的同桌
而那个小女生支支吾吾
不正是我当年背不下去课文时
可怜的窘样
2、引导:这是同学写于周记中的一首小诗,同学们听了以后是不是也想拿起笔来抒发自己激情呢?
或许你会问:怎么样写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诗。
二、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创作的特点:
(一)了解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1.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
2.诗要分行。
3.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
4.诗需要更多的想象,散文较直接。
举例:.白云(散文)
星期日下午,我做完功课,到郊外散步。看见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朵洁白的云,好象棉花糖。我的手没天那么高,不然就把那些棉花糖都拿下来吃。
2.白云(诗)
好多的棉花糖啊!
谁把它举得那样高,
叫人看又让人尝不到。
(二)诗歌写作指导
.心象+物象=诗。
1、运用意象表情达意
我们学习诗歌时,已经对诗歌意象有所了解。意象就是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的结合。诗歌运用意象表情达意,才能避免平铺直叙,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歌。
(2)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表现作用。
①课件播放:徐志摩《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引导归纳:一两个有代表性的细节使意象鲜明突出。
②课件播放: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见附录3)
引导归纳:一组或一串意象表现丰富的感情。
(3)练习,启发学生掌握意象的特点及运用:
①如果要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落泊的寂寞的状态、因为某原因放弃写作等,可以选择怎样的意象来表达呢?请将题中左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学生口答然后明确)
课件播放:
用线将左边的思想感情与右边的意象连接起来:
②
讨
论然后分组抢
答:表现大城市街道的喧嚣,可选用哪些意象?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红绿灯、嗽叭、车铃、霓虹灯、商店里狂吼的流行歌曲、斑马线上提心吊胆的人……
③练笔:1.以“月亮”“星星”“花”……想象他(她)们像什么?2.在上面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情意。
1.月亮 天上的月亮, 像母亲微笑的面容。 月亮啊! 请你天天陪伴我
──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2.阳光 阳光 在窗上 爬着 阳光 在花上 笑着 阳光 在溪上 流着 阳光 在妈妈的眼里 亮着
(4)小结:判断诗作有无诗意,关键看有无运用鲜明的意象来表达情意,这也是这所以称散文诗为“诗”
的根本原因。同学们如果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写出来的东西就可以叫帮“诗”了。
2、语言讲究韵律,增强诗歌的音乐性: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1)启发:要将诗写得更好,还需要掌握其它一些技巧——讲究点韵律(包括节奏和押韵)和特殊的艺术手法。
(2)引导学生注意诗歌韵律的一个方面:节奏。①播放课件:配乐朗诵徐志摩《沪杭车中》(见附录4)。
引导学生欣赏:该诗一顿或两顿的居多,节奏显得急促,很好地表现乘车看到的景物
快速多变的特点,表现诗人由此引起的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归纳:诗歌节奏要符合感情节奏。
②播放课件: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见附录5)。
思考:后两行为什么要分行?
引导理解:合符上文第每行顿三次的停顿;还可提高抒情速度。
归纳:节奏要符合内部停顿。
(3)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的另一个方面:押韵。
①提问:诗歌押韵有什么作用?
明确:押韵有利于音韵美。
②引导:诗歌的押韵除了起到音韵和谐的效果外,还影响诗歌的内容。
课件播放:朗诵李清照的《声声慢》、普希金的《致大海》。(见附录6)
学生思考:各押什么韵:表达感情的效果如何:
引导明确:前者押“¡”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现作者凄婉的感情。后者押“ang”韵,铿锵、悠远、深沉,表达对自由的渴求。
归纳:押韵影响诗歌的内容。
(4)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艺术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简略介绍呼告、排比、反复、对偶、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引导学生根据写作内容选用。
(三)总结
课件播放:(本节内容归纳)
运用意象表情达意:(关键)
语言要讲究点韵律:注意节奏:感情节奏,内容停顿
注意押韵:音韵和谐,影响内容
运用一些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呼告、排比、反复、对偶
借景(物、境)抒情: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四)作业:写一首现代诗,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反映社会生活。(课外完成)
教学流程图
(教学体会)
一、读熟——感知诗歌的格律和分行
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很多学生有误解,认为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是没有这方面要求的,为了使学生对诗歌有更多的认识,我结合课本有关内容,介绍了世界诗歌发展的基本趋向——从格律诗转到自由体,外国20世纪前的许多诗歌是格律形式出现的,如雪莱、拜伦、普希金的诗歌大量是格律诗。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了停顿、押韵和分行的常识,帮助学生朗读和理解诗歌。
1、要朗读好诗歌,要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读时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优美韵律。这是因为作者流沙河以语义为单元作有节奏的停顿来组织诗句。
好的译诗也会注意到语种的区别,尽可能把格律的形式翻译出来。“以顿代步”是最常用的方法(即以语义为单位的自然节奏的停顿代替外国格律诗的“音步”)。《致恰达耶夫》原诗每一行分三个音步,译者弋宝权处理为每行三个停顿,加强译诗的节奏感,如:
并不能长久地/欺诳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通过朗读的比较学生发现,句内按语义节奏停顿的效果比按词语节奏停顿要好,气韵流转,情感呈自然流动状态。
不少学生认为诗歌一句一行,对如何处理分行没有什么要求。为了避免误解,我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这里分行一是合乎每行内部的停顿(每行顿三次),二是合乎感情节奏(两行安排为一行,读起来太拗口,影响抒情速度)。这样,学生强化诗歌诵读获得诵读技巧的同时,也体会了诗歌的感情节奏,很好地为分析内容和领悟技巧作准备。
2、押韵方面,我着重让学生整体读诗的基础上理解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体会出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致橡树》中押“己、藉、仪、起、意、霓、里、地”等字的“i”韵,显得绵长、细腻、清脆,有力地表达出爱情中的女性的感情;如《致恰达耶夫》中押“亡、样、芒”等字的“ang”韵,显得铿锵、悠远、深沉,表达对自由的渴求以及对未来必胜的信念。这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