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全部教案DOC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根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土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发,游览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其中第—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游览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含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忆拓展四大局部,各局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游览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法,包含“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局部。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
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依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忆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表达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含“读读写写〞“读读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
组成,只记不写。其它,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肯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局部〔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忆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言语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教材的根底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肯定的继承性,表达整套教材的连续性,同时又有开展变化。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敏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法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敏多样。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土明,生活的启
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这组教材不仅展示了作为领袖的风采,而且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凡人情怀;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根本的说明的方法。有的专题虽然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单元出现,如“父母之爱〞,但本册教材在内涵上更加深化,不但表现亲子之间的浓浓深情,而且着眼于孩子的全面成长,说明严格要求、鼓舞自立也是父母之爱。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本册各组的导语大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在言语表达上,有的导语比拟平实。比方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管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管是介绍新
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五年级语文手抄报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表达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表达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体感更强。
  例如第八组“走近〞,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作为领袖的风采。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一般人的的感情世界〞,把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略读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是精读课文的补充,在体裁上也有补充的作用。如,第—组课文主要体裁是散文,但第二课(小苗和大树的对话),就采纳了采访记的形式,通过著名学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来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顾。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忆拓展,各个局部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安排,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例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根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局部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根本的说明方法,在回忆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局部的学习内容,全面推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有的学习内容还预先安排。例如,在第三组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种商品,教材则提前两课以“选做题〞的方法来铺垫,提示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说明书。
  再如,第七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这一学习重点在“导语〞中明确提出;在课后“思考练习
〞中要求学生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后“选做题〞中鼓舞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以及今日祖国的强大〞;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引导学生在写读后感和进行演讲时用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单元后面的“回忆拓展〞中,组织学生交流搜集和运用资料的方法、收获,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表达对相关资料的灵敏运用。这样,结合“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专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在搜集、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以有效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