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论文
题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
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车辆研
学号:
姓名:***
历史的教训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吸取的教训
摘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悲剧。 东欧的剧变与苏联的解体是否代表社会主义制度的灭亡与失败?是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与辉煌?这个曾一度引起人民持续关注与争论的焦点。苏共的失败,并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斯大林之
后的几代领导人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恶果。除斯大林模式的积弊太深和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期和平演变之外,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无疑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应时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苏共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遗产,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苏联解体、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第一章 回顾历史
1.1苏联解体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列宁的领导下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指挥的红军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列宁建立了共产国际,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去逝以后,一位在苏联中颇具争议的人物出现了一斯大林。他从列宁手里接到的苏联,虽不是一穷
二白,但无论工业、军事等来看都不算发达。为了发展经济,强大苏联,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等,开始变革苏联。斯大林给苏联创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经济、文化、政治体制,在当时带给了苏联各方面巨大的进步。在斯大林统治期间,作为一位带有“暴君”性质的统治者,其统治的残暴性,其扩张的侵略下,其对个人崇拜的推崇性,也必定为日后苏联的解体留下了伏笔。而作为强烈反对斯大林模式而登上政治舞台的赫鲁晓夫,决定彻底的改变苏联的发展模式,而真正揭开了苏联历史上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序幕的是他的秘密报告。报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他也曾对官僚主义进行批判,对官僚主义犯罪进行制裁,但这些都是依靠个人权力进行的。他的改革没有给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实惠,也没有给人民带来政治上的权力。而他的改革却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官僚集团对他的仇恨,人民众对他的不满,为赫鲁晓夫政治生命的终结埋下了伏笔。接下来的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
1985年,共产党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陈腐的旧观念。戈尔巴乔夫
试图改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随着《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作为辉煌了70来年的苏联也走向了解体,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余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东欧剧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开始形成。1949年,美国主导的北约成立,大力扶植反苏政权。另一方面,苏联则加强其对东欧各国实行军事占领,推行共产主义并扶植亲苏的共产党政权。1955年,华沙公约组织成立,除了南斯拉夫外,所有东欧国家均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东欧正式结成军事同盟。但从1989起的以后几年里,东欧政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各国通过和平或者是暴力的手段来夺取政权,以共产党或工人党为执
政党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承受着空前的变化,各种议会制,多党制等出现在了东欧国家。经济上从苏联模式下的公有制向以私有为主导的市场经济转变。
第二章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2.1苏联的解体的原因
对于苏联的解体历来观点不一,有认为是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恶果,有说是斯大林高度集中模式种下的苦果,有的甚至还认为是列宁的错,社会主义在当时的沙俄就是一个空想,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里无论多么的努力,多么认真的去改革终究是不能成功,也不可能成功。当然出现各种观点的很大原因在于,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一样,所代表的利益有异。有西方资本主义的观点,有解体以后的共产党派的观点。有的人对于苏联的解体是怀着一种庆幸的心态去解释。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就是社会主义的末日。所以他们多半会认为,苏联的解体本身就是因为是社会主义这个制度的问题。当然,细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理论就是,苏联的解体只是代表一个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绝不是一种制度的失败。细究其原因,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限制了市场应有的自由与活力。我们甚至可以说,在苏联过往的领导人里头,其实一直都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么样来实行社会主义?过于肤浅的认为,计划就是就社会主义,市场就是资本主义。过渡的区别公与私,社与资。没有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惠民的政策上。这样的政权必定也不会长久。当然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还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所谓“新思想”的改革。1987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但是没有清楚的估计当时苏联的形势导致断送了他的改革。比如,从产业结构来看,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上,使苏联畸形发展,经济结构不但没有得到调整,反而加重。当时的苏联因为农业非常的落后,几十年的僵化体制的束缚,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条件得不到满足。所以无论怎么改革,民生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关注与解决,改革的路势必艰难。同时,百姓对于改革也开始丧失了信心,而对于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更是茫然,对于社会主义的热情有减无增。经济改革进行了3年,没有取得成效,戈尔巴乔夫将其归罪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阻碍,于是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把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作为自己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实行多党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承认并强调政党的阶级性,既然存在阶级性就不可能与资产阶级共同轮流执政。而应该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不是简单的“放权”与所谓的“自由与全民主”。除了政治与经济因素外,戈尔巴乔夫,过分的依赖西方社会。没有认清当时的存在己久
的民族矛盾,以及他个人性格方面的缺陷。总之,综上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种背弃了社会主义的改革,丢失了民心的改革,失败的结局不足为奇。
2.2东欧剧变的原因
2.1.1东欧社会主义情况的特殊性
在二战之前,这些国家虽有共产党的,但力量是相当渺小的。是苏联的红军在赶走了德国之后,各国才建立起了共产党,从此东欧各国天空上才飘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所以说,东欧各国的特殊性在于,本国政权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形成的。对于苏联的模式有很大的模仿与依赖性。刚成立之初多半是联合政权,后来共产党与民主党合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比如波兰,是由波兰工人党与社会党合并而成。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是由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而保加利共产党则是由保加利亚工人党和工人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等等。所以东欧国家社会主义与苏联的这种特殊的联系性,使东欧各国对于苏联的依赖性加强。而这种集体式的单一性的社会主义模式,其生存的风险必定也很大。
2.1.2经济的不景气,是导致东欧剧变的重大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志曾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是发展与解放生产力,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东欧的政局动荡,也从反面证明了,经济对于立国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其实,东欧社会主义各国成立之初,经济一度明显上升。取得历史性进步。匈牙利曾被西方称之为“东方集团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模式”一度在世界走红,民德在30年中,国民收入翻了三番,位居东欧之首等等,但是到七八十年代时,东欧各国一方面照搬苏联模式,片面的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结构比例的失调,忽视了对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基层百姓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加剧了百姓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大借外债,发展本国经济导致各国债台高筑。匈牙利外债多达200亿美元,成为东欧人均外债最高的国家,罗马尼亚1981年外债110亿美元,捷克经济虽不像上述国家那么严重,但40年内捷国民生产总值从世界第10位降至第40位,经济发展速度低于葡萄牙,人均寿命居欧洲之末,环境污染居欧洲之首,人民当然不满意。
2.1.3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潮”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所谓全民主、自由、多元。这些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彻底的颠覆。就其所谓的多元就是指思想不要单独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主张指导思想
的多元化。另外就是政党的多元,他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权而主张资本主义式的多党共同执政。这种思想的放权与领导的放权,加剧了苏联的混乱与动荡,而以苏联为模板建立起来的东欧各国,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自由”,社会开始动荡,政权变。
2.1.4西方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从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国际帝国主义势力曾多次采用侵略战争等暴力手段,扼杀社会主义的幼芽,但均遭失败。二次大战后,他们把战略重点逐渐移到“和平演变”上来。他们企图利用经济贸易、技术等的援助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第三章 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看搞好经济建设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人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好。努力搞好经济建设.决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
3.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如果停止,人类就会饥寒而死,人类社会就要灭亡。因此,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JI,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发展生产力的历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物质资料生产是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源泉,是生存的最墓本的条件。人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取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状况。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人们才会有物质条件去从事文化、艺术、教育、科学等活动。所以说,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决定了人类其他活动的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决定一个国家物质生活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当代所谓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归根到底都是以物质生产发展程度的高低来划分的。社会发展到今天,任何国家要想在未来世界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集团,放松或忽视经济建设,不努力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不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重视综合国力的提高,就必然会动摇和破坏社会的团结,导致混乱和失败。
3.2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力
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如此。同志说过:“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落后和比较落后的起点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经过努力虽然也拥有部分优势,但在综合国力上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国家要想缩短差距,.在经济建设方面赶上乃至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既使有一个缓和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更何况,资本主义会利用其优势,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颠覆、渗透和演变,妄图吞并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集团,应当在正确路线的引导下,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搞好经济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样,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苏联、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人却表现出左右摇摆、举措不当。他们长期忽视或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结果使共产党丧失了政权,导致国家政局发生急剧变化。这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诸多原因中的一个重
要原因。因此,我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措施.没有正确的路线和措施,经济建设必然搞不好。苏联、东欧国家的领导人都背离了这一点。综观这些国家发生剧变前些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济建设发展缓慢,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正常的较快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缺乏牢固的经济基础。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经济建设,人们一般会产生急于求成的思想。这就要求执政的领导人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得正确与否,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能否调动广大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因此.既要反对急于求成,又要反对消极情绪,必须量力而行。而苏联、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却没有这样做。当经济工作出现问题时,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仍然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纷纷提出“加速战略”目标,使本来不景气的经济更加不景气,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更加畸形发展,市场紧张状况加剧,经济生活陷入混乱。这种看起来在搞经济建设,实则是破坏、影响经济建设的做法决不是广大劳动人民所需要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