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名校联考作文:引发国人争议的“父子协议”(论辩型作文题)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份“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
这一纸协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女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
要求:800字以上,自拟标题,可以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材料说明
事实回顾
这是一个真实、成功的教育故事。天津社会科学院专家郝麦收为了让自己的独生子郝丁能够在20岁时完全独立,逼郝丁与他鉴订《亲子双向自立协议》,狠心地把“见到人多就害怕”的郝丁推到了社会大舞台,让
他独立解决未来,包括独立承担高等教育的费用,自主谋业,自立结婚成家和自己培育子女。当然可以向父母借钱,但必须偿还。而郝麦收晚年也不需要郝丁的赡养。
协议之后
怀着恐惧甚至仇恨心理的郝丁见父亲真的不再管他,只得怀着“少年的屈辱”四处奔波求职;当过男打字员,在没有工资的酒厂打杂,做生意赔得精光,女友提出分手……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后,郝丁真正体味到了“挣钱不容易”与“知识的重要”的人生哲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于六年后成为《今晚报》的一名资深广告人,此时他才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绝情”背后的那份父爱。
现状
身为高级白领的郝丁双喜临门;爱情如约而至,购得漂亮的新居,成家为期不远。从签订自立协议到郝丁的成功,郝麦收完成了这个在中国堪称不能完成的“家庭自我教育任务”。
舆论
在中国传统的亲子观念看来,这份协议无异天方夜谭。有人说,郝麦收脑子有病。第一个向这份协议发难的是郝麦收年近80岁的父亲,老人把他平日里认为最孝顺的这个儿子,接连告上了当地的法院、老龄委,走哪都是一句话:“老子育儿子,儿子养老子,这是几千年的老规矩,你要把它破了,了得?”向郝
麦收来信来电,咨询、提问、探讨、责难的,不计其数。
经典评论
一场波及全社会的教子改革大实验,中国首例通过协议方式,实验成活的教子案例,逼才是爱,狡猾不是错,孩子需要第二次断奶,不再做孩子的无限责任公司经理。——郝麦收
我是父亲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我现在终于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就是那只老狐狸,既伟大,又残酷。——郝丁
审题指导
这则作文材料回归课本,来自于人教版必修五的“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单元,又不止于亲情,而涉及到家庭伦理、传统孝道、代际关系等等。
此题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它属于论辩型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父子协定”做出或正面或反面或辩证的评价。
一、肯定这种做法。
1.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
2.一纸协议,儿子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力更生,在绝境中奋发向上。一纸协议,父亲要自己解决养老费,不把养儿作为防老依靠。变双向依赖为双向自立。
3.父母之爱子,为之计应深远。父母要舍得放手,给孩子理智而有益的爱,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二、否定这种做法。
1.这是一种铤而走险的实验。签这种苛刻的冷冰冰的“四不管”协议。让子女过早地承担社会、人生的压力也许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2.这是一份有悖于亲情伦理的协议。协议带来的正面效果是好的,它很好地回击了“啃老族”的现象。但是,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违背了传统的亲孝观念,一张强制性的协议,可能让亲情淡漠,这种行为不宜广泛提倡。
三、运用辩证法,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1.赞成父母放手,不大包大揽,让孩子学会自立;反对自筹养老,子女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可记恨父母,要尽心赡养父母。
2.协议的内容有利有弊,有所取也有所舍。如果单纯立意为:批判不孝,我们要弘扬孝道。视为偏离题意。
补充资料
这道题和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女儿小陈检举父亲老陈违章引争议”有相似之处。
该题说的是父亲老陈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对父亲负责的态度,无奈之下,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这就是历史上的“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而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然后引发了很多质疑、讨论。
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其实就是“大义灭亲”和“亲亲相隐”之间的认知冲突(当然,材料中小陈的做法没有到“灭亲”的程度),这道作文题在当年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专家一致认定这道作文题出得很好,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论辩型议论文,很大程度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论语》中,有一段关于叶公与孔子的争辩。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叶公对孔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叶公认为这个楚国的同乡人很正直,因为他的父亲偷了一只羊,他跑去把父亲检举揭发,做了证人,可谓“大义灭亲”。而孔子则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我们鲁国正直的人跟你们楚国人不一样,父亲会替儿子隐瞒,儿子会替父亲隐瞒,但是“直在其中矣”,这也是正直的表现,也就是说,孔子并不主张“大义灭亲”,而主张“亲亲相隐”。
论辩型作文题的特点就是材料具有明显的认知冲突。美国学者基德尔在《道德勇气》曾提出四种最典型
的认知冲突。“真实和忠诚”之间的认知冲突,“真实”指的是忠实于自己的道德良知,“忠诚”指的是服从上级命令。“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冲突,经常呈现出来这种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冲突,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冲突。短期和长期的冲突,“父子协定”具有这样的冲突。“正义和仁慈”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是我们讲的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冲撞,“亲亲相隐”和“大义灭亲”就属于这种。
(以上内容对王召强老师《论辩型议论文写作指导之道德困境的四种范式》多有借鉴,特此鸣谢)
拟题示例
均来自高分作文
“父子协议”的舍与留
立意:协议的内容有所取也有所舍
放手也是一种爱
立意:赞成父母培养孩子自立
亲孝并行,大道之始
历史的教训
反对自筹养老
契纸与界河
认为协议损害了亲情
父子协议——一个父亲的大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
给父子关系松绑
不可摒弃的传统
立意我们应该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父母爱子,为之计远
佳作展示
父子协议——一个父亲的大智慧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儿子要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生,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父母则需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人们都说这协议太无情,依我看这协议看似无情却有情,背后蕴藏着这个父亲的大智慧。(摆明观点)
父亲对儿子的未来放手,可绝不是断绝亲情的做法。子女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要做出这样“狠心”和“断自己后路”的决定,是对儿子与自己的未来反复思量的结果。
还记得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那个“巨婴”吗?凶神恶煞般的汤婆婆见孩子却温柔得像变了一个人。就是这样的宠惯,让孩子稍有不快就大哭大闹,什么事都等着别人帮他做,无法自立。父亲知道对于自己已然羽翼丰满的鸟儿,要把他推下悬崖,让他受过风雨,学会担当,得到成长,才是真的对他好!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只有充满滔天巨浪的大海,才能锻炼出真正优秀的水手。只有把孩子的未来交给孩子自己考虑,才能让孩子成为有担当的人。(分论点一,分析后的总结,水到渠成)父亲的虑计显然没有止步于让孩子克服家庭依傍这一步。他想得更远,一直到自己蹒跚老去;当子女事业有成,有了自己的家庭的那一天。父亲垂垂老矣,而儿子正处于人生事业的黄金期,这时候。断自己的后路,不只是为了让孩子不要牵挂,也是这位父亲对自己人生的挑战!
谈起老人总与病痛,孤单等词语相连。父母老去,儿子专注于自己的家庭与事业。例行探望,端茶递水固然是不可少,但过分依赖会让子女身心疲惫。父亲不想让自己成为孩子进步的拖累。父亲想做的定是
像贝聿铭老人说的那样,“工作可以不让人老哦!”九十岁高龄仍投身建筑设计一线;像印度的一位退休老教师一样,在不年轻的年纪干着年轻人做的事。用工作充实自己,不用年事已高来否定自己。自己养活自己,不仅是不给儿子添负担,更是父亲对充实生命的追求,对老去的抗争。(分论点二,也是分析后的总结,建立牢固。)
就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传统的双向依赖型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孙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消极的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关系来替代。像这份父子协议一样,新的尝试说不定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呢?(结尾呼应题目,再次强调作者的立场)
给父子关系“松绑”
旧时,小国寡民,中国传统文化便讲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父亲抚养儿子、儿子赡养父母不仅成为义务,更是被看做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双向依赖呈现出变化的趋势。给父子关系“松绑”,就是让父母与子女共同打磨出良性的亲子关系,减少对彼此的依赖。这既是对自己与子女的负责,也是对彼此人生的理性对待。(亮出观点)
传统伦理道德不应成为亲子关系的约束。(分论一)当父母承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时,应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调整。父母干涉孩子的未来,一定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吗?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并非如此。焦仲卿
的母亲不满儿媳妇,强制将她赶出家门,最终造成了兰芝与仲卿的婚姻悲剧。这正是揭露了传统礼教下对婚姻自由的摧残。孩子一厢情愿地安排父母的晚年生活,一定会令他们感受到幸福吗?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付出了真情,相反,若子女只付出金钱。而未投入真心,那父母晚年将“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尽孝,并不能使他们感受到幸福。除此之外,“卧冰求鲤”、“恣蚊饱血”之类愚孝行为,是封建礼教下的糟粕,何尝不是传统对亲子关系的约束呢?
真正的亲情,不该因“亲情”的名义而使双方寸步难行。
签订父子协议,是为寻求更富有弹性的亲子关系。(分论二)父母参与孩子的生活,应该做指路人而非开拓者。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指点迷津不可少,牵着他们的手,踩着自己的脚印定不可取。同时,子女尽孝与父母独立生活并不矛盾,流淌于心底的感恩不会因协议签订而干涸。而所谓弹性的亲子关系,就是给予双方更大的空间去寻求理想生活。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之间的矛盾,给予喘息的机会。
给父子关系“松绑”并非“解绑”。(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论述有分寸)如果把材料中父子之间取消固定的经济支持上升为对亲情的割舍、对道德的背叛,未免过于小题大做,强词夺理。所谓松绑,不过是在协调下,对双方自由发展的尊重与肯定。
当父子双方签订了协议,我们应该庆幸开始有新思想、新理念,能够滋润传统道德观念,我们也应对这种新鲜方式持包容的态度。(结尾再次扣题,强调作者的立场)
“父子协定”的失与得
时代这个大转盘在无休止地运行着,它甩掉的是在这个时代中显得滞后的、凝固的规则,留下的是新生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种子和永驻于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的温暖。
而近期引发热议的一纸父子协议,在我看来有所失,亦有所得。
中国是唯一做到民族文化薪火相承的文明古国。而在其灿若星汉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孝,则可以称之为文化脊梁。孝是亲情,责任,感恩的总和,孝似一根无形的线,拉进了一代代人之间的距离,是美满家庭的必要条件,是铸就礼仪之邦的基石。没有了孝,世间的人情调便会少了许多暖。那纸“父子协议”中,失的便是几分孝。
随着我国养老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让父母自行解决日常开支并不是难事,但心灵和身体都需要加倍呵护的老人,又怎能做到自己料理生活等各种事宜呢?照顾陪伴父母本就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更可况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远不止是金钱与时间,还有无限的精力和无私的爱啊。生而为人,我们又怎能将感恩之心和伦理道德抛在脑后,让给予我们生命和一生之爱的人无助而又孤寂的度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再者,让还未完成学业、毫无社会经验、心灵还未成长到能够承担巨大社会压力的儿子独自解决一系列的人生问题,未免过于苛刻。锻炼子女的自理能力、承担责任的意识固然可取,但以这种一纸协议的形
式一刀切,让子女过早的承担社会、人生的压力也许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孝”意识的淡薄,协议的要求过于绝对苛刻,正是此“协议”中所缺失的。(从父子双方角度出发,分析协议中需要“失”的部分)
时代在大步向前迈进,中国也在大踏步中摘下了经济“困难户”的帽子。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观念仍植根于大部分国人心中。“养儿”是本分,更是情分。若只是以“防老”为目的而“养儿”便将亲情有些利益化,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捆绑,进而成为相互的羁绊。当代社会的生育现状已从多子多孙转为独生子女子女,陪伴照顾父母时间的减少也将是必然结果。渴望陪伴是人之常情,但父母也不能实行道德“”,过分占据干涉子女生活。而应给予理解和包容,调整心态,适时放手。子女也绝不能把父母的抚养当成理所应当,甚至肆意“啃老”。父母和子女都是彼此生命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也终究不是生命的全部。父母和子女都有权利拥有更自由,更独立,更幸福的人生,而非成为彼此的累赘。让父母和子女之间成为心灵的依靠,而非生活的羁绊,便是“父子协议”中有所“得”的地方。(同样从父子双方的角度分析协议中应“得”的部分。)
从“父子协议”中,我们看到了社会上传统伦理道德逐渐淡薄之趋,也看到了人们的固化思维走出牢笼,社会、时代进步发展之势。我想,人们要做的是将传统道德与社会现状更好的有机结合,到新的平衡点,将父代与子代的关系更新,让个人更幸福,家庭更美满,社会更和谐。(结尾展望未来,呼唤寻新的平衡点,构建与时俱进的父代与子代的关系。)
放手也是一种爱
一张父子协议,引起了社会上的激烈讨论。儿子自筹高等教育的经费,自己解决谋生、婚嫁等经费。父母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份协议,看似不近人情,其实,蕴含着对孩子更深层、更长远的爱。(亮出观点)
培养子女自强、自立意识和增强子女面对人生各种困难的勇气。鹰击长空,谁又知道那是幼崽时被他父母无数抛下悬崖后的挣扎。蝶舞翩翩,谁又能知道,那是无人问津,独自破茧而出的艰辛。鲸吞巨浪,谁又知道还是幼儿的它要在那个未知的世界独自经历多少大风大浪。故,放手,是为了孩子今后的成功。
著名演员张国立的儿子张默曾因被拘留,在父亲的影响下,张默作为“星二代”同样成为了演员,父亲为他铺平了道路,使他一路顺风顺水。而正因如此,儿子的不断索取,也并没有让父亲及时停止错误的付出,于是父亲的给予成了“理所当然”,张国立的不舍放手让儿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而这种现象不是一例两例。巨婴就是父母不舍放手的孩子,已成年,却仍赖在家里接受父母的溺爱,问这样的孩子有何作用?既然如此,何不放手签一份“父子协议”。(正反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不仅如此,在这看似无情的协议下,还有着大智慧(过渡句,承上启下)。我国正逐步建立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老人的养老之忧,同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年轻人轻装上阵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
所以“父子协议”也是为子女解决后顾之忧的良策。在这里,有人要说了,这有驳“上慈下孝”这一传统。当今社会,也许对“慈”与“孝”误解了。“慈非溺,孝非从”。慈,是为了让子女有更好的明天,孝,是为了使父母安享晚年。父子间的放手,难道就没有亲情了吗。父不为子提供高等教育经费。难道就少了谆谆教导,细心引路,出谋划策吗,子不为父提供赡养金,但岂能缺嘘寒问暖、端茶送水、悉心的陪伴。
舐犊情深,人之常情,但毅然放手何尝不是一种爱,依赖亲情,是人之本性,但自立根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故,该走时,你毅然转身,该回时,你轻叩家门。(情理兼具的分析)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爱,也许,那位儿子会愤怒,会迷茫,但他最终会明白,这是他成为雄鹰翱翔天际前父母为他所设的“悬崖”,这是一份特殊的成人礼。(结尾扣题,强调作者的立场态度)
传统,不可摒弃
高三考生彭淞伟
当传统亲子关系迎来新时代刮起的大风时,我想,此时,我们应坚守住对传统的继承,使其历久弥新于时代洪流。
传统亲子关系是人文关怀的需要。(理由一)我国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国家,因此,便有了充满人情味的传统亲子关系,即对彼此负责。父母应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援手,在需要时提供关键性的帮助,包括经
济层面;孩子长大后也应为父母的衣食住行尽心尽力。试想一下,倘若孩子将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他们又怎能在一心二用的迫使下专心钻研学术?到头来,白天赚钱,夜晚学习的孩子可能会疲弱于急促的社会,进而淹没其中。所以在孩子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关怀,反映了人情之温暖,抚养孩子不是义务的履行,但却是人文关怀的到位。
传统亲子关系是民族精神的内核。(理由二)百善孝为先,是我们吟诵不断的道理,而通过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应是对孝道最有研究的国家。坚持传统亲子关系,尽心尽力赡养父母,是我们对民族精神最好的呼应,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理由忘记父母为我们的付出与牺牲,所以不如坚持住传统,赡养老人。父母自己打理生活是对孩子的情分,但孩子赡养父母却应是一份沉甸的本分。
传统亲子关系是对多元文化的回应。(理由三)在西方,许多家庭使用的便是新型亲子关系,经济发展层次与社会生活水平使然,但世界民族文化各异,绝不是一花独放,传统亲子关系,是中国民族的特点,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原因之一,即为我们不该摒弃其于新时代的理由。
但,传统亲子关系绝不应成为啃老族发展迅速的契机,也不应是对子女生活造成消极影响的父母变多的理由。(作必要的补充,使论述有分寸,客观准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亲子关系应秉着带动社会进步的原则继续发展、不断完善。孩子应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尽量不要事事劳烦父母,父母也应明白子女的负担,尽量不要事事呼唤子女,这样,传统才能穿上新大衣,凭此抵御新时代刮起的大风。
古生香的文物加以新时代技术的保护便能留存住韵味,同理,源远流长的传统施以新时代理论的支撑也能焕发新的光彩。所以,为什么要摒弃传统呢?
教师评语:此文全面解读材料,明确提出观点——不赞同签协议的方式,应当秉承传统伦理。论述结构完整,理由充分,理性分析严密。语言表达流畅又有文学性,形象生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