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卷第3期宁波工程学院学报V o l.18N o.3 2006年9月J O U R N A LO FN I N G B O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S e p.2006
一样的红颜薄命,不一样的悲剧彩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黄 嫣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王安忆的《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已经成为一个有意思的文学研究话题。本文将王安忆《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文本特、主旨、作家历史观等进行了对比,论证了王安忆对经典文本的借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日常化”的历史观解构经典文本,使得小市民的悲剧也带有美的意味,从而揭示了王安忆借用经典文本传达“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里,女性命运长恨”主旨的精巧文本构思。
关键词:王安忆;白居易;《长恨歌》;对比分析;解构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09(2006)03-0063-03
文学评论家王德威先生曾经将王安忆的《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相提并论道:“《长恨歌》有个华丽却凄凉的典故,王安忆一路写来,无疑对白居易的视景,作了精致的嘲弄。”的确如此,王安忆的《长恨歌》,从篇名上看很自然地让人想起了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长诗《长恨歌》。稍一比较两部作品,更是让读者觉得在某些方面有几分眉眼相似之感。本文尝试比较古今两篇《长恨歌》的文本,从小说的主旨、作家所信奉的历史观角度拆解小说作者王安忆构文的匠心所在。
一、“红颜薄命”:两代女性的相同宿命
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在获得“上海小”称号之前的平凡生活,相似于杨玉环的少女时代———“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从典型的上海弄堂里的女孩,到成功竞选“上海小”,毅然舍弃爱情的“底线”程先生,成为权贵李主任的外室———“爱丽丝公寓”的“金丝雀”,相似于杨玉环得到了皇帝的专宠———“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李主任的不幸罹难,王琦瑶的痛彻心扉,又相似于杨玉环痛别唐明皇———“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只是原来的人物关系做了一个颠倒;再之后王琦瑶颠沛流离避难他乡,徒然地追忆当年的一缕温情,又相似于杨玉环唐明皇天上人间的苦苦相思———“行宫见月伤心,夜雨闻铃断肠声”。线索暂且到此,古今两“恨”中的女主角杨贵妃与王琦瑶的前程开始分道扬镳,之后王琦瑶遭遇了一连串杨贵妃遭遇不到的事情(未婚先孕、单身母亲、母女间勾心斗角、荒唐的黄昏恋)。但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红颜薄命”的命运是如此相似的跨越时空的界限,流淌在古今两个女人的血液中。
然而任何一个明智的作家是不会拿自己洋洋洒洒30万字去和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名篇一较高下的,更何况是才华横溢的王安忆。她从1975年初涉文坛,20多年的创作生涯,经历了从《小鲍庄》、“三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荒山之恋》)到《长恨歌》的三次递增高峰,《长恨歌》以其无可辩驳的优秀性昭示着作者创作上的炉火纯青。王安忆通过借用典故,在古今两“恨”的对比间倾注了自己对悲剧、对历史的独得体验。
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解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文本,不难发现:白居易完全是站在善待女性的妇女观以及正确对待女性的历史观的角度塑造了杨玉环这个倾国倾城的女人。杨贵妃在历史上并不算是个劣迹斑斑的女人,她受宠爱,杨氏家族因此而光耀门楣,这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出了杨国忠这样一个大奸臣怎可把罪都推给杨玉环?!要怪也只能怪国君有眼无珠,封建王朝“用
收稿日期:2006-03-09
作者简介:黄嫣,女,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64
人唯亲”的畸形人才选拔制度,这才是直接原因。何况,从现代女性主义观点出发,杨玉环和唐明皇缠绵悱恻的爱情更是没有半点的错误可言,帝、妃既非神,亦非偶像,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正常人的情
、爱、欲望,也需要像常人一样经历人应该经历的一切。归根结底,杨贵妃的错与恨就在于她是个女人,是个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的女人,而这样的社会里,女人总是被置于从属的、低贱的、甚至是鄙陋的地位。纵然是“三千宠爱于一身”、“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在关键时刻她美丽的容颜注定被盖上“妖狐”的印迹;来自圣人的警示和忠臣的箴言,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激流,积淀成一种颇具杀伤力的声响,淹没了女人试图自辩和代辩的微弱呻吟,注定再也无法摆脱被男权社会最终吞噬的厄运。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间,历史几经变迁,人类文明已经向前跃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王安忆仍近乎残酷地让她的主人公王琦瑶———这个接受过新思想的小资产阶级新女性选择了一条有着古老惯性的旧女性的道路———心甘情愿的被男人包养、玩弄,被男人利用、遗弃(甚至命丧于男人罪恶的黑手),死心塌地重复了又一个“红颜薄命”的故事。王琦瑶的命运似乎曾经出现过转机,她似乎可以通过革命而自强自立摆脱“红颜薄命”的厄运,但她偏偏生活在“上海这个纷纷攘攘充满着诱惑的城市,而人心又是最禁不起撩拨的,一拨就动,这一动便不敢说了,没有个见好就收的”她坚决的拒绝了革命导演真诚的劝告其退出竞选“上海小”做一个新女性的建议,她亲手堵塞了本可以通向左翼介入主流的光明道路。然而“红颜薄命”的归宿并不仅仅只属于旧式的女性,王安忆借作品中另一个女主人公蒋丽莉(新上海第一批被称为的同志的革命女性)英年早逝终身婚姻不幸的悲剧命运,似乎给王琦瑶的命运做了假定性的补充,告诉读者投奔革命介入主流又如何,女
人的命是苦是甜总也逃不出个“定数”。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素有上海女人精明传统的王安忆正利用典故之便大胆地借前人的笔墨书写自己的蓝图,深刻地传达小说的主旨: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里,一曲女性“长恨”的悲歌仍以无限美丽而又无限凄婉的神情传唱不绝。
二、独特的历史观:产生不同的悲剧彩
相似归相似,然而此“恨”必定不会是彼“恨”的现代小说演绎版。匆匆地结束了“爱丽丝公寓”外室生涯的王琦瑶成为了革命时代局促而又窘迫的避难者。天妒红颜,这个可怜的女人成了一个走错了房间或坐错了车的过客,她的一生注定要在“错过”与尴尬中度过。她又先后经历了和程先生的重逢与再度失之交臂,与康明逊、萨沙两人的痛心无奈的情感纠葛,私生女降临,母女不合的尴尬沮丧,暮年时与20多岁青年的荒唐恋情。
王琦瑶从高贵美丽的“上海小”到老年时代的晚节不保、荒唐龌龊的情节安排,实际上是王安忆对白居易的经典文本《长恨歌》的解构。一个是真正悲绝千古的浪漫古典传奇,一个不过是略带传奇彩的小市民生活写真;一个是极尽渲染古代帝王家庭由盛而衰的悲伤痛绝,一个不过是小市民不免荒诞的苍凉伤感;一个是洋溢着高贵华美、唏嘘断肠的悲剧气氛,而一个是悲凉与荒唐并存,甚至带有几分卑贱的彩;一个是塑造了“但令心似金佃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忠于爱情坚贞绝决的完美女性杨玉环,而一个是不贞不洁的王琦瑶,一个将“永恒”和“爱情”消解得倘然无存的风流小女子;一个是“马嵬坡自刎”为人生
画上苍凉句号,留给后人一段佳话,而一个是“碧落黄泉”,是是非非皆成为小市民饭后最佳的谈资。王安忆“不画通衢大道,专绘弄堂闺阁;不修正史官书,专写流言蜚语;不写大人先生,专描女人小”她甚至不惜将历史推倒,以“流言”的方式重新构筑(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源于一则关于“昔日上海小被人谋财害命”的传闻)肯定不仅仅是出于作者对经典的有意回避,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初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尽可以抛弃“红颜薄命”的传统情节,一个相对新颖的故事结构文本,而不必冒着雷同的风险。
原因何在呢?显然,是两位作家不同的历史观导致了古今两“恨”的不同阐释,并以貌合却又神离的姿态体现在文本中。白居易是封建社会士大夫阶级的代表,自幼饱读诗书,进士及第,他的学识、身份、生活的时代与他所依傍的阶级都决定他只是个传统的历史主义者,他眼中的历史是“恒常”的,而非关注纵横捭阖的野史。再则,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学创作好坏的标准之一。文学是
黄 嫣:一样的红颜薄命不一样的悲剧彩———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65
虚构,而历史是真实的,所以文学叙述尽量向历史叙述靠拢,人们习惯用历史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白居易的《长恨歌》大致遵循史实,以“安史之乱”、“马嵬兵变”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演绎唐、杨之间的爱情悲剧。在广泛纵深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红颜薄命”早已超出了那具体狭小的悲剧范围,具有了一种博大而深广的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构成了白居易的《长恨歌》更为深远的史诗般的悲剧意境。而王安忆
是沐浴着上个世纪末“重写文学史”热潮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俊,虽然新的文学史的建构仍尚需要时间和积累,但旧的文学史理念(追求宏大历史叙事的模式)无疑已在这代人的怀疑和追问中分崩离析。于是一批作家争先恐后地反叛传统的历史观,纷纷刻意淡化历史,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间突显文学的本真。王安忆的《长恨歌》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极力倡导新的文学史观和文学理念的时刻,作者在作品中频繁地倾注着对新历史主义观念的心领神会———“日常化”、“世俗化”的历史观。王安忆从许多年前一张小报上一条鲜为人知的消息中寻创作的灵感,这样的选题方式与新历史主义批评者向来比较关注历史记录中那些被传统历史主义者忽略的东西,比如那些好像是插曲的、轶事的、意外的、奇异的、卑下的或者是不可思议的方面,具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其实,对于“日常化”、“世俗化”的历史观的偏爱早就体现在王安忆的诸多文本中。她早期的作品如《庸常之辈》、《流逝》、《轶事》等,均立足于日常,流露出对日常生活异常亲和的姿态。她也曾多次在她的创作谈中表达她小说创作中所追求的“日常化”、“世俗化”的历史观。“我是个写小说的,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我不想在小说里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就应该表现日常生活”。“以往通过历史事件来反映历史的做法本身就是极不可靠的,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民间日常生活如何在历史的变迁中展开其自身形态”。于是影响王琦瑶命运的历史因素被淡化,她总是安安稳稳、有滋有味、仔仔细细地过着她的日子。文本中没有轰轰烈烈的磅礴气势,只有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冗长。读者只能依稀地感受到诸如“全国解放”、“反右”、“三年自然灾害”、“”、“粉碎四人帮”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子
在她的生命历程中晃动,但全然不对她———一个“历史”并不洁白的女人有任何痛痒。倒是一件钩了丝的旗袍、一席流苏垂地的天鹅绒幔子、一个西班牙风味的雕花木盒、一支旧上海百乐门舞厅流行的舞曲……勾起了女主人公对红尘琐事、欲望情感的烦忧、焦虑、恐惧、伤感。
白居易的《长恨歌》演绎了古代女子“红颜薄命”的古老宿命,通篇洋溢着高贵典雅的古典主义美学气息。王安忆则拒绝历史叙事,热衷于凡人琐事的追求,也不让人物承载任何的社会内容,附加任何的政治、思想意义,只是在传统历史观与新历史观的调和中寻求新的艺术实践———将小市民“红颜薄命”的故事还原成原汁原味。她的作品通过小市民不免荒诞的悲剧历程传达出具有现代性的人文关怀———探寻人类被遮蔽的种种生存可能性,尊重平凡乃至卑微的大多数,呼唤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
参考文献:
[1]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J].深圳大学学报,1998,(3).
爱情悲剧[2]王安忆.王安忆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T h e S a m e D e s t i n y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S e n s e s o f T r a g e d y
———A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o n E v e r l a s t i n g R e g r e t b y W a n g A n y i
H U A N GY a n
(Z h e j i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J i n h u a,Z h e j i a n g,3210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E v e r l a s t i n g R e g r e t b y W a n g A n y i a n d o n e b y
B a i J u y i h a v e b e e n a h o t i s s u e f o r r e s e a r c h.T h i s p a p e r c o m p a r e s t h e t w o v e r s i o n s i n t e r m s o f t e x t u a l f e a t u r e,t h e m e a n d a u t h o r's v i e w s o n h i s t o r y a n d v e r i f i e s t h e f a c t t h a t t h e b o r r o w i n g b y W a n g A n y i f r o mt h e c l a s s i c a l t e x t s i s i n n o w a y t h e s i m p l e i m i t a t i o n,i n s t e a d,s h e d e c o n-s t r u c t s t h e c l a s s i c a l t e x t s w i t h t h e v i e w s o n h i s t o r y b a s e d o n t h e d a i l y l i f e,t h u s b e a u t i f y i n g t h e t r a g e d y o f t h e c i v i l i a n p e o p l e a n d r e v e a l i n g h e r e l a b o r a t e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t h e t h e m e t h a t w o m e n w o u l d r e g r e t f o r e v e r i n t h e m a n -d o m i n a t e d w o r l d b y m e a n s o f b o r r o w i n g f r o mc l a s s i c a l t e x t s.
K e y w o r d s:W a n g A n y i,B a i J u y i,E v e r l a s t i n g R e g r e t,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d e c o n s t r u c t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