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悲剧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论“怨谱"说的诗教内涵及其成因
王良成
(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怨谱"说是明代陈洪绶在评点《娇红记》时提出的一个创造性概念,但是,关于"怨谱"之"怨"的具体界定,有学者在不否认"怨谱"为孔子"兴观怨"说引申的前提下,将"怨谱”说界定为悲剧说。虽然《娇红记》《琵琶记》等均通过谱写怨艾之情来生成悲剧因素,但陈洪绶、徐渭等评点者已经明确指出"怨谱”之"怨"
与孔子"兴观怨"之"怨"的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因此"怨谱"说并非悲剧说。另外,从评点者的真实用意及其所处的历史语境上看,"怨谱"之"怨”不仅没有超越孔子"兴观怨”之"怨"的范畴,而且还有通过儒家的传统诗教理论来教化受众、提升戏曲地位等用意。
关键词:怨谱;兴观怨;陈洪绶;娇红记;悲剧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217(2020)05-0031-06收稿日期:2020-07-12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NDJC013Z):宋元明清两浙戏曲史料整理与研究。
作者简介:王良成(1966-),男,江苏东海人,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文学博士。
晚明陈洪绶在评点时人孟称舜的传奇作品《娇红记》时说:“泪山血海,到此滴滴归源,昔人谓诗人善怨,此书真古今一部怨谱也”。①在这里,陈洪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一一“怨谱”,“怨谱”说由此产生。关于“怨谱”说的真实含义以及对“怨”字的具体界定,一些学者在不否定“怨”字基本等同于孔子“兴观怨”之“怨”的前提下,将“怨谱”在理论上界定为悲剧说。事实上,虽然《娇红记》《琵琶记》等剧作主要通过谱写怨艾之情来营造悲剧氛围,但从作品的具体内容及其评点者的真实用意来看,“怨谱”之“怨”显然没有超越孔子“兴观怨”之“怨”的范畴。因此,正如不能将“兴观怨”之“怨”界定为悲剧,同样也不能将“怨谱”说理解为悲剧说。另外,正如儒家通过“兴观怨”等方式来达成诗教的目的一样,陈洪绶、徐渭等人既有通过“怨谱”来教化受众,又有藉儒家的传统诗教理论来提升戏曲地位等用意。
王国维先生是较早参照西方悲剧理论和中国古代戏曲发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再结合具体作品的表现形态和审美效果,将中国古代戏曲从题材上区分为悲剧和喜剧的拓荒者之一。根据上述分类方法,王国维先生将《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剧作列为悲剧,并认为上述二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也”。©与此同时,他又得出“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③的结论。对于前者,当今学界较普遍认同;对于后者,接受者却不多。除了王季思先生通过《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来证明王国维先生后一种观点的不成立之外,另有学者在对中、西古典戏剧理论和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比较之后,得出了“有剧本流传至今的古典悲剧,大约有以下15部,它们是:《窦娥冤》《赵氏孤儿》《灰阑记》《
孟称舜:《新镌节义驾鸯冢娇红记》,《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澎印,1955年,第23册,①
第93页。
②③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第84页,第84页。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