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悲剧构成
一个序幕:天上序幕;五个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
美的悲剧、事业悲剧。两个打赌:上帝与魔鬼打赌、魔鬼与浮士德打赌
“天上序幕”
悲剧一开始,是“天上序幕”。这是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短剧,但又与全剧不可分割。它表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悲剧不仅仅是关于浮士德的个人悲剧,而是一部反映整个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史诗。
《序幕》的中心内容是上帝与魔鬼的打赌:浮士德追求天上的美丽星辰,地上的最大快乐,魔鬼认为这是痴心妄想。他十分有把握地与上帝打赌,认为可以把浮士德引上歧途,使他放弃信仰。上帝接受了魔鬼的挑战,并成全魔鬼的打算,把浮士德交给他。这是因为,在上帝看来,人在努力时难免走入迷津,但是一个肯努力的人在他的探索中总会到正确的道路。同时,上帝也充分估计到魔鬼在人类发展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善与恶的辨证关系
《序幕》中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善”与“恶”并不绝对对立,“善”中有“恶”,“恶”中有“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又彼此斗争。“恶”并不总是起着破坏性作用,它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正所谓没有“恶”,也就没有“善”。可见,这是歌德对“善”与“恶”的一种辨证理解,这一思想正是通过上帝的形象来表明的。
知识悲剧
在知识悲剧中,我们第一次见到的浮士德是一个年已半百,脱离现实的书呆子。他自己也意识到,学而无用,因此,他十分悲愤,再也不愿啃死书,决心要认识活生生的大自然。他试图揭开宇宙秘密,了解万物的起源,但是他仍走老路,企图求助于《大宇宙符征》来认识世界,然而,在其中他所看到的只是“幻景”。真理他仍然没有认识,于是,他又用魔术召来天神和地力,但它们也无可奈何。浮士德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再次失败,陷入极度痛苦之中,身感无力摆脱“错误的大海”。
自杀——行动的力量
为此,他决定采取最后的步骤——自杀。他深信自己这一行动可以使他达到一个理想境界。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浮士德的自杀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追求,走投无路而自我毁灭,而是他为认识真理一切在所不惜的主观奋斗精神的表现。同时,也是他脱离实际的必然结果。因此,浮士德把自杀看作是一种最后的“行动”,并以此来证明:“人的威力不亚于神”。尽管自杀 本身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动,但浮士德认识到行动的意义已经是一个进步。
思想飞跃
正当他举杯饮毒之际,复活节的钟声响起,外面传来了天使的歌声。这一切唤起了浮士德童年的情感和情景,使他再次认识到他的要求仍有可能实现。美好的憧憬使他毅然走出书斋,走向原野和森林。散步回来,心中无限快慰,但眼前的一切又使他烦恼,因此他又苦苦思考其原因,为寻求答案,他着手翻译《圣经》《新约》,一开始,“泰初有道”(这理的“道”字是指言论或理论,意思是说理论是一切之初,是首要的。)浮士德终于认识到该句的错误,决不照译。他认为不能对“道”予以过高的评价。三思之后,他改译为“泰初有行”。这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浮士德翻译中对原句进行改动,而是表明浮士德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歌德本人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契约与挑战
思想上的飞跃使浮士德决心行动起来,走向生活,实现自己的追求。魔鬼就在此时乘虚而入,顺利地与浮士德订下契约,而浮士德也坚决响应了魔鬼的挑战。
爱情悲剧
契约成立后,浮士德与魔鬼便踏上“小世界”(即爱情)的征程。浮士德被带到一家酒店,一大学生狂欢作乐使他反感,他们又来到女巫的厨房,浮士德喝下了魔鬼给他的魔汤,立刻变年轻。魔鬼见到引诱浮士德的时机已到,于是就安排他与甘泪卿的会面。其结果是他们便产生爱情的结晶。
坚守爱情    浮士德与甘泪卿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除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原因以外,还有浮士德本身的原因。甘泪卿的一系列苦难正是由于浮士德——这个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而引起的。甘泪卿,作为一个市民少女,见到浮士德之后便深深地爱上他,可是,当浮士德离她而去之后,她便陷于朝思暮想和极度痛苦之中。她,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怀上孩子后就决不可能带着孩子去向上帝忏悔,何况她几次忏悔也还是被囚在狱中。在监狱里她时醒时疯,怀念着浮士德。但她也明白自己是无辜的,并始终保持着对浮士德的爱情。
浮士德与甘泪卿的悲剧分析
当浮士德一再要她逃出监狱时,她却一再拒绝,这并不是说她怀疑浮士德的诚意,而是她知道与其活一辈子让人凌辱,不如在狱中等死。再说,只要魔鬼不离开浮士德,她与浮士德也就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就浮士德来说,他也非常明白他不可能长期与甘泪卿生活在一起,否则就意味着魔鬼的胜利。因此,浮士德为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必须离开甘泪卿去从事一切活动,而甘泪卿虽然心地善良,但她视野短浅,生活圈子小,在这个“小世界”里,浮士德很难有所作为,更难实现宏愿。
抉择  对浮士德来说,他面临着两种抉择:爱情和事业。为了事业就必须舍去爱情,与甘泪卿分手,反之,就意味着魔鬼的胜利。当然,浮士德只能选择事业,从而,不得不舍去甘泪卿的爱情,逃往林窟。这不是他的过错。此外,他们的爱情悲剧,魔鬼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对浮士德来说,没有魔鬼就没有任何行动能力,也就没有发展;而对甘泪卿来说,有了魔鬼,她就不会有幸福。这个矛盾的解决又只能以牺牲甘泪卿的爱情作代价。同时,甘泪卿的死既是对封建制度的控诉,也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抗。
悲剧意义  悲剧结束时,来自天上的一个声音在说:“得救啦!”这是悲剧初稿中所没有的。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它加深了悲剧的深刻意义。这使我们联想到全剧结束时,浮士德与甘泪
卿在天上相逢的情节。在歌德看来,他们纯真的爱情在那个社会无法实现,但在未来的社会一定会实现。尽管这个社会对歌德来说还不清楚,但他坚信有这样一个社会,而天上相逢只不过是作者借用的一个宗教形式罢了。
复活  离开甘泪卿,浮士德极度悲伤,四处周游,最后来到阿尔卑斯山山谷的草地上昏睡而去。精灵们的歌声使他得以身心恢复。魔鬼把浮士德带到皇宫,让他为封建王朝服务。(这一悲剧的背景是从中世纪的德国移到了古希腊神话世界),这表明浮士德已摆脱了中世纪加于他的沉重的负担,他将以新的精神开始新的征程。
政治悲剧
爱情悲剧从皇宫这个全国的政治中心,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社会的全貌。这里简直就是个邪恶的世界。整个国家四分五裂,皇帝形同虚设,诸侯小邦各自为政。反动统治者只顾寻欢作乐,挥霍浪费,结果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抢劫和骚乱弥漫全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怒不可遏。这一切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倒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因为这个民族连清除已经死亡的腐烂尸骸的力量都没有了”。
幻灭  在化装舞会上,皇帝出于享受的目的,要浮士德召来帕里斯和海伦,浮士德要魔鬼帮助,魔鬼表示无能为力,这说明魔鬼与海伦精神水火不容。帕里斯和海伦出现后,宫廷里的人各自心怀,他们有的赞赏其外表美,有的则大加挑剔,全然拿他们当游戏看,也根本无法理解其美的价值,只有浮士德才能真正懂得其伟大精神。他感到:“谁认识了她,谁就不能同她分离”。海伦和帕里斯的消失,导致了浮士德从政治国的理想的破灭,从而也就结束了他的政治悲剧。浮士德的政治悲剧部分是歌德自身的政治悲剧,宫廷的描写是他在魏玛公国从政的再现。
追寻海伦    魔鬼把浮士德背出宫廷,带回故斋。这时,他的学生瓦格纳已年老,刚刚完成一项辉煌的事业,即“造人”——何蒙古鲁士。何蒙古鲁士洞察出浮士德因想见海伦而坠入梦境,并以示可以带浮士德去见海伦。这样作者又把读者带到古希腊的神秘世界。浮士德一落地,就如同获得新生,经历坎坷终于到向往已久的海伦。这一情节表明从中世纪解放出来的进步人类已能够掌握希腊的古典艺术,反过来也说明,古希腊的艺术只有被人类掌握才能获得新生。浮士德与海伦的结合的直接结果是欧富良的诞生。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欧富良的象征意义    根据大多数研究者的意见表明,欧富良指的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事实也是如此,歌德很推崇拜伦,有意在《浮士德》中为他建立一座丰碑。但是,欧富良的形象并非仅仅纪念拜伦,更主要的是要表达他的理想,体现一种精神。歌德也曾解释说:“欧富良不是一个人,仅仅是一种比喻……”
欧富良所体现的精神    欧富良所体现的精神是:摆脱一切束缚,求得绝对自由,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并且为了实现自由必须勇敢无畏地战斗。歌德也正是在拜伦身上看到这种精神。他说:“他(拜伦)既不是古典时代的,也不是浪漫时代的。他体现的是现时代。我所要求的就是他这种人。他具有一种永远感不到满足的性格和爱好斗争的倾向”。在歌德笔下,欧富良是古典美与浪漫精神的相结合的产物,他的出现标志了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
美的悲剧    
毫无疑问,欧富良的精神歌德是赞赏的,但又觉得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当欧富良觉得“荣誉之路已开” ,决心冲锋陷阵时,在幻觉中以为自己长出翅膀。于是,纵身飞跃,结果坠落下地,粉身碎骨。其原因是,他只追求个人的自由而离开集体,凭主观意志孤军奋战。欧富良的失去决定着海伦必须离浮士德而去,从而宣告浮士德对古典美追求又以悲剧结束。
浮士德的政治观点  浮士德遨游了古代神话世界之后,驾着海伦的衣裳化着云彩又回到了现实的德国社会。从此开始了浮士德实现其理想的新阶段,即最后阶段的悲剧。通过经验教训,浮士德现在被激励的不再是个人的主观要求,而是造福于他人的伟大事业。他坚信:……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余地做伟大的事业。/惊人的功业应该成就,/我感到我有力量担任。/浮士德的伟大事业就是围海造田,征服自然,发展生产。看来,歌德本人也意识到,采取政治行动对他来说已不太可能,也可以说,歌德并不主张走政治改革道路,尤其是采取暴力行动。
事业悲剧
浮士德拒不承认“忧虑”,仍然满怀信心,坚信未来。“忧虑”无奈,只好使他双目失明。浮士德虽然眼前一片漆黑,但心中却充满光明,并在临死前得出最后结论:“是的,我完全献身于这意趣,/这无疑是智慧最好的结论:/要每日每夜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我愿意看见这熙熙攘攘的人,/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我要呼唤对于这样的刹那……/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随后浮士德便倒地而死。
悲剧意义
浮士德在经历一生努力和追求后,却看不见理想的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也就是歌德把这部史诗称为悲剧的原因。但是,这毕竟是浮士德个人的悲剧而不是人类的悲剧。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的继承和发展是无穷的。浮士德的生命结束了。但它的精神并没有消失。他的灵魂被天使接入天堂,接近了光明的圣母,这预示着人类发展的光明前景。
伟大真理
魔鬼失败了,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可耻呀,一大笔开销,完全落空了”。天使最后告诉我们:“凡是努力的人,我们都能搭救”。浮士德一生的经历向我们说明:人类社会充满矛盾,人类的发展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肯于实践,勇于实践,就会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前进。因此,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这就是《浮士德》告诉我们的伟大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