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造成蘩漪悲剧的根源
摘要:蘩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反抗封建道德,追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但是理想和现实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她最终流落到一个婚姻悲剧者、爱情悲剧着和命运的悲剧者。
关键词:蘩漪;悲剧;个性解放;封建思想
蘩漪是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反抗封建道德,追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为实现这一梦想,她在爱河中拼命挣扎、不懈追求,但最终却未能逃出梦幻破灭的命运,她的梦被精神分裂所吞噬,以主人公在雷雨交织中的呐喊告终。那么蘩漪在剧中有着怎样的悲剧,造成她这一悲剧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一、多重悲剧:
其一是婚姻悲剧:蘩漪嫁给了一个冷酷的丈夫。剧本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蘩漪究竟是怎样嫁给周朴园的,据蘩漪自己所说周朴园用的是与欺骗侍萍同样的手段把她骗到周家。在与周朴园的婚姻中,蘩漪还有另一层更不忍的痛苦,那就是十八年来周朴园对她感情的冷淡。周朴园也关心蘩漪的身体,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发现,周朴园的每一次问候似乎很难让人感觉到一个丈夫对妻子的体贴,有的只是一种义务。周朴
园对侍萍的不能忘怀导致了他在情感上对蘩漪的排斥,作为周朴园的妻子,蘩漪不能忍受周朴园完全外化了的纪念另一个女人的种种举动。“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又得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①一个热爱生命的女人在无人进行情感交流的荒漠里品尝着孤独的苦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其二是爱情悲剧:蘩漪爱上了一个无情的情人。无爱的婚姻渐渐地把蘩漪磨成了一个“石头样的人”但是她并未心如枯木死灰。当周萍在高墙深院的周公馆出现时,蘩漪沉睡的灵魂苏醒了,她把自己十几年来郁积在心头的所有苦闷和渴望向周萍倾诉,甚至把自己的“性命、名誉”也交给了周萍。然而周萍这个人,性格懦弱,根本无力抵抗封建势力的重压。所以,他尽管同情蘩漪,却并没有勇气和蘩漪勇敢地相爱。在叩开蘩漪心灵之后,周萍反倒胆怯起来,并一再说那是“他太年青,一时的冲动”。蘩漪把对周萍的爱视为人生的全部,然而周萍在点燃蘩漪生命之火以后又把她重新抛入荒漠。爱本是甜蜜而又温馨的,但对蘩漪来说却是残酷的,因为她不得不抛弃神圣的母亲天职,背着沉重的十
字架;恨本是残酷而又无情的,但对蘩漪来说却又是不忍的,因为这恨源于深深的爱。正是带着这种复杂的感情,蘩漪一面规劝周萍不要“看见了一个新世界就一个人跑”,一面又警告周萍“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②“她甚至幼稚地认为周萍能救活她的爱情,能点燃她的生命之火,能使她看到生机和希望,能带她逃离残酷的‘井’。但是,周萍这根救命的稻草却纤弱无力。面对
世俗,他不仅不敢把她从‘井’中救出,而且还再一次把她推到了更深更无法爬出的‘井’中”。③蘩漪抓住周萍不放,然而周萍对蘩漪的爱情之火已经熄灭。一个要求摆脱无爱婚姻的女性在爱情追求过程中却爱上了一个无情的情人,这又增加了蘩漪的一层悲剧。
其三是命运悲剧:失去爱子。在周公馆,除了周萍,与蘩漪的心灵最接近的是她的儿子周冲。尽管后来,蘩漪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出走推出周冲,但作为一个母亲,儿子也是她的一个精神支柱。可是周冲死了,刚刚失去了情人的蘩漪又失去爱子,她的生命赖以存在的最后一丝希望被彻底割断,这便掉进了更大更惨的悲剧命运的控制之中。如果说前两次悲剧在蘩漪身上激起的是不顾一切地反抗与报复,那么这最后一次给予蘩漪的却是致命的打击。
二、多重悲剧的根源:
1.封建思想与个性解放的不协调。
周公馆,是她生活了十八年的地方。她深知周家血淋淋的发迹史。如她对周萍所说:“你们的祖父、叔父、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反而移到别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④如鲁大海所说:“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二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性命扣三百块钱,发了绝子绝孙的昧心财。”鲁大海要求改善工人工作条件,周朴园却用金钱买通工人代表,让罢工的工人复工。是的,蘩漪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十八年前被骗到这个家。就算
她讨厌这个家,她也没有能力在经济上依靠自己,而是在经济上完全依耐这个家,过着寄生的生活。而与她最直接的就是她的所谓的丈夫——周朴园,一个鬓发已斑白的封建专制家庭的家长。他对蘩漪,只是表面上的在儿子面前的所谓关心。诸如“你母亲的病好些了吗?”周朴园一出去就是几年,而蘩漪也是经常一个人关在楼上的房间,将房们紧锁。他们仅仅维持着名义上的关系。“蘩漪在周家过着冬眠似的生活,什么都要听从周朴园的摆布,这使她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⑤蘩漪过着寂寞、空虚、痛苦的生活,十八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的空气。周家的围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除了家人,蘩漪不能
与任何人接触。这里,对于蘩漪来讲,是一片感情的荒漠。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等死的人。”
然而,蘩漪性格具有双重性。“她是一个长期受道德熏陶的旧式女人,同时又是一位受过一点新教育的资产阶级女性”。⑥自我双重性格的冲突让蘩漪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思想并没有消隐沉沦。
蘩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而且,她上过私塾,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情感,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她不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改变自身作为工具的命运。她从心底里呐喊“我的心,我的整个人是我的。”反对旧礼教使她的生活出现了转折,她从冷漠的“等死”转变为“真真正正活着”的追求,她要追求自己的人格独立。“蘩漪有火炽的热情,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⑦她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上。蘩漪对周朴
园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拒绝喝药、拒绝看医生、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周朴园,面对周的质问,却说:“(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到第四次在剧尾,蘩漪更是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他庄严的外衣,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
虽然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和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蘩漪性格中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中国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其实封建意识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她对封建家庭的依附,对封建专制的顺从可以从她许多言行中看出。其次,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她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的帮凶。当四凤与周萍要走时,为了阻止他们,挽留住周萍,蘩漪就派人叫周朴园来,企图倚着家长的威严留住周萍。可不曾想到这使真相大白,让周萍和她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
繁漪与周萍种畸形的爱,释放了她在周家长期以来的压抑,也正是她所追求的这种爱与她当时所处的封建家庭出现了严重的矛盾,从而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2.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冲突。
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折磨沉重地压在了蘩漪身上, 蘩漪与周朴园之间是没有任何平等关系可言的。周朴园要蘩漪做的只不过是服从“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即便如此,蘩漪也没有想过冲出令人窒息的封建家庭,她的人生选择只希望在不改变现状的前提下为自己保留一点心灵的自由。只要有周萍的爱,这‘闷
死人’的屋子也会使她留恋,她会安于虚伪和欺骗的不自然的关系里,甚至与另外一个女人共享周萍她都愿意。如果说周公馆是一具活棺材,蘩漪的叛逆只为能在棺材里躺得舒服一点。
而蘩漪是一位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出生于大家庭,不仅端庄、典雅、聪明、美丽,而且精力旺盛,对爱情婚姻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她又是一个忍让屈从、有封建意识的旧式女人,她痛恨旧的婚姻而又无法摆脱。她被封建家庭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酿成了反叛的性格。
受西方解放思想的影响,蘩漪她敢冲出枷锁,敢做出封建社会一般人所不敢为的事: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敢爱上自己所谓的儿子。这种不伦之爱的确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正是繁漪这种敢于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与当时的封建社会格格不入而导致了她在《雷雨》中的悲剧。
注释:
①田本相.《曹禺剧作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186.
②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99.
③李树凯.《蘩漪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
④曹禺.《雷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65.
⑤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71.
⑥田本相.《曹禺剧作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173.
⑦王兴平.《曹禺研究专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53.
爱情悲剧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9月北京第1版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3]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臧恩钰.《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