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爱玲《半生缘》中女性悲剧
摘要:小说《半生缘》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旧上海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以沈世钧和顾曼桢的感情悲欢离合作为线索,并穿插了顾曼璐与张豫瑾、叔惠与石翠芝等人的情感纠葛,反思了特定历史时期人物的情感悲剧。本文从曼桢、曼璐、翠芝这三位女性入手,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探讨导致她们命运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曼桢、曼璐、翠芝、悲剧根源
在当代文坛,张爱玲算是一位首屈一指的作家,她创作的作品渗透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这是在充满失落的悲凉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小说《半生缘》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旧上海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以沈世钧和顾曼桢的感情悲欢离合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其间穿插曼璐与豫瑾、叔惠与翠芝等人的情感纠葛,反思了那个时期人物命运的悲剧以及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本文将从曼桢、曼璐、翠芝这三位女性入手,通过分析人物来探讨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红尘过往,一念而已——曼璐
(一)自我牺牲精神
她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父亲早逝,撇下一家老小,一家七口,生活艰苦,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长女
的她不得不牺牲自己,放弃爱情,放弃学业,将家庭的重担抗下,做舞女来养活一家人。
在当时那样的社会,作为女子的她又能做些什么工作来养活这一大家子呢!时代所迫,只有做舞女,才能养活这样一大家子。当祝鸿才将曼璐以前留辫子的照片,错认为是曼桢的时候,曼璐说“我就变得这样厉害”声音有一点沙哑。以前曼璐和曼桢一样是一个纯真的女孩,而现在的她在舞场生活多年,面对的是灯红酒绿的舞场,每天舞台妆,用浓妆艳抹来遮住自己的衰老面孔,用来博得嫖客们的欢喜,这些年自己是变了不少。
在初期曼璐虽然混迹在舞场,以舞女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此时的她是美丽的,为了家人牺牲自己的一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展现了她人性中善的一面。
(二)爱情失意后的人格扭曲
早期的曼璐可以说是美丽的,虽然成为舞女,但依旧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富有人情味,而后期的她是一个扭曲的人物,正如我们第一次看到她一样,远看是那样的美丽动人,而近看却是面目狰狞。张爱玲对顾曼璐这一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将一个人格极度扭曲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开始时对她的那份同情也转变为憎恶,她是造成顾曼桢悲剧的直接原因,是造成翠芝悲剧的间接原因,如果没有曼璐设计陷害妹妹曼桢,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为了家人曼璐放弃了一切,放弃青梅竹马的豫瑾,成为舞女,在灯红酒绿中生活。面对自己尴尬的身份她有自卑,也有怨恨。她为了以后有个好的归宿,与混在舞场的祝鸿才结婚。没有发达之前的祝鸿才对曼璐是拼命的阿谀奉承,而婚后就看不上这种“残花败柳”,甚至在外面包养,并对曼璐百般虐待,使她两次流产,失去了生育能力。到后来,一心想要儿子的祝鸿才对她更加的肆无忌惮,不理不问。在男权社会残酷现实的逼迫下,她开始陷入焦虑,作为女人的她无力反抗,男权的压迫和自身女性无意识吞噬了她的善良,人性渐渐扭曲。
结婚多年的曼璐,仍旧怀念初恋的美好,父亲的去世让她放弃了自己的所爱,而多年后再次相见,看到家人瞒着自己撮合豫瑾和曼桢,作为豫瑾“紫衣”的她怎可忍受自己喜欢的人和别人在一起欢喜,于是产生嫉妒心理,怨恨心理,加上祝鸿才对曼桢又有非分之想,为了留住丈夫的心,为了解除自己的恨,于是她开始设局,让曼桢在探望自己“病”的时候让她留宿,让祝鸿才玷污了她,并将她关在小屋中。
红尘过往,只是一念而已。当悲剧发生后,曼璐的母亲在探望时将豫瑾结婚的事告诉了曼璐,并说曼桢不让告诉她,说“生病的人受不了刺激”。听到这曼璐很受刺激,她发觉妹妹对她是那样体贴,她还有妹妹这样一个知己,而自己所做所为太对不起她了,如果当初就这样收手,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发生,然而她懊悔是来不及的,只有“恶人做到底”,继续着自己的阴谋。
曼璐从一个可怜的受虐者变成了一个恶毒的施虐者,人格极度扭曲,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也断送了曼桢的幸福。
二、错过的爱情造就最后的悲剧——翠芝
石翠芝是作品中后半部分的重要人物,她是一个颇有性格的富家小,任性而娇生惯养,敢爱敢恨。她从小就不喜欢世钧,还经常嘲笑他,让他难堪,可以说他们是彼此讨厌着的,然而就是这两个彼此讨厌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也造就了两人悲剧的开始。
(一)彼此将就的爱情
世钧回忆翠芝的时候,记忆是模糊的,而小时候刺心的事却是永远记得的。他讨厌母亲巴结翠芝母女时卑微的神态。在沈世钧看来,石翠芝完全是一副受不得半点苦的小模样。然而造化弄人,世钧与曼桢失去联系,翠芝因为家里逼婚,在无奈下两个失意的人走到了一起。
结婚时的两只蜡烛有一只先点完,预示着了两人婚姻的不幸。他们彼此的心中都装着另外一个人,翠芝心中有叔惠,世钧心中有曼桢。翠芝在结婚的第一个晚上就对世钧说“世钧,怎么办,你也不喜欢我”,一个“也”字可以让我们看到,他们彼此不喜欢,却也只能这样将就着!他们在爱情面前误入歧途,没有回头路可走。
(二)错过的终究这样错过
叔惠是在沈世钧那里第一次听到石翠芝这个名字,因为沈世钧从小就不喜欢石翠芝,所以才在叔惠面前说石翠芝即泼辣又爱耍大小脾气,在世钧的眼中翠芝完全就是一位受不了一点苦的大小。可是叔惠眼中的翠芝却没有被世钧的主观评价所左右。恰恰相反,他对石翠芝这位大小有了一丝的好感,翠芝对叔惠也存有几分喜欢。虽然他们俩独自待在一起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他们彼此间却互相欣赏着。面对这样的喜欢,石翠芝曾经主动给叔惠写信;她会为了爱情主动解除与一鹏的一纸婚约;她会尝试离家出走追寻自己的所爱,并坚决地违抗父母为自己设计的婚约。翠芝非常期待他们两人最后能够在一起生活,可见当时的石翠芝是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
但叔惠本身所具有的强烈自尊心,使他不敢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努力,他甚至做不到像翠芝那样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穷小子,什么都没有,翠芝的母亲是不会同意他们在一起的。在那次送石翠芝回家时,他的自尊心就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打击,“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也不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乱跑”这是石太太对翠芝说的,她所谓的“一个人”是没拿叔惠当人来看,这一点也成了叔惠与翠芝后来的交谈中永远迈不过去的一个坎。他认为石翠芝这样一位大小,他是怎么也高攀不起的,那时的他是一个具有强烈自尊心的人。但是在后来当他听到石翠芝与一鹏已经订婚的消息,他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了强烈的打击。当翠芝与一鹏婚约解除的风波过后,他又听闻石翠芝和世钧结婚的消息,当他参加婚宴时看到不远处作为新娘的翠芝时,“永远身为局外人的他,是不免有一点感慨的”,于是在婚宴上用酒来
消除
自己的忧愁,一杯又一杯的烈酒进入腹中让他晕眩,也能让他忘掉一切,可他心内的苦闷和凄凉是怎么也消散不掉的。在他将翠芝的手拉到世钧那时,翠芝突然向叔惠呆呆地望着,世钧看到翠芝的脸惨白,“简直好像哭出来了”,翠芝在此时的伤感不是因为叔惠拉着她的手,惹她生气,而是一切都将要结束了。
他们再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叔惠留学归来的那天,叔惠在国外娶了一位比石翠芝还阔气,还要出风头的一个大小,遗憾的是两人因为种种原因和平分手,这场婚姻以离婚而告终。
爱情悲剧
在爱情面前,不是一个人努力就可以,而是需要彼此的坚持。到故事的结局翠芝与叔惠依然只是两条平行线,彼此靠近着,却没有终点,一个努力,一个在逃避,最终造成了两个人的悲剧。
三、浮尘一梦,缘聚缘散——曼桢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工厂小职员曼桢,她稳重大方,勤勤恳恳,虽然是曼璐的妹妹,与曼璐的生活圈却是迥然不同的,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不同的风景。她是一个独立的,叛逆的,执着的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虽然在翠芝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然而并不彻底,翠芝曾想出去事做做,但面对家人的反对,她还是呆在家中当大小。虽然曼桢的结局也具有悲剧性,但她却是从悲剧中觉醒的新时代女性。
(一)独立的新女性
曼桢是工厂的小职员,她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家人的生活,为减轻负担。在这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如果想让生活更好,又不需要太辛苦,她的职业选择完全可以参照曼璐,但是她没有那样做,她的生活方向是坚定的,她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养活这个家,她绝对不会去做男人们的附属品,更加不会成为他们的玩偶。她的信念是坚定的,她知道曼璐去当舞女的不易与无奈,因此在心里也是非常尊重,并能够理解对于这个大家庭所牺牲的一切,她懂得的良苦用心。
后来,在曼璐与祝鸿才结婚以后,曼桢就更加不愿用的钱,于是曼桢不辞劳苦的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她到了一份兼职,又托人来了一份打字的工作,后来又做了个教书的工作。对于一个女孩来说一个人一天做三份工作是艰难的,三处奔波也是劳累疲倦的,可是此时的她没有退缩,没有怨言,依旧将家庭的重担扛起。
曼桢与世钧相爱的时候,当世钧不忍心看到曼桢这样辛苦,一心想帮她分担家中的苦难,于是多次向曼桢求婚,但她都拒绝了,她不愿意把世钧“拖进去”,她不想让一个人的麻烦,成为两个人的负担,况且世钧的事业刚开始,她不想毁了他的前途。在这里曼桢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形象,不愿依附于别人而生活。
(二)对待爱情的执着
曼桢与世钧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一个小酒馆,小酒馆里没有任何浪漫的气氛,有的只是些带着油污的茶杯和筷子,但是他们两人却一见倾心。在世钧第一次回南京时,曼桢到叔惠家给他们送火车上吃的点心,只因为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听世钧说过叔惠的母亲每天早上都会早早的起来给他们做早饭,世钧“觉得不过意”,于是,曼桢为他们准备了点心,这样叔惠的母亲就不用那样早起做饭,世钧也就不会过意不去了。在世钧房中,曼桢又帮世钧定了闹钟,帮他整理行李箱,在这期间,他们彼此多了日常生活中的关心、照应,在平平淡淡中相恋着。
曼桢对于爱情是执着的。面对家人极力撮合自己和豫瑾,她坚持拒绝,反抗父母之命,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在她心里只有一个世钧,在他回南京的时候,她给他写信,告诉她对他的思念,跑到叔惠家中只是想从叔惠母亲口中多听听关于世钧的事情。在他父亲生病回南京时,她在信中这样写着“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当后来再次见面,已经是世钧和翠芝结婚,曼桢摆脱祝鸿才的时候,重逢的情景他想过了无数回,可是等到真的重逢,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儿。两个曾经相恋的人再次重逢,回想以前的过往,也只能感叹就这样错过了。以前两个人曾因为曼璐舞女的身份而发生口角,他们为道德与不道德争吵,也就是这次争执导致了两人的生活进入了不同的轨道。“我只要你幸福”“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是他们彼此的心灵诉说,惊叹彼此依旧深爱着对方,可是一句“我们回不去了”让他们回到了现实,
最后的永别,在今天,在这里!他们彼此都清楚,从这走出去就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如同死亡一样。
(三)在悲剧中反抗
曼桢与世钧以前所有美好回忆都被那一刻给深深地扼杀了。曼桢的曼璐为了消除内心存在已久的妒忌和怨恨,为了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丈夫的欲望,留住丈夫的心,她不惜毁掉自己亲妹妹一生的幸福。曼桢被祝鸿才并关在屋子里,她歇斯底里的喊叫,可是没有用,在这样一个无人问津的地方,关着她,不让她有机会逃跑。看到光秃秃的草皮,四周的高墙,在寒风中摇摆的紫荆花,她是绝望的,想着自己死后也将成为紫荆花下的鬼魂。在睡梦中她回到了从前,“竟不是梦,不是梦”沉溺在美好梦中的她苏醒后,看到这不堪的现实,她不甘心,她要逃脱这里。因难产她被送到医院,“花园的大铁门也豁朗朗的打开了”“她终于出来了,死也要死在外面”她恨透了那个房子。后来在金芳的帮助下她终于逃脱了的控制。
她努力地摆脱与的任何联系,工作来谋生,然而血缘关系是无法分割的。死后,祝鸿才破产,她得知孩子荣宝在佣人手中受尽虐待,悲从中来,于是失去反抗意识,向命运妥协,和祝鸿才结了婚。她想用婚姻来给孩子幸福,可是她错了,以前的事,是祝鸿才不对,但后来曼桢嫁给他则是曼桢的错。
作为经济已独立的现代女性,曼桢可以放弃对男人的依赖,她有能力逃离祝鸿才的恐怖世界,但母爱让
她陷入其中,这是曼桢的无奈与悲哀,也是那个特定时代女性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后来,曼桢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的付诸着行动,她勇敢地与祝鸿才离婚,回应该属于自己的价值,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曼桢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在经历了爱与恨的煎熬,生与死的选择以后,她依旧可以勇敢坚强的生存着。她的选择证明:如果现代女性想要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一定不能放弃追求自我意识,更不能放弃独立的人格。
张爱玲笔下的曼桢是个尽乎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她曾经执着的追求,努力地反抗一切束缚,摆脱男权社会的压制,积极的追求着独立的女性意识,但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我们回不去了”苍白无力的诉说着曼桢对爱情的无可挽回,对悲剧命运的束手无策。
浮尘一梦,缘聚缘散。无论是人格扭曲为爱而狂的曼璐,还是错过爱情的翠芝,或者是无法挽回爱情的曼桢,她们都只是作者笔下的一个“苍凉”人物,张爱玲曾经说过她是不喜欢壮烈的,而是喜欢悲壮的,也更喜欢苍凉,壮烈是有力的,但失去了美感,是缺少人性的;悲壮却是如大红大绿一样,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却是大于启发性的。苍凉之所以会具有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苍凉”是她们悲剧命运的开始。
四、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性格因素造成的悲剧命运
在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悲剧。首先在沈世钧和顾曼桢的爱情中,曼桢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独立自强、勇敢的女性,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当曼桢的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表现出独立自强的一面,她拒绝依靠别人的资助来维持自己的困苦生活。就算是在世钧面前,她也依旧会选择拒绝他对自己的帮助,她甚至一个人做三份工作来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在现代看来,曼桢就是一个女强人的角,她
吃苦耐劳,勇于进取,有着属于自己独立的思想,她希望等到弟弟们毕业后在和世钧结婚,可是她所想的一切,未必会和世钧想的一样。在世钧看来曼桢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和思想,她是独立的、自由的、勇敢的,这些在世钧看来是值得欣赏的,可是一直不同意自己的求婚,让世钧不免有些猜疑。世钧生性优柔寡断,在面对与曼桢的爱情时他有一种不自信,那种不自信占据了他在两人爱情中的所有思想。世钧在小酒馆中幸运的结识了曼桢这样一位温婉善良的女子,然而他内心的不自信使他对爱情没有十足的把握,当看到到来的豫瑾时,他甚至会怀疑曼桢与豫瑾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会与曼桢冷战,直到曼桢主动他与他说清楚一切的误会。但那种主导的多疑心理和对爱情的优柔寡断一直没有因为误会的解除而消失,反而不断地生长着,在一次的谈话中因为曼璐舞女的身份两人有陷入了冷战,而这次的离别造就了以后的不在相见。后来自己想通这件事情,主动去了曼桢,可是曼桢的住处早已没人了,这是在曼桢被夫玷污之后的事了。在后来曼桢被锁在屋里,世钧曾去她家过曼桢,可就是因为他对爱情的不信任,使他对曼璐的谎话深信不疑,造成她们两人最后的回不去。
由此可见,曼桢的太过自强与世钧的不信任,造成了两人的悲剧命运。故事的最后,世钧坦然地和翠芝结了婚,在翠芝与世钧新婚之夜时,石翠芝说的一句“现在来不及了吧”,这样一句简单的含有深意的话,深深地钻到世钧的心中,但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一切都是无可挽回了。顾曼桢处处为世钧的未来着想,将自己的感情抛在一边,正是她的这种对爱情的无限延期,加上世钧的懦弱和他本身对于两人爱情不信任,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命运悲剧。
(二)封建家长制及传统守旧思想的束缚
作品中无论是沈世钧和顾曼桢,还是曼璐与豫瑾,或者是翠芝与叔惠,他们的爱情中都离不开传统的封建思想的束缚。沈世钧从小在一个具有传统守旧思想的大家庭中长大,那时的人们一直极力维护着传统的封建礼教,他们认为那些思想是不可逾越的。在他们那里爱情和婚姻是没有自由的,他们为子女谋划一切,一步都不会让他们脱离自己的视线,让子女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生活,他们会将自己的固有经验传授给子女,像曼璐的母亲所说“个归宿”嫁了,是女人一生所求,让曼璐错嫁了祝鸿才,她的“妈妈经”“借腹生子”等思想,让曼璐想到了自己的妹妹,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开始了自己的计谋,在曼璐母亲封建思想的驱使下使两个女儿的幸福都葬送了。
封建家长们还会让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婚姻大事,当子女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就是对封建教条的不尊敬,是对传统的极大破坏,视之为叛逆者的典型。因此沈世钧与顾曼桢的爱情在世钧母亲面前是不合
常理的,是一种违背传统思想的行为。在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她的眼中曼桢是不正派的女孩,就如同她那做舞女的曼璐一般,曼桢这样的家庭他们是不会与之走动的,所以在世钧母亲那里已经有了一个适合的儿媳妇了,那就是翠芝,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世钧是不能违背的。所以曼祯与世钧是没有结果的在世钧母亲眼中。
除了世钧的家庭具有传统思想以外,作为年轻人的叔惠也同样是一个具有封建传统思想的人,他强烈的自尊心使他非常看重门第。叔惠的自尊心在石太太那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使他不愿高攀翠芝,对他们之间的爱情望而却步。可是,他最后依旧逃不了“吃这碗饭”的命运。也正是因为他的妥协造城了两个人的爱情悲剧。
(三)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心理与反抗命运的不彻底性
在当时男权社会中,男子是她们生活的全部,男子是他们依附的对象,这一点在曼璐身上着重体现。面对丈夫的花心和不冷不热,曼璐深知自己嫁错了人,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受多种原因桎梏的曼璐一旦出嫁,就会追随着自己的丈夫,哪怕他做的再不好。她曾经反抗过,拒绝祝鸿才打曼桢的主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妈妈经”和“借腹生子”的思想让曼璐动摇了,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面对丈夫对她的冷淡和不理睬,她选择了顺从丈夫的心意,只为可以将丈夫的心留在自己那里。于是她的人性开始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