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目标:
悟导结合,赏析诗歌中诗人所炼之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品味古诗的语言,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情景导入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学生活动:
1、指名一人品味,说出二字的妙处。
2、让学生也各加一字,并说出妙处。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也留下过很多“炼字”佳话。
学生活动: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炼字”佳话或名言。
那么在一首诗歌中,到底那些词才是诗人精心锤炼的字词呢?我们要如何鉴赏这些炼字呢?(提出目标)
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完成)
1、介绍此类题的提问方式及答题要领
2、诗歌关键字词把握
(一)炼动词
例1、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2、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例3、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例4、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例5、宋·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二)炼形容词
例1、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2、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3、王之涣《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形容词的特殊用法使动用法:
例4、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5、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例: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例7、王驾写的《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在邻家”,所改好在何处?(三)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词等)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拟声词:摹拟事物或情境的声音,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1、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例2、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练习:
唐代诗人寒山《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
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说说诗中叠词的艺术效果。
(3)炼数量词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4)另外,还有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副词,也是古人精心锤炼的字词,我们在诗歌鉴赏中要灵活考虑。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中“自”与“空”两个副词恰恰是本诗的诗眼,只有悟懂了它们,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惋的情调。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㈡设问方式
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答案: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
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
(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常识、术语及其运用》教案
安阳一中郭海珍___03-17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术语。
3、使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意境”有所领悟。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
2、传授诗歌鉴赏的常识和术语;
3、了解诗人生平风格。
【教学难点】
1、相近修辞手法的区别;
2、古代诗歌“意境”和“意象”的理解。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课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学生有必要积累、运用诗歌鉴赏的常识和术语。
二、教学过程(具体内容结合语文多媒体课件)
(一)古代诗歌常识
●分类●格律●形式●鉴赏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二)古代诗歌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修辞手法
滕王阁序教案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三)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四) 诗人生平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
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课下认真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附录: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