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标:
3.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体味蕴涵文字中的古代政治家的政治抱负和思想情怀。
课时设计:3课时
教学过程:
滕王阁序教案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方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
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个名篇,学习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背景资料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守岳州(今湖南),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整体把握
四、细品课文,体味内涵:
1、为什么滕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
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2、“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服务的。
3.这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作者擅长选择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很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但形象地写出湖与
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增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能够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4、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迁客骚人汇聚岳阳楼观赏洞庭景,心情会否不同呢?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当然也各有不同,观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
二、细品3、4段,体味“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怀:
1、这两段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中的虚景?为什么?
虚景。因为一,范仲淹只到过岳阳楼一次,而本两段显然不是描写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词不似实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