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江南春》赏析
杜牧《江南春》赏析 篇一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第一、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第二、情景引入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第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第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第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第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
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杜牧《江南春》赏析 篇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一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 、在朗读中感受江南美丽春景的同时感受作者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兴亡之感
    教学重难点:
    1 、带着想象诵读诗歌,体会江南春景
描写春景的诗    2 、领会诗人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描绘了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感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 ) PPT 出示几张春天的图片。说到雪,说到冰想到的都是塞北,说到春,想到的更多的自然是“江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江南的春。
    ( 2 )解题《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江南的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 )春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觉得江南的春天,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美!)
    ( 2 )带着自己的感受吟诵诗歌。
    ( 3 )指导朗读。七言绝句应该怎样断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 1 )一看:朗读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绿叶衬着红花,绿水环绕的村庄,背靠青山,酒家的旗子在春风中微微摆动。放眼望去,南朝建立的寺庙,在烟雨迷蒙之中若隐若现。)
    千里:与“十里”作比较。
    四百八十:概数,说明很多。
    ( 2 )二听:莺啼、人声
    ( 3 )三闻:花香、酒香
    ( 4 )四想:江南的春天真美。
    总结: 在诗人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可看、可听、可闻、可想。那我们就一边读一边看,一边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闻,一边读一边想吧。
    过渡:在如此美妙的江南美景面前,我们感到的仅仅是美,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但是我们的是诗人想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四、拓展延伸、
    ( 1 )介绍写作背景
    ( 2 )学习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杜牧《江南春》赏析 篇三
    一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谁来读一读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题目,我指着板书期待着。
    我依次请了高莹、蒋诚读了以下,然后请同学们齐读。
    接着我问:由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江南。徐凯的插嘴让大家一笑。我又指了另一个同学来回答。
    我想到了江南的景非常美丽。我以强调的方式肯定了他。于是又请。
    我想到了江南的美景。一个女生说道。
    我想到了江南的春天是怎么样的。成成说。
    我期待。
    我想到了山上的小树披上了嫩绿的颜,遍野的油菜花全部开了,金黄金黄的。
    师:哦,在你心目中,江南的春天是这样的美。是吗?还有发表的吗?
    蒋诚:江南的小菜。
    蒋雨雯:忆江南。
    我请他们背,结果大家结结巴巴的。这时,蒋雨雯说音乐书上有的,这样学生很快将注意力放在了音乐书上,有手快了已经拿出书来在了,李淑华首先举起手,我请她读了一遍。此时大家都已经到。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我给起了个头,大家读了起来。结果同学们将最
后的能不忆江南的忆江南又读了两遍,他们当做在唱歌了。我稍作提醒,就转入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同样也是唐代的诗人(生说杜牧)他的作品,下面请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将它给读正确读流利了。
    生开始读。
    ■二
    一分钟后,我指挥,生停读。
    第一个起来读的是蒋昀廷,她读得好,大家鼓掌了。但是细细一听,发现她将烟雨的烟读成了音。我没有及时指出来,是因为自己不够用心。接着是徐凯读,他将郭读错了,我请大家读一遍,并指出这是《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姓郭的,叫郭靖!这个名字里是指姓,在诗句里面是什么意思呢?山郭的郭就不是姓了。
    是靠山的城墙。副班长说。
    这里,山是靠山的意思,郭是城墙的意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靠山的城墙。我作了一个简单的明示!
    接着我和大家一起念了两遍这个生字。下面我又请黄达愿来读,其实我实在检查他的学习。果然读得不准确,也不流利。掌声,这掌声是一种鼓励,也是同学们的一种友好的习惯。我请他再读一遍,并帮助他,然后又请了两位后进生读。
    我指着旗问孩子知道怎么读吗?他们当然能读。
    我突然叫起来一个同学,问他知道我叫他们干什么吗?
    他说不知道。
    不知道,依然举手,说明你很自信,是吗?
    那家伙点点头,要知道他平时极少举手的。
    你怎么把这个字给记住?
    把日期的期右边的月改成左边的方。
    有学生说错。
    达愿指着窗外的旗杆上的国旗说,看看那个就知道了。
    马上有人反对:看那个只能知道旗帜的样子,又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写这个字?
    又一人方法不对。
    接着又一高人出现:旗帜是方方正正的,所以用方字旁
    我这时总结:其实这个字分三部分来记忆,第一部分是方字旁,第二部分是撇横,第三部分是其。我们来看,方这个偏旁表示意思,那么其表示的是读音。是的,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大家在记忆一下。
    现在跟着我来写写看。
    ■三
    我看读准已经可以了,于是转向理解诗歌的意思:咱们听好,有人说诗是最精练的语言,这样一首诗把标点符号,题目都算进去,总共的字数是35。可是,这35个字组成的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练,意思是很丰富的,你能读懂多少呢?它里面的一个词可能要用一句话来解释。
下面请你试着解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