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名词解释
1. 原始诗歌:原始诗歌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出现于原始社会,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为了协调劳作动作,鼓舞叨扰情绪随口唱出来的。它算是最早的诗歌样式,特点是集体性,口头创作,歌乐舞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2. 神话:神话是流传于远古人们口头的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功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将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实际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中国的神话人物分类为自然神,英雄神和异人异物,内容上即为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形式上是零散的片段,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时期自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篇,共305篇,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学者奉为经典后,才称做《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还包括6篇小雅中有目无辞的《笙诗》,即《诗经》有311篇篇目,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的结果。
4. 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长。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为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立。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称为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
5. 毛诗序: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先后亡佚,独毛诗流传于世,毛诗在每篇前均有题解,而《关雎》一篇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相当于全书的序言,称为大序,分散于每篇前的简短的序言简称小序,所以《毛诗序》由大序和小序构成,《毛诗序》的作者不详,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是卫宏之作,但没有具体根据,我们认为是汉代人作的序,其中反映了汉代人的思想
6. 《尚书》:《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篇散文集,即“上古之书”,原只称“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后称为“书经”,今存《尚书》共58篇,除33篇为今古文《尚书》所共有,其余都是东晋人伪造的《古文尚书》,不可信。《尚书》又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文献总集,分为四部分,即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虞书》,《夏书》大多不可信,《商书中的盘庚不》篇是比较可信的历史史料,属于记言散文,语言古奥。《周书》记载了周初到春秋前期的散文,可靠着20篇,大多为史官所写,与《盘庚》一样古奥难懂,韩愈评论说: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因而《尚书》里的文章都是官方文告,属于记言散文,艰涩难懂,文言不一致。
7. 历史散文:以技术历史故事,人物思想,活动和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叫做历史散文。代表作《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8. 《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根据鲁国的史料编纂而成,被奉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经。《春秋》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历史大事,记事特点:记事简洁,严谨,条理清楚,语言精确,用词造句讲究微言大义。
9. 《左传》:《左传》是第一部详尽的叙事写人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的历史事件,成书于战国时期,在西汉时被人们称为《左式春秋》,是给《春秋》做的传,东汉人认为《左传》是给《春秋》作解释的书,东汉被称作《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公羊》,《毂粱》和称为春秋三转。作者无法考证,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但不可信很显然《左传》不是处于一个人的手笔,是由许多人加工整理而成的。作为春秋的史书充分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天人相分:在君民关系上,民本思想;不隐恶,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和荒淫无耻;表彰了很多有见识,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赞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其艺术手法极具善于描写战争,,极其善于把人物放到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的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同时在表现人物性格时,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左传》语言精炼,传神,表现在对话语言和叙事语言上。
10. 《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是传《春秋》的书,而《国语》是为补充《左传》不足而写的,因此又被称为《春秋外传》,即《左氏外传》,为左丘明所著,记载了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历史片段,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的历史事件,其汇编于战国时期,全书共21卷,《晋语》占有9卷,齐郑吴最少各有一卷,共7万多字,属于记言散文,从史学角度看没有《左传》记事详尽完整,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左传》的不足,从文学角度看,《国语》远不如《左传》,但《国语》语言浅显,接近口语,通俗易懂,记言之文风趣绝佳。
11. 《战国策》:《战国策》也是一不国别体史书,又曰《国事》《国策》《事语》《短长》
《长书》《修书》,是由战国时期到秦的人编撰的历史著作,后经过汉代学者刘向根据战国时代各国史官和游说之士记录下来的史料进行整理和汇编而成的书,共33篇,记述了起自战国初年终于侵吞并留过之后240多年的历史事件,作为一部史书,其史学价值相较于前三部而言较弱,叙事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时代不清。从其史学价值来看,反映了战国时代那些纵横家们的思想,而且还真实记载,毫不掩饰的颂扬了来往于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说之士的活动,以及它们的奇谋异策,并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和政客们的权谋角逐都进行了客观的暴露,也记载和歌颂了某些有政治远见,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人物和他们的生动事迹。从其文学角度看,战国策的文笔生动,清新流利,赋予文采,又善于把人物的活动组织成生动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在某些场面的描写上尤其善于渲染气氛,在散文技巧上,它比起以前的历史散文又有所新的提高和发展,对后世散文有相当的影响,战国策记叙那些策士们的谈说之词,或叙事或说理,往往词彩绚丽,善于用于比喻来说理,以增强言辞的说服力,并因此保存了许多深刻而优美的寓言故事。
12. 《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是记述孔子言谈行事的一部书,突出以记言为主,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纂而成的,成书与战国初年。在其内容上,《论语》属于一部语录体的思想和学术著作,通过《论语》一书,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孔子及其弟子
作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其艺术上,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只言片语,言行以及说话的感情口吻和音容相貌,从而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和性情;善于吸收和运用大量的口语虚词,从而使说话人的语气和性格更加逼真的表现出来;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13. 《墨子》:《墨子》是记述墨家学派思想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有71篇,现存53篇,分为15卷,大部分是墨子的弟子对墨子本人言行的纪录,还有一部分是墨家后学的著作,故称“子墨子”,《墨子》的主要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非命,尚同,天志,明鬼,非乐。在《墨子》一书中,从这些文章来看,属于记言性质,但是与《论语》比较,已经不是像《论语》那样零星片段的语录,而是长篇大论,首尾完整,逻辑性很强。《墨子》一书中的片段,篇章有标志中心议题的题目,可以说是我们中国论辩性散文的开始,对古代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在其艺术特上,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说理,没有以语言华丽取胜语言质而不华,却极为明白易懂。
14. 《孟子》:《孟子》是一部对话体的语录集,是记述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由孟子本人及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共有7篇35000多字,无论从篇章结构还是言辞文采上都比《论语》有了更大的发展。孟子的散文受其性格的影响,散文气势充沛,他的文章往往一气呵成,酣畅淋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漓,喷薄有力。散文充满了论战性,文章中善于设置机关,欲擒故纵,一旦对方落入圈套,便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一直使对方理屈词穷。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还充满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孟子的叙事性文字往往精炼生动,寓意深刻,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比较鲜明,故事情节比较完整曲折,已经具备了后世小说的雏形。单纯发表议论性的文字,这类文字能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比较详细的议论,很像现在完整的议论文。
15. 《庄子》:《庄子》一书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外杂三类,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由庄子所写,外片和杂篇是由庄子的门人极其后学所写,但文章风格,思想基本一致。《庄子》的思想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庄子和他的同派学者们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体现在对统治阶级种种残暴行为,虚伪行径的揭露和批判。另一方面现了庄子和他的同门们对非现实生活的追求,企图通过幻想来逃避现实生活的矛盾,并且从逃避矛盾的愿望出发从而编造出许许多多离奇的故事。《庄子》的散文特点与他的思想结合的非常紧密,庄子的散文不是真实的刻画现实反映现实,而是从否定现实的立场出发,描写自己的追求,编织自己的幻想。庄子的散文多是虚幻的故事,想象的情景,幻想的言辞。《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由于庄子散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表现了庄子的文章词
汇丰富而运用自如,善于写故事,用故事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观点,非常善于创作寓言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幽默,以想想奇幻见长。
16. 《荀子》:《荀子》一书大多是荀子本人创作,现存32篇,从其32篇来看,内容丰富,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他的思想是先秦时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它的主要思想是“天行有常”,“致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他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因此他强调后天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在政治思想上,主张“隆礼重法”,《荀子》的散文特点说理透彻,逻辑周密,善于运用类比的方式反复说明问题,造句用词整齐简练,长于说理,又不乏文采。
17. 《韩非子》:《韩非子》一书有55篇,是韩非自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政论文:表达其政治主张,这类文章的主要特点表现在风格上锋芒毕露,语气专断,形成一种严峻的文风;结构复杂篇幅较长,论辩周详;内容深刻而广泛,体现了先秦理论文章的进一步发展。二,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通过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来进行说理,这类作品反映了作者历史知识的丰富,也是文学意味很深的一部分。
18. 寓言:作者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要表达的道理利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故事大
多非常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味,最早来看寓言的形式产生于民间,也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在宣传自己的学说的时候,就开始大量的吸收和利用民间的寓言故事来为自己的说理服务,有时也有意识的进行新的创作,才是这种形式发展开来
19. 楚辞: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即战国后期,继《诗经》古朴的四言诗以后,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这个地方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按名称本义来看它就是指楚地的歌辞的意思,为了强调它浓郁的地方特因而将楚辞作为这种题材的名称。但是楚辞这个名称是在汉代才开始出现的,在屈原宋玉时并没有这个名称,是由汉代刘向整理古籍时,才把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人这类特相同的作品编辑在一起,将书名定为《楚辞》,后代才真正将这一题材的作品统称为楚辞。同时楚辞还被称为“骚”或“”。楚辞的来源要归功于屈原的创造,是他在继承和借鉴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与《诗经》相比,结果和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风格上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