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 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2. 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难点: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活动准备
  1. 一次性杯子(分别装有白开水、白醋、果汁、中药);2. 护手霜;3. 每位幼儿一个笑脸。
  活动过程
  一、闻一闻、一
  1. 出示瓶子,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杯子里装了什么?
  2. 一,学习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幼儿闻气味)
  提问:
  ①你们都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我们用什么方法到了白醋和白开水?
  小结:我们的鼻子真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气味,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二、闻一闻、说一说
  1. 闻气味贴笑脸(出示笑脸)
  提问:
  ①这是什么?
  ②笑脸表示什么?
  (幼儿闻气味,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前)
  2. 说一说闻到的气味
  3. 提问:
  ①小朋友,哪里的笑脸比较多?
  ②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它闻起来怎么样?
  ③小朋友想一想,你以前还闻到过什么东西也有这种气味?
  ④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的小朋友不多呢?
  小结:我们的鼻子可以分辨两种不同的气味。
  三、闻一闻、抹一抹
  提问:
  ①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③冬天为什么要涂护手霜?(请幼儿洗手涂护手霜)
  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一、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主动观察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
  2、知道螃蟹生活在水里;
  3、了解螃蟹独特的爬行方式;
  4、能积极观察、探索、讨论,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将若干只螃蟹分别装在4个透明金鱼缸中,并装入适量的水、儿歌〈〈螃蟹〉〉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我们平时都吃过螃蟹。可是有谁注意到螃蟹长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请幼儿观察实物螃蟹,进行主动的探索。
  将幼儿分成4组进行观察(自由选择组队)
  在幼儿的观察过程中,教师尽量给予适时地引导和帮助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的抛给幼儿新的疑问,也要注意到安全问题。(如:既想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螃蟹的两个大钳子会不会咬人又要保证让幼儿避免受到伤害,这时候
就需要教师在言语上的引导和灵活地提供材料)
  教师允许幼儿在用较大的声音说话、讨论。
  (三)、集体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整理思路、提升经验。
  若幼儿兴致较浓,则放宽时间让幼儿继续交流或讨论,集体交流暂缓进行。
  以集体交流为主。如提问:“你发现螃蟹长的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是什么?”“你发现它会咬人吗?”“它有几只脚?”等。
  指出专有名词“鳌足”和“平足”
  在交流过程中结合儿歌《螃蟹》帮助记忆。
  (四)、谈话“给螃蟹安个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如何处理这些螃蟹?是在教室里给它们安个家?还是另想办法?
  备注:如果教室具备较好的使螃蟹生存下来的条件,可以将螃蟹养着,以在空余时间让幼
儿进行反复观察与讨论,从而,发现的更多,得到的更多!
  儿歌:螃蟹螃蟹八只脚,
  两把剪子一个壳,
  眼一瞪,腿一伸,
  爬啊爬啊爬回家。
  活动结束:
  (结合形象的身体动作)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3
  设计意图:
  水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幼儿对水的游戏非常喜爱.通过嬉戏、玩耍,孩子可以在不经意中发现许多关于水的科学知识。本活动试图通过简易实验,帮助孩子了解简单的科学探究
途径、方法,学习开展科学探究必要的记录手段,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猜测、实验、记录中感知沉与浮。
  2.在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 在整理箱中提前装好水。
  2. 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等若干。
  3. 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材料的特征。
  (2)设计游泳比赛的情景,请幼儿猜想、预测材料“跳人”水中的现象。“这么多的东西,要进行一个游泳比赛,它们跳到水里会怎样呢?”
  2.简单操作,并记录。引导幼儿初步建立猜测、假设的概念。
  (1)教师记录自己的假设,并详细说明怎样使用记录表。
  (2)引导幼儿自己猜想、假设并记录。提示幼儿:“这些东西跳到水里会是什么样
  的呢?我们来猜一猜。不要讲出来,先用笔把我们猜到的画下来。”(老师指导幼儿记录的方法。)
  3. 实验操作。
  (1)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体验“浮”与“沉”的概念。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是否和我们的猜测一样。
  例如:把一个积木和石头分别投到水里,请幼儿观察积木在水里是怎样的。“我们用一个词
来说一一“浮”,表示积木在水的上面。”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石头是“沉”的,表示石头在水底下。
  (2)鼓励幼儿用图示表示自己看到的实验结果。
  提示:将结果画下来,必须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来画。
  (3)幼儿自由操作,并记录结果。
  先记好的幼儿将记录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进行比较,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对物体沉浮现象的认识。
  4.交流实验记录结果(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与他人分享与交流)。
  请幼儿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记录。每一个符号表示什么。假设与实验是否一样。
  5. 教师小结。
  (1)引导幼儿将猜测、假设与实验结果对照,强调记录的真实性。
  (2)与幼儿回忆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与记录。
  6.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提出延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