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婚纱语用预设角度看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幽默
《夏洛特烦恼》这个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喜剧黑马无疑给了影迷巨大惊喜,本文将从语言学中的语用预设理论角度解析电影中的幽默台词。
标签: 语用预设;《夏洛特烦恼》;台词;幽默
引言
《夏洛特烦恼》(英译为Goodbye Mr.Loser)是2015年国庆档热映的喜剧电影,该片讲述了夏洛假充大款大闹学生时代喜欢的班花秋雅的婚礼,出尽丑态,惹得妻子马冬梅现场发飙,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他重回校园,追到了班花、重新见到了病逝的母亲、甚至成为了流行乐坛的巨星。醉生梦死中,他发现身边的人都在利用自己,只有马冬梅是最值得珍惜的。
这部电影中的幽默对白为电影增不少,让人记忆犹新,开怀大笑。在演员抖的“包袱”中包含未说明的信息,在语言学中被称为“语用预设”。语用预设指说话人认定或假定和听话人之间有共享的知识背景,所以说话者在表达时隐含了这一背景信息,听话者必须从中到关联,方能
达到交际目的,幽默也由此产生。本文将从这一理论角度来分析。
一、语用预设
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先设”或“前提”。1892年,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弗雷格(Frege)首次在其著作《意义和指称》(On Sense and Reference)中提出“预设”这一概念,来解释语言中的逻辑现象。法国语言学家基南(Keenan)在1971年把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类。语义预设指语言系统内部的预设,它从句子内部得出,与语境无关;而语用预设则指实际交谈中“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语用预设指交际双方都已知的信息或常识,或是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的信息,因此这些信息被看做是已交际的一部分而无需陈述出来。
关联理论认为语用预设产生于交际参与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求,是认知关联的结果。语用预设很大程度上与非语言因素相关,即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信息和关系远近。语用预设使得交际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也就是最佳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