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一班的语文教学。对于五年级,这个高年段的语文教学与中低年级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同,高年级的阅读
学更侧重于品读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因此,
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教学方法由“教师的教为主”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在半学期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一、以学生为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
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
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
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要让
学生将学习变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在授课前我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这样使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二、以自学为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
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
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
罔”,要感悟内容,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
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没有什么收获。只有做到了边
读边思,读后才有获。同时可培养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咬文嚼字,
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
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三、以读书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主要以读书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导学生展开品读、
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
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同时注重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
生朗读,高年级较适合的方法是“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读思
结合。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
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还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但是,在教学中也有几
点问题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导不够充分
作文是需要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础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写作起来部分孩子很困难,觉
得无从下手空泛、不生动。想象是由当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
人或事物的过程。它是探索和创造的一把重要钥匙,许多发明创造
都是从联想开始的。联想对排除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
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
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
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
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山想象丰富,
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阅读抓得不实
批注式阅读教学,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深入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本学期我抓得不够实,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肤浅,不够深入,在今后
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抓好孩子们的批注式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年级上册语文《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一课,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教学重在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
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有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
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我先让学生自
工作月总结
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文本中没有难理解的句子,但成语教多,有些还是很常用的,但我们这里的孩子,学习主
动性不强,总是依赖老师,经常都要老师督促才去查词典。这节课,我除了引导他们理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外,基本放手让学
生自读。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讲得太多,其他的词语让
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
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实际来谈
体会,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领会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
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
感到那样的愉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的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
才会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才是真正学会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
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
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的
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
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抓住诗眼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
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加
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学反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整首古诗,侧重情景描写,看似简单,实则情在言外。每个环境、每个动作都透露出诗人的凄楚,惶恐与思念。在教学这
篇诗文时,首先,我介绍了张籍其人。然后让学生读诗文,初步感
知它,然后再来理解诗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品词
品句,并且发挥想象力,理解张籍当时的状况、心情,尽量做到感
同身受。课堂上,学生都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读诗、悟诗都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
五年级上册语文《长相思》教学反思
上完课下来,感觉酣畅淋漓,指导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我首先让外地生谈来自哪里,思念家乡吗,思念家乡的什么?导
入课题,拨动他们的情弦,垫定思乡的感情基调。然后告诉学生有
一位词人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并做了一首思乡的词。接着出示词
人介绍,重点介绍他是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所以这次随皇帝巡视
远离了故乡,他文武双全,是清代三大词人之一,词风哀婉凄艳,
并提醒这首词应以什么情感来读。再指导学生读课题,指出既是词
牌名也是词的主题。让学生一读词,将词读准、读顺;二读词,读出
节奏、味道,三读词读出感情。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但毕竟是
多凭语感,所以读得比较空泛,我示范着读了一遍,让学生感受到
了更多的意韵之后,就进入到词的具体学习中了。我采用出示一句
词就投影配套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描绘,把学生带入具体情境之
后再读,这样学生就能入情入境立体式地读了。在学习“夜深千帐灯”一句时,虽然学生能够领会灯的数量之多与美丽,但不能感受
到那种壮观的情境,经我点拨才领会了;能够说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很
高兴,但不能体会出豪迈之情,经点拨、范读后,也都能带着豪迈
之情读出那种“千帐灯”的壮观。上阙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再回过头
来读一遍,学生就都读得很投入了。
进入到下阙的学习时,让学生观察、描绘“风一更,雪一更”的画面后,我随即抓住词人冻得睡不着而思念家乡、想念亲人设计一
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寒冷中的词人与亲人对话的场景,这样一下就
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了,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词人既想亲
人又见不到面,连梦都梦不成的痛苦与悲哀,从而一举突破“聒碎
乡心梦不成”一句,接着学习“故园无此声”一句,让学生想象故
园的繁华温暖而更加烘托出词人处境的凄惨。学完之后让学生读这
阕时他们已经能读得身临其境并哀婉凄艳了。最后回过头来指导学
生理解全词,问他们“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学生回答出身
在征途心在故园,身心分离后,要求他们读出那种身心分离之感时,他们已经都能读得伤心欲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