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妤魏德蛟
(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虽已离世百年,但她本人和她的诗歌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文章在厘清学者对狄金森及诗歌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她及作品的研究状况,提出今后可重点及可能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综述研究状况研究领域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
艾米莉·狄金森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从小接受正统教育,二十五岁后足不出户,埋头写诗,她主要通过书信的形式与亲友保持联系。作为一位多产诗人,她尊重诗歌,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生成论、诗人论及诗歌本体论。
1国外研究
国外对狄金森的研究大致是从19世90年代开始,1890年托德夫人和希金森编辑出版了《狄金森诗集》及1
945年托德及其女米德森特·宾厄姆合编出版了《旋律的雷电》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来源,针对国外学者的研究,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
第一,个人生平的研究。自《狄金森诗集》《旋律的雷电》等诗歌选集出现后,随后出现书信集,书信集成为了“窥见作者灵魂之窗口”。希金森和豪威尔斯充分肯定了狄金森的地位,认为狄金森是一位“风格独到的天才诗人”“乃是对世界文学意义非凡的补充,是任何世界文学的记载都不能忽略的”。20世纪50年代,约翰逊的《艾米丽·狄金森:生平阐释》及西沃尔的《艾米丽·狄金森传》相继出版,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详实、客观的资料。
第二,文学批评理论方面的研究。桑德拉·吉尔伯与苏珊·古巴把女权主义与狄金森结合研究,认为狄金森对“男性他者模棱两可的态度”导致了“其艺术中最为核心的悖论之一”。历史主义流派的盛行时期,巴顿·列文·圣阿曼德把把狄金森置于文化环境中研究,指出“要理解某种艺术形式的意义,必须重建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只有将作品置于文化背景之下,方能凸现其生命力和重要性”。而后,生态批评潮流的出现使得研究者转向狄金森的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生态意识研究。
除此之外,国外学者从其诗歌意象、文体、节奏等方面对诗歌内部进行研究。Martha Nell Smith在2014年复旦大学举办的狄金森国际研讨会上描述了狄金森阅读与批评的4个阶段:情感/先锋批评、新批评/心理学批评、女性主义/心理/社会学批评、写作/后现代批评。同时来自日本及美国的学者也在会上作了相
关研究的报告,主要集中于翻译、本国文化、生前经历与诗歌创作的关系研究。由于国外学者能较早得到有关狄金森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在研究上相对领先与国内研究。席慕容诗歌
2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狄金森诗选》出版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8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主要从狄金森生活环境与诗歌的关系,诗歌主题及格律方面进行研究,代表论文有金昌的《美国诗人惠特曼和狄更生》,黄修齐的《试评艾米莉·狄金森的诗》。
20世纪9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于狄金森诗歌的语言、结构、诗歌意象、诗歌译介等面。刘文哲的从狄金森诗作的审美时态、抒情视角和语言张力的构建入手探析诗人的内心。1992-1997年,董洪川相继发表了五篇关于狄金森的论文,分别研究了狄金森的信札、诗歌语言艺术、爱情诗等。1996年洪振国从狄金森的诗学观及思想、艺术等方面分析她的现代主义特。1998年张跃军从翻译的角度对其诗歌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把狄金森与台湾女诗人席慕容比较,对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诗人的诗学观、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
21世纪初对狄金森的研究开始增多,在这一时期,研究者主要集中于狄金森生平传记、诗歌内部研究及多角度评论研究。首先,生平传记研究主要聚焦于诗人隐居的原因,如:诗人感情纠葛、作品得不到赏识、宗教观、家庭环境等。蒲隆从狄金森的成长经历及宗教诗歌角度探索狄金森的身世。其次,诗歌内
部研究主要集中于意象、主题研究,在意象研究上,江玉娇发现迪金森诗歌中陌生化的意象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遐想空间。而潘薇从具体意象的角度研究,认为具体意象的抽象表达造就了诗人的独特风格。在宗教观、死亡主题研究上,顾晓辉认为狄金森对待宗教的态度随着自身的成长经历发生改变,从青少年时期反抗基督教教规教义的束缚到对上帝态度的转变,直至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宗教观和神学体系。陈莉莎从文本解读中去分析狄金森自己的死亡的观察与体验、死亡与永生及她对待上帝的信仰与苦恼的态度。再次,多角度的诗歌评论研究上,主要集中于超验主义的爱默生、沃兹沃斯及英国巴罗克文学传统等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学者还从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心理学、尼采的透视主义认识论、联觉思维机制、边缘美学的角度及黑幽默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与国内文化结合进行研究也成为了一大亮点,如把狄金森与我国诗人李清照、作家张爱玲、文学家余光中相联系,充分肯定了狄金森在美国文学的地位。
3总结
从以上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国外研究走在前列,而国内研究由于缺乏资料,研究相对滞后,且具有重复性。由此可见,对诗人作品及相关研究著作进行翻译(下转第194页)
语|言|文|学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35期/12月(中)—15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