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制作电子小报》教学反思《制作电子小报》是五年级《信息技术根底》教材第三章第一节最后一局部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以word软件为例)将文本、图片等信息组合加工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刊形式,表达意图。下面给大家分享《制作电子小报》教学反思,欢送借鉴!
本节课是Word综合应用的一堂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一般电子介绍文档的制作,能根据主题,规划和设计文章构造,较熟练地运用Word进展文档编排,完成小报的制作。而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在学习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艺术字、自选图形、图片等技能的运用,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就艺术字的插入;文字的字体、字号,还有颜的设置;图片的插入及在此根底上进展的图片版式、大小的调整、图片的移动等操作。虽然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但是学生已经接触过这些知识点都比拟熟悉,相对来说也就不是新授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主要以学生自己的尝试为主,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在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讨论后,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设想对下载下来的相关资料,运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编排成介绍新年的小报。
在教学中由于考虑到学生初次尝试,因此给了他们一些小报模板,要求他们根据模板填充内容。因为有了框架,学生对小报有了
大体的认识,尝试起来就没那么难了……从课堂反响的效果来看,这一铺垫根本到达了我所希望的效果。
从这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学会技能不难,但要变为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走的路还很长,不是花一节、两节课就能办到的。要多动脑,为学生做一些铺垫,尽可能的帮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通过之前的实践任务,已经掌握了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设置格式等技能,具备了制作电子板报的技能根底。同时,在之前的实践任务中,学生并不是进展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利用技能进展电子作品的创作,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因此,本次实践任务的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学过知识(包括收集信息、信息、加工信息)的综合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设计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本次任务从组建小组、确定板报主题、收集素材到作品制作、作品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制作电子报刊的根本流程“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作品”为线索,在教学设计上,我设置五个课时开展实践活动:第一课时主要介绍理论知识,包括介绍制作电子报刊的一般流程,结合电子板报范例,介绍电子板报的版面构造和设计要点。接着介绍本次
实践任务的内容要求、详细安排,并要求学生进展分组,确定板报主题。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学生收集与素材。由于计算机室没有网络,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素材,课堂上的任务是对收集到的素材进展筛选与。考虑到教学条件所限,这一课时中,我提供一些背景图片、学校图片和装饰图片让没有准备好素材的学生进展筛选,最后每个小组创立自己的素材资源包,
为制作电子板报提供素材准备。第三、四课时的任务是各小组按照《制作电子板报操作指南》进展自主创作。第五课时进展作品分享与评价。各小组欣赏其他小组的电子板报作品,根据评价量表对所有的作品进展评价。
经过五个课时的实践,学生经历了制作电子板报的流程,制作出了完整的电子板报作品,并完成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评价,根本上到达教学目标,但也有不少需要改良的地方。回忆这几节课的课堂情况,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1)在确定主题时,局部小组感到迷茫,不知道选择什么主题,进而影响完成任务的进度;
(2)学生收集素材的途径有限,收集到的素材(特别是文字素材)较少,导致很多作品的文字内容不够丰富,版面空白的地方较多;
(3)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一方面,尽管要求每个小组每节课填写任务分工
表,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少小组变成一个人负责制作作品,另外的成员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没有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尽管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指南,但学生在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时,还是习惯性举手提问,不懂得通过操作指南寻答案。
(4)由于课时限制,最后的作品评价课仅进展作品的评分,缺少交流与点评的环节。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重新认真回忆这次实践任务的教学过程,查原因,在反思的过程中我得到一些启示,指导我以后更好地安排这局部内容的教学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本次实践任务从确定主题、选择素材到制作、评价作品都由各小组自主完成。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大局部小组通过讨论,能够确定适宜的板报主题。而局部小组感动迷茫,不知道选择什么主题,课堂上也没有及时反响情况,导致到“收集素材”阶段,还没有确定板报的主题,影响完成任务的进度。鉴于此,在让学生自主确定板报主题的根底上,有必要加强选题的指导,引导学生确定恰当、详细的主题,并提供一些主题让感到迷茫的小组有所参考,以免于其他小组的进度。
文字和图片是构成电子板报的主要内容,一份好的电子板报首先表达在充实的内容上,通过内容向读者传达板报的主题思想。但大局部小组的作品中包含的文字内容太少(一个版面只有一两篇简短的文章),达不到充分表现主题思想的意图。通过了解发现,学生能够收集素材的途径非常有限(局限于从
书籍上摘抄、利用周末回家上网搜索),因此收集到的文字素材较少。为了提高素材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进展如下考虑:
(1)在选择主题时,指导各小组充分考虑所需素材的,确定容易获得素材的主题。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如学习资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等)中获取素材,鼓励学生自己撰写文字素材,提倡素材的原创性。
(3)提供大量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素材资源(如背景图片、装饰图片),让学生进展筛选,确定所需的素材。
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合理的现象:
(1)任务由小组中的一两个人负责完成,其他人完全没有参与其中,而最后的成绩却属于整个小组的所有成员;
(2)“合作学习”变成“分工学习”,小组内的每位成员负责一局部的内容,各成员完成所负责的内容之后就不再参与任务,整个过程缺乏交流与讨论。
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合作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涵。为了让学生真正以小组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形式完成任务,可以从以下几点进展改良:首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进展分组时,必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如何进展合作学习。引导各小组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能力确定为某一阶段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但在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时,每位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通过讨论、交流最终确定每个阶段(如确定主题、选取素材、版面设计等)的内容。其次,加强教师的监视作用,要求各小组填写各阶段的任务分工表,详细记录每位成员在该阶段完成的内容。课堂上加强巡视,提醒正在进展与任务无关的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没有参与任务的学生进展惩罚。最后,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情况开展小组内部的成员互评,促使学生参与到小组任务中。
电子作品的创作并不是一步到位,需要通过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因此,在进展作品分享时,需要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各小组的互相学习。通过其他小组的点评,各小组能够认识到本组作品的个性亮点和缺乏之处,明确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内容。而在本学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完成作品后,仅剩下一个课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小组的作品进展点评,提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