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书籍阅读素养心得体会【篇1】建构和构建的区别
暑假里认真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收获颇丰。
五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有一处地方感触最深。书中写到“一些老师,他们很想爱学生,也确实真诚地喜欢教育,但就是上不好课,带不好班。他们的教学枯燥乏味,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师生关系紧张,班级氛围沉闷。很难说这些老师都不负责任,相反他们工作勤勤忌恳,甚至是呕心沥血却总是缺乏成就感,更没有幸福感。”还有班主任的智慧从何而来一文是对一位“苦闷的老师”的回答,其实更像是对我的回答。工作三年,忙忙碌碌,却没有什么成就感,更别提职业幸福感。读过这本书后,我到了原因和答案。
李镇西老师书中写到教师这位苦闷的教师虽然有工作热情和爱心,但是缺乏教育智慧。要做一位兢兢业业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学生中来,向学生学习,于漪老师曾说过:“对孩子的爱,能够够让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二,从反思中来,学而不思则罔。反思型教师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投入学生中,踏
踏实实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不停地阅读,做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不停地写作,积累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提炼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不停地思考,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研究、审视、明嚼、解割、追问…这种反思能力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三,从阅读中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从同行中来,向同行学习。另外对教育来说,还有个必备的素养,就是爱心,爱教育,爱孩子。爱心是灵魂,实践是双腿,思考是大脑,,左手“阅读“,右手“写作”,这就是一个“服体健全”而精神饱满的完整的教师。
回顾教学之路,我本身确实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李老师的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我希望自己以后要多加努力,能够更好地管理好课堂,早日获得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师教育书籍阅读素养心得体会【篇2】
暑假期间,在中心校与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赵营镇全体教师参与“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认真的拜读了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教师的解放与超越》一书。读完之后,受益良多。父亲节英语作文
这本书由七个板块组成,分别是:观念,突破,心境,幸福,智慧,呼吁,建言。这7个板块分别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的突破,稳定的情绪,开阔的心境,教育职业幸福感等等方面来介绍教师如何解放自己,超越自己。其中,我对“幸福”和“呼吁”这两个板块感触颇多。
什么是幸福?对于小朋友来说,天天能吃到糖果就是幸福;对于小猫来说,能够天天吃到小鱼干就是幸福;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在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那么,对于教师来说,什么是幸福呢?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对啊,身为一个教师,我们不问收获地辛勤耕耘着每天的课堂,把种子播撒在岁月,等到将来在不知何处的地方让种子悄悄绽放,让种子散发芳香。不仅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燃烧我们只为照亮学生的前进道路,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把一批批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职业幸福感。
“呼吁”便是呼吁人人都参与到教育中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有的家长只关注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并不关注学生在家里边的育人学习,这不是一种责任缺失吗?“学历只过滤学渣,但不过滤人渣。”高学历高知识高智商犯罪的人不在近现代
少数,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育人的缺失吗?现在又有多少人成材但不成人?只有家校社三位一体,才能。培育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高知识高素养人才。“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中,应该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育人比成才更重要。
怎么看期货 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过:“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爱心,童心和责任心。童心使他能够走进儿童的心灵;爱心使他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能够使他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和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心去培养学生,用心去爱学生,真真切切的为学生的未来为社会的未来考虑,才能够培养出来为社会有贡献的人。
李镇西老师不愧在教育界如此声名显赫,是因为他真真切切的在为教育努力。今后我定然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用心的去培养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教师教育书籍阅读素养心得体会【篇3】
我们的教育经过几千年风雨的洗濯,革故鼎新,砥砺前行,愈发精彩,其间,流派纷呈,
名家辈出,著作缤纷,精华荟萃,蔚为壮观。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前行离不开教师的推动,教师的推动离不开名师的引领。说到“名师”,于漪老师必居其中。江苏俊采星驰,于漪老师桑梓在此,她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形成了自我的教学风格,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教育家。她执着探索,力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她著作等身,用文字唤醒教师的热情,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唤醒教育的春天。
《教育的姿态》文辞庄严,犹如黄钟大吕,处处体现了于漪老师对自身的要求——“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之师也”!她用文字来反观教育的现状,引领我们穿越喧嚣,聆听真知,告诉我们即使身处繁华闹市,也要心中田野芬芳,多一点敬畏之心,少一点功利之举,回归教学本原,将教育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在教学中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幸福,因为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她主张教育的过程中要牢记“爱”和“人”,注重生命的发展,让生命之花绽放。
正如于漪老师说“师风可学,学风可师”,高山可仰,清芬可揖,我们可以像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无论我们在教育战线上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从中学到宝贵的
知识,在这本书中有对回归经典的热爱和呼吁,也有对教育现状的批判和期待。在教学方面她否定“重技术轻艺术、重共性轻个性、重模仿轻探索”的传统理念,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师的成长,如果进入了“三重三轻”的误区,必然阻碍教师的进步,而停滞和自满绝非教育的姿态。“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教育的姿态》让我们再度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我们不该盲目前行,而应从忙碌的工作中跳脱出来,多一些有教育高度的思考,学会从课堂教学的诸多细枝末节着手,从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着眼,捕捉教育的信息,这些捕捉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将会是自身教育生活的积淀。蛙泳的基本动作
在教书育人方面,于漪老师强调“如果把‘育’理解为只是开发智力,或者理解为只是提高解题能力,这就犯了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毛病”、“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三方面。发展言语,是教书的基本职责;滋养心灵,是教育育人的追求;感受文化,是让学生成为有中国味道的受教育者,三者同时实现,既有智育又有德育,德才兼备,才称得上是素质教育。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教育评判体制导致素质教育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能落实到每一方教育的土地。
可见,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是否要放弃呢?在《教育的姿态》中有答案。于老师在书中反复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多年失败的经验是她走向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可见,于漪老师取得今日的成就并非她天赋异禀、幸运相伴,其实她与我们一样面临教育中的难题,只不过,她更善于利用所经历的考验,反躬自问,不断突围,持之以恒,对工作永远保持那么一种热情,我想这便是我们要学习的教育的姿态。
榜样似水,从善如流,似水人生,清越悠扬!
教师教育书籍阅读素养心得体会【篇4】
书是智慧的化身,书是营养的基地,在书中我们吮吸着甘甜,提升着素养。在学校的倡导下,我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雷夫老师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令人感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人震撼,他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科学有效的教育,创新创意的管理,让我叹服。雷夫老师对教育教学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妻子说他偏执,而别人说他有神经病,但我却觉得他是忘我的教育,这就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去做、去导,使第56号教室发生了奇迹。
听到雷夫老师摆出我们的教学实际时,我真的感觉到了心灵的相通。是呀,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老师哪一次、哪一天不是被怕字缠绕呢?课堂怕学生不发言冷场,课间怕学生狂跑不安全,课外怕作业多学生负担重,测评又怕成绩不好。整天煎熬在这种状态之中,觉得工作累,压力大,为什么就没想到为自己释压呢?那么怎么释压呢?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与管理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无论是设计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课堂给学生让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活动时,将主权放给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释放能量,在实践中提升能力。让他们真的像雏鹰一样,在风雨中得到砺炼,在飞翔中不断成长。将怕字抛开,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多读书、多积淀,用渊博的知识,厚重的教育理论,支撑起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