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题目 | 杨柳 | 总课时 | 1 课时 | |||||
学校 | 教者 | 年级 | 八年 | 学科 | 语文 | |||
设计来源 | 教学时间 | |||||||
教材分析 | 1. 弄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2. 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品味语言,总结写法 | |||||||
学情分析 | ||||||||
教学目标 丰子恺散文 | 2. 能出文章的线索: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3.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4. 能说出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可贵的品质。 能力目标:1. 能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精神和品质,使表达的主题更为深刻。 2. 能熟练查阅相关资料,并按照所需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能理解作者借杨柳表达的人生哲理:做一个象杨柳一样朴实无华、甘于奉献、不忘根本的人。 | |||||||
重点 |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 | |||||||
难点 | 能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 | |||||||
课前准备 | 1.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出现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解。 2.多媒体播放乐曲为学生创造感受美的情境,同时在乐曲的伴奏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赞美杨柳的原因,把握文章的主旨: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 |||||||
教 学 流 程 | |||||
分 课 时 | 环节 与间间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 | 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 |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二、作者简介 |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 △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 |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分析4—6段 本文寓情于物,物就是杨柳,情就是喜爱、赞美。那么,我们还要弄清杨柳具有的本质特征。 问题1. 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如果联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明确:4—6段是赞美杨柳的段落,作者赞美了杨柳的“贱”和“下垂”。 问题2. 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 | 讨论交流、归纳概括 | △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段落,弄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 | ||
四、解读全文 | (二)分析7—8段 问题1. 自古以来写杨柳的作品有很多,人们常常把杨柳作为春的象征,作者认为以杨柳为春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作者认为观赏杨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为什么? | △设计一系列问题,在研讨中完成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 |||
速读3个自然段。 思考1. 文章前3段内容似乎与赞美杨柳的主题不相干,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 问题2. 第一段“天下事往往如此”和第二段中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中的两个“如此”该如何理解? 问题3. 作者为了讲明自己 问题4. 课文在第三段中除了写杨柳外,还写了“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植物,为什么要写它们? 前三段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崇尚平实,自然,不牵强,不做作。 | |||||
(三)分析1—3段 问题设计: 1.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那么散文的特点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前3段为后面的咏柳蓄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教师对照板书总结) 2. 文中几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又什么表达效果? 3.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 △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 ||||
五、总结写作特点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生命力顽强的杨柳的身上还包涵了深刻、朴实的人生哲理。 希望咱们师生一起,都来学习杨柳,做一个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不忘根本、回报社会的人。 | 教师点拨,学生归纳概括 | |||
六、小结 | 1.课余搜集有关杨柳的著名诗句,整理在笔记本上,熟记成诵。 2.结合杨柳生命力顽强、甘于平凡、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等特点,以“生命的萌发”或“生命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感想,在班内与同学交流。 | △帮助学生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 |||
应用设计 | 1.课余搜集有关杨柳的著名诗句,整理在笔记本上,熟记成诵。 2.结合杨柳生命力顽强、甘于平凡、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等特点,以“生命的萌发”或“生命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感想,在班内与同学交流。 | △让学生学以致用 | |||
板书设计: 随缘——画中多柳,寓屋种柳 喜柳 为咏柳蓄势 随缘——名花反衬,朴实无华 贵:吃好东西,只供欣赏 贱 从不奢求,只是给予 贱:不吃东西,供应木材 赞柳 参天:蒸蒸日上的枝叶花果 下垂 不忘根本,饮水思源 下垂: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托物 言志 思路(线索) 形散(材料) 神聚 (主旨)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