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艺术教学与实践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一生著述甚丰。《少年美术故事》是丰子恺先生于1936年为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所写的美术启蒙连载故事,从这一年1月10日的创刊号开始,每月两期,每期必载。丰子恺先生一共写了24则小故事,把许多美术基本常识用贴近少年生活实感的故事形式娓娓道出。
1936年,距离蔡元培先生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已将近20年,37岁的丰子恺已是儿女成,也正处在他于故乡所建的缘缘堂静心创作、写生,“不知春去几多时”的隐居时期。这些美术故事可以说是丰子恺先生为人师、为人父后在美术教育和教学上的思考、实践与体会的整体呈现。透过主角女学生柳逢春的视角,讲述了她从小学六年级下学期升上初中一年级那一年生活与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故事,深受少年喜爱,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最近十多年,这些故事与丰子恺先生于1937年上半年连载的音乐故事被众多出版社合集再版,印次不断攀升,甚至列入高年级小学生的必读经典书目之一。这些故事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后的当代依然具有阅读价值和启蒙意义,我们依旧在享用丰子恺先生教育思想的恩泽。然而,对丰子恺先生在这些故事里传达的美术教育思想却鲜有研究,稍有涉及的也仅停留在读后感的层面,相关论文更是空白。本文将对《少年美术故事》中的美术教育思想进行挖掘研究,并探讨其对当代学校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丰子恺散文
一、 源于生活,回归生趣,寓学于乐
美术在生活中产生,亦服务于生活。美术的教学亦不应该脱离生活,它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的真实教育,“它有赖于协作与合作,而不是用所谓的专家的意见或其他专制的、自上而下的做法指导教学”,这是“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1],这种美术教育思想在《少年美术故事》中俯拾皆是。《儿童节前夜》中,逢春与弟弟在切山芋块吃的过程中偶然悟到刻印山芋版画制作书签,用作儿童节纪念物。从画面内容、构图方式、彩搭配、制作方法到如何分工,都是三个小学生讨论并协作完成的,虽是第一次接触版画,许多知识性与技术性问题都在三人的合作尝试中一一解决了,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令人满意。接下来的《踏青》,他们三人又在大自然的明媚春景中生出了利用三原做出彩丰富的套版画的主意,整个创作过程在玩耍中就完成了。
这种热爱美术的内驱力不是来自教师自上而下的指导教学和任务布置,完全是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自愿自觉把美术与现实相互联系起来的行为,充满了生机与乐趣。这也是丰子恺先生对学生的启发:美术的学习与表现可以在课堂之外完成,创作的灵感会在生活中闪现,美术知识可以
论丰子恺《少年美术故事》
中的美术教育思想及当代意义
文/梁方晓
摘 要:《少年美术故事》是丰子恺在1936年为杂志《新少年》撰写的系列美术故事,把少儿阶段应具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巧妙地融汇在24则小故事里,其中蕴含的美术教育思想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故事透露出来的美术教育理念,依然为我们提供着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丰子恺;少年美术故事;美术教育;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