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二、教材分析
《孤独的牧羊人》是曾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它以“戏中戏”的方式出
现,表现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 5 6 7 i)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之一。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性情活泼好动,且有小部分音乐欣赏作品的积累,大致能从节奏、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但对外国民歌的风格特点还不甚了解,然而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对节奏明朗、曲调欢快的器乐曲往往比较敏感和青睐,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更是如鱼得水,《孤独的牧羊人》这首节奏明快的作品较能迎合低中年段学生的口味和兴趣,教师基于此特点有效利用音乐游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蓝约德尔调”的风格。
四、教学目标
1、欣赏中、英文版的《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诙谐有趣、轻松活泼的情绪特点。
2、通过对歌曲衬词的学唱和律动感受美国乡村音乐“蓝约德尔调”的风格。
3、用各种音表现歌曲中的角,在演唱中感受音的表现力。
五、教学过程:
(一)熟悉旋律初步感受
雪绒花教案1、教师引领学生在《孤独的牧羊人》口哨曲中进行律动,熟悉歌曲的旋律。
2、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创编节奏,体会歌曲中八度音程的大跳。
3、把学生的创作连接起来进行视唱(采用多种方式连接,如③③④或②
④②④等等),熟悉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设计意图:在律动中熟悉《孤独的牧羊人》歌曲旋律,对歌曲的情绪、旋律和风格有初步感知,通过八度音程的节奏创编和接龙视唱,体味大跳的音乐感觉,而八度音程的大跳是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之一。)(二)感受体验深入欣赏
1、聆听歌曲第一段——寻牧羊人的歌声。
a、跟随老师律动,衬词部分踏地不动并大声的唱起。
b、再次聆听,选择一个漂亮的动作把自己对歌曲衬词的理解表现出来,其他地方踏地不动,并无声歌唱。
c、把自编动作于表现中和同学分享。
d、说说衬词部分的特点,老师简介这种音高跳度大,真假声结合的歌曲是一种美国乡村音乐,它的名字叫“蓝约德尔调,大家所唱的都是“衬词”。
e、学生模唱衬词部分,用一手势表现音高的跳进。满足学生继续表演的欲望,欣赏歌曲的同时不但模唱衬词,还要表现动作。
2、聆听歌曲第二段——来做牧羊人的朋友。
a、接下去听,说说与另一段有什么不同?(音变了)。
b、再听,模拟变化的音,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引导学生注意音上的特点,并说说歌曲中有哪些人物,这样演唱对歌曲中的人物表现有何作用。
c、各自选择一种声音模仿角,再次表现时让歌曲声音彩丰富,歌声表现出许多牧羊人的朋友,让他不再孤单。
3、聆听歌曲三四段——分享牧羊人的快乐。
a、语言引导(有了小姑娘的陪伴,牧羊人的歌声不再孤单了,参加歌曲演唱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了,你们听,怎样的歌声又响起了?)
b、分组阶梯状上行演唱,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声音力度的改变把牧羊人的歌声由远到近的状态表现出来。
c、完整欣赏。
(设计意图:分段对歌曲进行欣赏,每一段的欣赏着手点不同,是让学生从音乐的情绪、节奏、音高、旋律上行等要素来体会歌曲的风格,并通过律动、模唱、游戏等手段引领学生关注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表达情绪和情感,并用肢体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三)自由聆听人文感悟
1、观看电影版本的木偶剧表演。
老师:在一部电影里,有位善良的家庭教师玛利亚也带着她的学生帮助牧羊人摆脱孤独。你们看!生欣赏影片片段。
师:这部木偶剧来自一部曾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老师带来几首影片中的优秀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体验这些电影音乐之所以能拿奥斯卡大奖的魅力所在!
2、师生讨论电影歌曲,出示、引导学生选择欣赏《音乐之声》中的其他经典电影歌曲。
《雪绒花》《晚安,再见!》《DO  RE  MI》
3、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享受、体验美的同时能得到审美量的满足,从而自我辨析审视音乐风格,多首的音乐作品的欣赏也让孩子们自由的徜徉在美的天堂。)
教学理念:
“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是新课程音乐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我的音乐教学追求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提倡一种朴素的教育价值观,音乐教学力求回归自然,在繁复中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创造真正属于音乐教育的美。培养学生一种简洁的思维方式,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种简约的审美趣味。
设计思路:
《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美国乡村歌曲,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歌曲来自于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针对三年级的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以及旋律表现更加丰富等音乐心理发展特点。我以情境教学为线索,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视听,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格及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