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八音盒
第一课时唱歌《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雪绒花》,并能用亲切深情的声音演唱。
2、在二声部演唱过程中,感受合唱的和谐美,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3、了解歌曲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雪绒花图片,并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
2、简单介绍雪绒花。
二、感受歌曲
1、聆听歌曲
教师:歌曲是用怎样的速度演唱的?情绪怎样?
2、复听歌曲
你能出歌曲中相同乐句或相似乐句吗?
3、再听歌曲
歌曲是用几拍子写的?你能用简单的律动表现歌曲吗?
三、学习歌曲
1、随琴张口默唱歌曲。
2、随琴用“LU”音默唱歌曲,教师纠正音准。
3、轻声演唱歌词,教师纠正有错误的乐句。
4、集体完整演唱。
5、教师范唱二声部,学生用课堂乐器演奏。
6、教师指挥学生合作演唱二声部。
四、处理歌曲
1、介绍《雪绒花》的创作背景及故事情节,欣赏《音乐之声》中的其他经典之作《孤独的牧羊人》和《DO RE ME》
2、播放《音乐之声》影片中主人公两次演唱《雪绒花》的片段,体会感情的变化,总结《雪绒花》的表现内涵。
3、感情升华,集体演唱。
五、课堂小结雪绒花教案
第二课时欣赏《幽默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音乐想象力与表现力。
2、初步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够随着情绪的变化表现音乐力。
3、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感受音乐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小品吗?小品的哪些特点吸引了你?
二、完整聆听
1、初听,教师提问:整首乐曲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总结《幽默曲》。
《幽默曲》是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气质,表现明朗、愉快情绪的器乐小品,这种乐曲通常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3、复听,划分乐段。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出示主题乐句,哪个音符出现的次数最多?
(2)随琴轻声哼唱主题乐句,思考:休止符有什么作用?
(3)聆听,主题乐句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感受音乐轻松跳跃的情绪,用简单律动来表现音乐。
2、第二乐段
(1)聆听
和第一乐段作比较,第二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2)再听,本乐段的力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让你联想到什么?
3、第三乐段
(1)聆听,第三乐段和第一乐段比较,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随音乐自由表现。
四、完整聆听
(1)总结作品的结构图示。
(2)播放视频,完整聆听,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表现。
(3)介绍视频中的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
五、拓展延伸
(1)总结本节课欣赏的《幽默曲》作者与创作背景。
(2)欣赏钢琴独奏和演唱版的《幽默曲》,感受不同的风格。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欣赏《音乐瞬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并欣赏他的作品《音乐瞬间》。
2、在欣赏和音乐表现中使学生们感受间“瞬间”的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3、通过音乐表现,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讲舒伯特的故事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外国音乐家的名字吗?”他就是——舒伯特。
二、了解舒伯特及其作品
多媒体出示舒伯特肖像,同时播放《音乐瞬间》。
三、完整聆听
1、初次聆听,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钢琴)
2、教师揭题,出示作品名称——《音乐瞬间》。
3、再次聆听,感受作品的速度、情绪
速度:小快板情绪:欢快、活泼、具有舞蹈性
4、教师引导学生边聆听,边观察曲谱,分析曲式结构。
四、分段聆听
1、引子部分
引子一共几个小节?(2小节)
学生模仿钢琴演奏手法:半分解音形,轻快,跳跃。
2、第一乐段
聆听节奏的特点
聆听音乐,观察乐谱,感受装饰间的作用。
随教师演奏哼唱旋律。
3、第二乐段
随音乐画旋律线。
随教师钢琴演奏哼唱旋律。
4、第三乐段
聆听旋律,感受转调的彩。
随音乐做动作,感受全曲高潮乐段的速度、力度变化。
5、再现段
6、尾声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转调的彩。
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尾声部分的变化。
五、整体复听,深度体验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安静聆听。
六、完整表现
随音乐用拍手、跺脚、演唱旋律、哼唱旋律、画旋律线等方式表现乐曲。七、对比聆听弦乐重奏《音乐瞬间》
对比钢琴演奏的《音乐瞬间》,比较它们的不同?
八、教师小结
第四课时欣赏《图画展览会选曲——两个犹太女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想象进行简笔画创作,了解“音画”这一概念。
3、能够对作者穆索尔斯基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都参加过什么样的展览会?参观展览人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
二、欣赏《音乐瞬间》
1、初听《音乐瞬间》,学生选择速度随音乐做漫步动作。
2、进入漫步主题
出示课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3、了解作者——穆索尔斯基
4、分析《漫步主题》
(1)聆听音乐:主奏乐器是什么?
(2)师生模仿小号声音
(3)随钢琴伴奏,视唱音乐主题。
三、欣赏《两个犹太女人》
教师:伴随着“漫步主题”,我们来欣赏《图画展览会》中展出的最有意思的作品——《两个犹太女人》。
1、听音乐,请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表现的两个人物是什么样的?
2、教师总结介绍这两个人物。
3、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中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辨别哪一个是富人主题,哪个是穷人主题。
4、用两种不同的线条分别扛我所听到的两个主题,随着音乐哼唱。
5、分析音乐
富人主题:低、中音区,木管与弦乐器同时演奏,出其不意
穷人主题:高音区,音明亮、尖细
6、整体复听,深度体验
音乐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穷人和富人相遇,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就通过音乐来感受。
7、教师小结
穆索尔斯基通过他的音乐刻画了一穷一富两个人物形象,通过他们之间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的控诉。由此,我们能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拓展——简笔画创作
请同学们拿出纸张和笔,根据刚才的分析、欣赏,当场进行简笔画绘画。
第五课时唱歌《苏姗娜》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苏姗娜》,初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苏姗娜》,表现朋友之间真诚的情谊。
3、欣赏美国乡村音乐经典曲目《乡村之路》和《我们拥有了爱》,进一步感受美国乡村音乐多元的风
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聆听英文版《苏姗娜》走进教室,感受音乐,熟悉歌曲。
2、聆听中文版的《苏姗娜》,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3、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描述出歌词所表达的内容。
二、解决难点节奏及主旋律
1、教师敲击节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不同的节奏。
2、根据以上两种节奏的掌握,尝试着敲击出以下节奏,注意弱起的练习。
3、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尝试视唱歌曲。
三、学习新歌
1、分乐句随琴哼唱歌曲,出相同乐句。
2、哼唱时注意附点、弱起、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
3、完整视唱曲谱
4、填词轻声完整演唱歌曲。
四、处理歌曲
1、聆听黑鸭子组合演唱的《苏姗娜》,感受她们轻松、愉快的歌声,并尝试其轻松、愉快的演唱风格。
2、聆听男生四重唱《苏姗娜》,感受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并尝试其轻松、灰谐的演唱风格。
五、拓展
1、美国乡村音乐简介
2、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伴奏乐器(小提琴、班卓琴、吉他、口琴)
3、欣赏美国乡村音乐的代表性作品。
(1)欣赏著名歌手约翰。丹佛演唱的《乡村之路》。
(2)欣赏被誉为美国乡村音乐之王的丹。威廉姆演唱的《我们拥有了爱》。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