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1、人地和谐——本课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促进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美在青藏——图文并用、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尽显青藏地区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课堂之美,在美的氛围中学习、陶冶情操。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和地位: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一切地理要素都受到它的严重制约。高寒牧区、“谷地”农业是本区农牧业生产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的第一节。学生在学习世界区域地理及中国三大区域地理之后,本课是在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而进行实际运用的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青藏地区地形”图、“青藏地区农业分布”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的能力;搜集、运用相关地理资料,提取有用信息来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学生区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利用模拟“大美青藏”之旅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大美青藏”的旅程过程中,感受青藏地区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课标分析】
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原因;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认识区域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次“大美青藏”之旅,通过这次旅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地理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大美青藏的旅程中,感受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1、优化学习方式:化课堂学习为旅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课程学习,同时探索区域地理新的学习模式。
2、课堂教学资源的挖掘:在教师现有的课程资源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掘学生当中蕴藏的课程资源:班级同
学个个身怀绝技,有擅长藏族歌曲的同学;有会跳藏族舞蹈的同学;有善于查阅、整理资料,制作课件的同学;还有文笔好,语言生动、优美的同学。还有亲自去过青藏地区的同学。挖掘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让学生动起来,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学生制作PPT;“大美青藏”旅游手记。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要去西藏》。
提出旅行计划:沿青藏铁路欣赏主要景点。
设
计意图:
通过天
籁般动
听的歌
声将学
生带入美丽而神奇的青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设计旅程,学习新课:
一、考虑环境特征,准备旅行物品
学生在旅行手册中,写出背囊中准备的物品及理由。
防寒衣物(如:冲锋衣、羽绒服)——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
常用药(如:感冒药、创可贴、肠胃药)——在高原地区预防感冒很重要;
预防高原反应的物品和药品(如:氧气袋、红景天)——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
防晒护肤用品(如:太阳镜、遮阳帽、防晒护肤品)——青藏地区日照长,太阳辐射强;
登山用品(如:登山杖、登山鞋、手套、登山包)——青藏地区多山,是登山者心目中的圣殿。
设计意图:在准备旅行物品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认识,较图表、资料分析更易被学生接受,且乐于参与其中。
二、大美青藏之旅,感受青藏之美
第一站——西宁站:游青海湖,感受湖水之美
1、学生介绍:青海湖及青海湖主要的旅游景观。
2、欣赏游记,感受青海湖湖水之美。
游记:湖还远着呢,但闻名暇尔的青海油菜花却铺天盖地的向我们扑来了!你根本无法看清得哪一处的景更美,那种震撼你的感觉甚至根本来不及去回味,就这样一波接着一浪的向你袭来。你只有瞪大双眼,张大你的嘴,任由它这样肆
虐的向你展现那塞外油菜花特有的野性美。它用最抢眼的明黄构成的最具视觉冲击的美丽,横冲直撞的扫荡着你所有的视觉角度。更何况,高原的彩本来就是特别的到位: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滩,黑、白参杂的牛羊,明黄耀眼的油菜花,红白相间的毡房……所以,就算你用“目不暇接”四字也根本无法形容你此时的感受。(摘自网络:诗景红叶的博客)说课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文字的冲击,体验青藏地区的湖水之美,也享受到了蓝天、草地、牧场、农田的美丽。通过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既让我们陶冶情操,又让我们认识了青藏地区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特点。
第二站——沱沱河:游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感受源头之美
1、学生展示: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主要的旅游资源。
2、教师补充:中国志愿者保护藏羚羊协会。指出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有生态环保意识的希望。
设计意图:感受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特有的生物物种、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为理解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后面《三江源地区》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三站——唐古拉站:感受山川之美
1、欣赏歌曲《天路》:学生现场演唱。
2、知识呈现:学生介绍唐古拉山口、青藏铁路等。
3、交流感受:结合青藏铁路几个世界之最,写出内心的敬畏。
设计意图:理解青藏地区地势高的特点,以及在高海拔的条件下,给交通建设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理解青藏地区因高而寒的独特自然环境,因高而寒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的其他特征。
第四站——拉萨:感受文化之美
1、亲历拉萨的同学展示所见所闻。
2、学生课件展示、讲解青藏地区的礼仪、服饰、民居、饮食等民俗文化。
3
、教
师拓
展:
经幡、唐卡、玛尼堆等藏族文化。
4、知识落实:读“青藏地区农业分布”图,师生共同总结青藏地区的农牧业分布特点,出青藏地区主要的畜种和农作物,理解本区的农牧产品独具高原特。
5、八角街购物:学生谈给亲朋好友带哪些旅游纪念品——独具高原特的农副产品、藏刀、藏药、佛珠、唐卡等等。
设计意图:感受青藏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体会青藏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五站:和谐之美
在前四站湖美、水美、山美、人美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次旅程,交流此次旅程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思维上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感受人地和谐,美在青藏。
课堂小结:
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里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震撼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感动于这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期待有一天,大家能打起行囊,走进这片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我要去青藏。
学生跳藏族舞蹈:《我要去西藏》,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同学们在兴奋和期待中结束了这次大美青藏之旅。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总结,关注青藏地区的自然与社会文化,逐步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和谐
青藏地区
高寒
自
然
人
文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两点:
1、用旅游的方式设计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师生共同旅游的形式展现。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愉悦、乐在其中,师生从不同的视角认识和欣赏青藏地区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提升了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在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旅程中发现地理,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欣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美画卷下,形
成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以旅游的形式设计本课教学也是区域地理教学方式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为同一类型的课程设计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
2、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学生中蕴藏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生通过课件展示、景点介绍、游记欣赏、民俗讲解、歌舞展示、感悟分享等等,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
学生游记节选:“和谐、宁静、祥和、清新、自然,心灵的旅程,内心的洗礼”;“青藏地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处处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也同样提醒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不要把这块净土的环境破坏了”;“青藏地区湖美、山美、水美、人美,这次旅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和谐之美。大美青藏也是我们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也应该珍惜这片宝地,保持这里的生态环境和珍稀动植物,创造和谐家园”。通过“大美青藏“之旅师生共同感受、分享了作为“山的顶点、水的源头、生命的和谐家园的第三极”,可以说课堂教学是非常成功的。
受时间限制,本课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动还不够深入,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思维性讨论”的气氛不足,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学生在表演藏族歌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