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赏析
在诗歌的赏析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把教师和学生当作是参与者,实际上,我们常常忽视了另一个人物——作者,尽管作者出现在教师、学生面前的仅仅是一部作品,但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往往对作者的诗歌创作有直接影响。因此,了解作者对赏析诗歌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所谓“愤怒出诗人”,诗歌本身就是作者当时心境、感情的一种表现,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经历,就会对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较直接、准确的把握,避免花较多时间像玩捉迷藏一样去揣摩作者的心态,有利于将时间放在享受作品给人的美感上。
例如,李清照笔下大多词清调苦,流露的感情婉转深挚,多有今者盛衰之愁,个人身世之悲。在初中课本中以《如梦令》(争渡,争渡)和《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为代表,两首词的感怀基调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学生了解李清照前后生活经历,写前一首时,元尚未侵宋,南宋偏安一隅,李清照嫁入相府,身为贵妇,且与丈夫志趣相投,由此,这首词词风轻快,基调洋溢着愉悦,悠闲之情就比较好理解了,而《武陵春》则是金兵南侵,作者只身流落金华,加之见到丈夫赵明诚死后遗作《金石录》,睹物思人,对“物是人非”一句,就能容易明白作者的内心感受,而“载不动许多愁”一句的理解就不仅仅是停留在作者这个形容用得好的评价,联系她的身世,更能体会到李清照这句中包含的无尽愁苦。
二、有助于对诗歌中遣词造句的品味
名篇佳作,不乏用字遣词精妙的地方,诗歌也常有这些关键词大放光彩,为人津津乐道。
这也是学生赏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了解作者,有助于对这些精词妙字的内涵有较深刻的体会。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于学生来讲,只知道杜甫是一个大诗人而已,不了解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经历,就不易理解溅、惊的用意,甚至可能有作者用错之感。这时就需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生活处境,与妻子分离,被羁长安,眼望繁华一时的大都会长安短短几个月里就变成一片废墟,“感时花溅泪”中的“溅”不言而喻包含作者的无限感叹了,而妻子、儿女音讯全无,生死不知更从“惊”中表现作者的担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