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
    ①玉笙:笙这种乐器的美称,喻珍贵的管乐器。
    ②《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3分)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由赏春到伤春的变化。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译文:
如梦令赏析    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的涟漪。天寒手冷,玉笙冰凉,但吹笙的人却亢奋地吹起《小梅花》曲子,声音宏亮悠扬,响彻天空,听者都感到激越、雄浑,春意盎然。人们都说,照这样吹,这样吹吠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潇洒清秀。
    【赏析】: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是北宋词人秦观所作的词,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触动了怀人的心绪。“小梅”一曲,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皇甫松《梦江南》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①兰烬:烛火的灰烬。
    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
    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
    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1)“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简析。(3分)
    (2)诗中“闲”字值得玩味,妙在何处?(3分)
    试题答案:
    (1)更深、烛尽、光微,屏上的红蕉(美人蕉)昏暗模糊。这样的景物(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为下文寂寞难耐的思乡做了很好的铺垫。
    (2)答案一:“闲”字本为悠闲之意,在此表现的却是身闲心不闲。闲暇之余,寂寞难捱的思乡之情不时涌上心头。闲时而无闲情,身与心的矛盾越发突出了思恋之苦,一个“闲”字,让思乡欲罢不能。
    【参考答案】:二:明明对江南(家乡、恋人)思得苦,恋得深,以至于频频入梦,却偏偏以“闲”字遮掩,愈是轻描淡写的掩饰,愈是貌似不经意的真情流露,就愈浓烈地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牵挂。“闲”字之妙,妙在“欲盖弥彰”。
    译文
    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萧萧的夜雨尽情的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赏析】:
    皇甫松以《梦江南》为题,共写了两首词,这里所选的这首,是一首记梦之作,主要写作者在某个夜晚所做的一个梦,一个和江南有关的梦。
    词作层次清晰,前两句写未眠之前的夜景,也就是室内的景物:灯芯已经燃烧完了,这暗示着夜已经深了;没有了灯光的映照,屏风上描画的红美人蕉也暗淡下去了。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之中,也显现出了夜晚的宁静,也正是在这一片静谧之中,才有可能做出一个境界优美的闲梦。后三句主要就是对梦境的描画:梅子黄时日日雨,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他乘着一艘小船,在潇潇的夜雨声中,吹着笛子漂浮在水面,同时岸上驿站旁的桥边,又不时传来了一阵阵的柔声细语。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阅读答案附全诗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江南江北送君归。
    (1)分析第一句所写意象及各自的作用。这些意象与题目有什么关系?(4分)
    (2)第三、四句历来备受赞赏,试分析其手法和表达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杨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烘托了送别的氛围;(1分)渡头,点明送客的地点;(1分)行客,用行人稀少营造了送别时的凄清情境。(1分)这些意象都扣住了题目中的“送”字。(1分)
    (2)第三、四句用了比喻(或想象、或即景抒情)、拟人的手法。(2分)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2分)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2分)
    [译文]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
    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
    我的相思就像春一样,
    从江南到江北送你回家。
    【赏析】:
    《送沈子福归江东》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杨柳起兴,关合送别情事;又以春比喻相思之情,言其如影随形,无处不到;且以春之清丽和暖喻人间友情,亦颇宜人。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等,虽手法相同,然情味凄苦有异。这首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感情真挚,语言明快,风格清丽,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最后两句,想象奇妙,余音袅袅。清人马位《秋窗随笔》评曰:“最爱王摩诘‘惟有相思似春,江南江北送君归’之句,一往情深。”
    王维大约在公元740、741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事迹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
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