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 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③。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2.古诗阅读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6.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
(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如梦令赏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 品味“蒸”和“撼”的妙处。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隐喻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
8.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人用“__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2)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B.首联“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D.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诗人在个人前途无望时的失落与悔恨。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经问世,立即被人称道,并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
(清)李葂
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②, 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②紫蒲:紫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
(1)诗人描写了夜归时看到的明月、、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流露出之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颔联(第二联)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结合诗句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包含的思想感情。
(2)全诗紧扣“苦”字来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卖炭翁有哪些“苦”?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 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4.古诗阅读
遣 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 细雨更移橙③。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15.古诗鉴赏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16.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7.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光悦鸟性________但余钟磬音________
(2)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营造了____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趣。
18.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