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幼儿大班教学反思
大班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过程中"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该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活动,幼儿在分东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数的分合关系;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了记录方法并化数的分合知识:在帮玩具家人时运用已有经验解决了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提供玩具让幼儿操作,同时通过猜拳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猜拳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活动过程充满挑战,幼儿跃跃欲试;猜拳过程需要两人的磨合,能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
    幼儿只有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才能逐渐体验到数学的意义。幼儿只有在不断接受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信心,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帮玩具家人"的游戏任务是让幼儿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当教师问及怎样才能知道气球中的秘密时.幼儿充分运用已有经验完成了任务,满足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玩具的活动远没有结束,教师可以在节日里提供各种颜和形状的玩具让幼儿分类、数数,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玩具,统计不同特征和种类的玩具,并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总之,教师应努力让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核心,将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有机整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相
关经验,并逐步提高思维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袁东
    篇二: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有趣的图案
    活动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一、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有趣的图案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
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着每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
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一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不同,还真的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一"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
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涂、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时会主意到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
中才能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篇三: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学反思:小熊赏月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
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
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在活动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整改方案如下:
    一、进场部分。将原来的律动换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图片的改进。图片增加了两幅,更好的体现了故事情节。在入场后请孩子集体观看图片,把看见的记在心里,激发的孩子接下来排图讲述的兴趣。
    三、由原来推选代表上来讲述故事改为孩子自愿上来。这样更好的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宽松自由的表现环境。
    四、幼儿在倾听完我的讲述后,设计的一些问题更精练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觉中说教成分会加重,重新设计后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有机的和平时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通过说,去体会从中的科学道理,以及人生态度。
    五、结尾部分,将歌词重新的创编,围绕着小熊三次捞月亮所用的道具进行修改,让孩子在课后多熟悉这首歌旋律。
    篇四: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飞翔的塑料袋》
    《纲要》指出:"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塑料袋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风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就会随风而飞。《飞翔的塑料袋》就是结合我们现在进行的主题《我想飞》而组织的一个健康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探索塑料袋的不同玩法,尝试抛高和投远的动作,体验玩塑料袋的乐趣。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会飞吗?
    点评分析:这是活动导入部分,为的是激发幼儿对"飞"的兴趣,引出后面的课题。
    二、出示塑料袋,探索各种各种不同的玩法。
    1、 塑料袋可以怎么玩?
    2、 幼儿自由玩塑料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 集中讲述玩法。
    点评分析:在自由探索部分,孩子们的玩法比较单一,抛高和投掷的动作经引导才想到。
    三、尝试抛高。
    1、 讨论:怎样抛的高。幼儿自由尝试。
    2、 请一个幼儿与老师比赛抛高,引导幼儿发现折叠打结后抛的高
    3、 幼儿尝试练习。
    点评分析:因为下雨在室上的缘故,抛高受到环境限制,孩子们稍稍用力,塑料袋就碰到了天花板。尽管如此,孩子们仍旧玩的很开心。
    四、尝试投远。
    1、 塑料袋除了可以往上抛,还可以怎么玩?
    2、 幼儿自由探索尝试,请个别幼儿示投掷动作。
    3、 集中讨论,为什么他投的远呢?
    4、 幼儿模仿练习,再进行投远比赛。
    分析:这个环节是在抛高的基础上练习投掷。先自由探索尝试,再出如何投远的技巧,再练习,最后进行比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后的竞赛环节让活动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