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反义同字词现象探微
作者:刘姣
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21
        要:古汉语中存在"反义同字词"现象,即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它与历代所论"反训"有所区别。本文依据冯浩菲和马景仑教授的观点,对"反义同词""反训"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并对"反义同词"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阐释。
        关键词:训诂 反训 反义同字词 类型
        一、训诂及其方法
        (一)何谓训诂
        训诂学是研究解读古书字、词、句意义的学科。
        “两个字的意义本来是有区别的。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训,说教也。说教就是通过解释进行教诲。教诲要讲清楚道理,因此又引申出解释的意思。
        《说文》把字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解释为: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二字连用表示解读前代典籍,起源于汉朝。《汉书》里面写作训故,其余文献典籍则多作训诂古的反义词是什么”[1]
        唐宋时期的学者对二字连用多采取分别解释的方法。如邢昺《尔雅疏》解释郭璞《尔雅叙》的通训诂之指归就袭用了孔颖达的说法:
        诂者,古也,通古今之言使人知也。训,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清代一些学者则认为这是同义连用。王筠《说文句读》将《说文》的字断句为诂,训。故言也。并加以解释说:
        谓训诂同义也。《尔雅》释诂、释训虽分两篇,义实同也。
        我们认为,连用和先秦时期单用不同,它表示解释古书的词句。[2]
        (二)训诂的施用方术
        齐佩瑢先生认为以语言释语言之方式不外乎三种:音训、义训、形训。
        以上三种方式,都不外乎就音就义两方来立说,下面分音训和义训两项阐述,形训暂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