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针对三年级学生设计的《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的教学设计方案:
###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习并掌握《乞巧》和《嫦娥》两首诗中的生字新词,如“乞巧”、“霄”、“渡”、“嫦娥”等。
关于七夕节的经典诗词  - 能够准确诵读诗歌,并通过多次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吟咏、配乐朗诵等方式感受古诗词韵律美和意境美。
  - 运用小组讨论、情境再现等方法解读诗句,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故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兴趣和热爱,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 通过学习《乞巧》,让学生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培养他们尊重传统节日习俗的意识。
  - 通过学习《嫦娥》,引导学生领悟古人对理想境界的寄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意,掌握相关词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 教学难点:通过诗句的解读,引导学生体验和想象诗歌中的艺术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 创设情境,讲述七夕节(乞巧节)和中秋节的来历及有关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教授**
  - 讲解《乞巧》的作者林杰及其创作背景,逐句解析诗句含义,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七夕之夜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心灵手巧的情景。
  - 同样讲解《嫦娥》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分析诗句描绘的嫦娥升天后孤独凄美的景象,以及人们在中秋赏月时寄托的美好愿望。
3. **实践活动**
  - 组织学生进行分角扮演,重现诗句描述的场景。
  - 开展诗词配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诗句内容绘画,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记忆。
4. **巩固提高**
  - 引导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采用分组竞赛或个人展示的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 设计填空题、解释词语意思等书面练习,以检测学生对关键词汇和诗意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课所学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回顾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和神话传说对学生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
### 四、课后作业
- 完成关于两首古诗的拓展阅读,查更多相关的诗词和故事资料。
- 鼓励学生回家向家长复述诗歌故事,或者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