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1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
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
生:学生代表发言(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
产量高;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师:回答的很好,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方地区。(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师:课件展示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师生互动
1.让学生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中,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12页至13页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思考: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黄土高原的范围师:请画出教材13页第一段和第二段。
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
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过渡: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以下两幅图(课前准备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师: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
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师:播放视频《黄土高原》
提问: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
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学生回答: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小结: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及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四、课堂练习
1.北方地形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春小麦、水稻、棉花
C、冬小麦、玉米、大豆
D、冬小麦、大豆、甜菜
3.制约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土地肥沃
B、光照
C、水源
D、气温
4.北方地区的农业耕作制度是()
A.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5.黄土高原的主要治理措施是()
A.兴建南水北调工程
B.改良盐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C.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粮食生产
D.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五、作业布置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是什么?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
1、认识北方地区图
2、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3、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1)东北平原
(2)华北平原
(3)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