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原⽓候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陕西黄⼟⾼原南北介于北纬34°10’⾄39°35’之间,跨纬度近5°多,处于中纬度范围内。纬度位置决定了全区的热量带以暖温带为主,具有冬冷夏热、冬夏温差⼤的温度特点。同时由于各地纬度的差异,从南⽽北太阳⾼度⾓由⼤到⼩,形成南北⽓温的差别。若考虑太阳⾼度⾓与理论⽩昼时间长短的季节变化,则夏季南部⽐北部太阳⾼度⾓⼤,⽽⽩昼时数却较北部短,结果天⽂辐射量却相差不⼤;冬季则相反,南部太阳⾼度⾓仍较北部⼤,⽽⽩昼时数也较北部长些,因⽽天⽂辐射量相差较明显。这种天⽂辐射量的季节差异,是造成陕西黄⼟⾼原夏季⽓温南北相差不⼤,冬季相差较⼤的⼀个原因。
陕西黄⼟⾼原⼜位于我国北部,纬度介于东经107°30’⾄111°15’之间,东西跨经度3°45’向东及东南靠近⽓候湿润的亚洲⼤陆东部沿海区,向西及西北靠近亚洲⼤陆腹地⼲燥区,处在沿海与内陆之间的过渡位置,因⽽同时受海洋及⼤陆的影响,⼲湿程度上处于明显的急剧变化的地位,使这⾥表现出以半⼲旱为主的⼤陆性季风⽓候。
陕西黄⼟⾼原太阳总辐射量在5.04×105~6.09×105焦尔·年之间,⽐关中约多63×103~147×103焦尔·年,⽐陕南汉江⾕地约多84×103~168×103焦尔·年,是陕西省太阳总辐射量最⼤的地区。
⼤⽓环流在⽓候形成中的作⽤⼗分显著。陕西黄⼟⾼原由于中纬度位置及海陆关系所决定,即明显受季风环流所影响,⼜具有西风环流的表现。
近地⾯层⼤⽓,冬季由于⼤陆迅速冷却,冷空⽓堆积形成⾼⽓压,位于蒙古⼈民共和国两部的蒙古⾼压,成为欧亚⼤陆最强⼤的冷⾼压,它每年10⽉出现,1⽉最强,4⽉消失,是控制陕西黄⼟⾼原及我国绝⼤部分地区的⼀个重要⾼压系统。近地⾯层冷⾼压在⼤陆上积累形成后,冷空⽓⼀次⼀次地向东和东南侵袭,陕西黄⼟⾼原则是其必经之地,使冬季天⽓产⽣时冷时暖的变化。冬季控制陕西黄⼟⾼原近地⾯层的⽓团主要是极地⼤陆⽓团及变性极地⼤陆性⽓团。它们的性质寒冷⽽⼲燥,所含⽔汽少,形成降⽔甚微,极地⼤陆⽓团⾃西北向东南的移动构成冬季风。每当新的极地⼤陆⽓团侵⼊,与变性极地⼤陆⽓团交绥,便形成寒潮锋,常引起陕西黄⼟⾼原强烈降温和⼤风天⽓,但因空⽓⼲燥,⾬雪却较有限。冬季源于北冰洋及欧洲的强冷空⽓时常侵⼊我国,陕西黄⼟⾼原为其必经之地,可在较短时间内⼤幅度降温,构成寒潮天⽓。
夏季,低层⼤⽓中蒙古⾼压不复存在,⽽印度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压是两个重要⽓压系统。它们共同作⽤,影响着陕西黄⼟⾼原的天⽓。印度低压⼀般于5⽉出现,7⽉最强,9⽉消失,其出现与消长取决于⼤陆增温的程度。陕西黄⼟⾼原位于它的外缘。太平洋副热带⾼压脊为我国东南季风的源地,陕西黄⼟⾼原夏秋季时可受到其影响,但程度已显微弱,远不及我国东南各省。夏季陕西黄⼟⾼原地区所属的⽓团有热带⼤陆⽓团和热带太平洋⽓团。前者禀性⼲燥、炎热,在其控制下,天⽓炎热⽽少⾬,后者性质湿热,其移动表现为东南季风,夏秋季节可为陕西黄⼟⾼原带来较多⽔汽,造成降⾬。
春、秋为过渡季节,冬、夏不同的⽓压活动中⼼可同时存在,近地⾯⽓流变化复杂,天⽓多变,表现为
春季⼲燥,常出现风沙天⽓,秋季仍可受到太平洋副热带⾼压系统影响,降⾬偏多。
西风环流主要表现在这⼀区域的上空。冬季⾼空为西风⽓流所控制,仅在1500⽶⾼度上,因受到青藏⾼原影响,陕北处于⼀个⽓流辐散区内,表现为东北⽓流,夏季⾼空亦为西风⽓流所控制,但由于整个⾏风带北移,⼜受夏季风⼲扰,在1500⽶⾼度上,陕西黄⼟⾼原同时受东北⽓流和东南⽓流影响。
地形及地表状况在⽓候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陕西黄⼟⾼原平均海拔⾼约1000~1200⽶,⾼低差异不⼤,没有⾼⼤⼭脉。位于西部的⼦午岭,⼀般海拔⾼仅1500⽶左右,最⾼峰洪峙梁也只不过1845⽶,北部的⽩于⼭也只1823⽶,整个⾼原顶⾯⾼度变化不⼤,这样的地形状况有利于⽓流的运⾏。但⼀些略⾼的⼭地对降⽔的影响是显著的,⼦午岭阻挡东南来的⽔汽,其东坡降⽔量明显多于其它区域。黄龙⼭也因地势较⾼,降⽔也显丰富。黄⼟⾼原沟⾕密度甚⼤,尽管⾼原⾯与沟⾕相对⾼差不⼤,但对⼩⽓候仍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黄⼟原、梁、卯与沟⾕⼩⽓候的差别,阴坡与阳坡⼩⽓候的差别等。陕西黄⼟⾼原植被覆盖普遍较差,因⽽加剧了⽓候的⼲燥程度。
在上述地理位置、太阳辐射、⼤⽓环流地形与地表状况等要素综合作⽤下,形成了陕西黄⼟⾼原的⼲湿过渡的⼤陆性季风⽓候。
⼆、⽓候基本特征
陕西黄⼟⾼原在中纬度范围内,地近我国的西北内陆,在⼀年中受极地⼤陆⽓团及热带海洋⽓团交替影响,形成⼲湿过
陕西黄⼟⾼原在中纬度范围内,地近我国的西北内陆,在⼀年中受极地⼤陆⽓团及热带海洋⽓团交替影响,形成⼲湿过渡的⼤陆性季风⽓候。全区基本属于暖温带半⼲旱⽓候,仅北部边缘为中温带半⼲旱⽓候。
⽓候的基本特征:①光照充⾜,太阳辐射强;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热;③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迅速,春秋冷空⽓活动频繁,⽓温⽇较差⼤;④夏、秋多⾬,春、冬少⾬,⼀年⼲湿季节分明;⑤年降⽔量不多,降⽔变率⼤,常出现⼲旱;⑥春季风⼤。
四季的⽓候特点是:
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增温快,3~4⽉增温6~8℃,4⽉平均⽓温均达10℃以上,五⽉可达16~18℃。⾬量占全年⾬量的14~20%。春季降⽔量,在北部边缘约60毫⽶,在南部可达100~140毫⽶,南北相差40~80毫⽶。春季冷空⽓活动频繁,⽓温变化剧烈。在3~4⽉间,常有⼤幅度降温,并有霜冻、⼤风、沙尘天⽓。春季发⽣的低温、霜冻对农牧业⽣产⼗分不利。
夏季炎热多⾬,许多地区有冰雹天⽓,平均⽓温19~25℃,季节降⽔量占全年降⽔量的50~60%,北
黄土高原的范围
部长城沿线⼀带约170~290毫⽶,黄⼟⾼原南缘约300~350毫⽶。夏季,特别是6⽉,多冰雹天⽓,宜君6⽉⽇数多年平均1.2天。
秋季凉爽湿润,多霜冻。由于太阳辐射减弱,北⽅冷空⽓侵⼊,⽓温迅速下降,9⽉平均⽓温降到18℃以下,11⽉降到4℃以下,黄⼟⾼原北部11⽉平均⽓温仅在1~2℃左右。其南部在9⽉上旬多连阴⾬天⽓,9⽉中、下旬⾬量⼤⼤减少,⾬季趋于结束,以后全区成为秋⾼⽓爽天⽓。秋季降⽔量占⾦年降⽔量的20~30%。秋季的连阴⾬及降温,对秋季作物的成熟、收获都不利。
冬季受极地⼤陆⽓团控制,天⽓寒冷、⼲燥。1⽉平均⽓温⾃南⽽北在-10~-3℃以下。强寒潮时有侵⼊,造成强烈低温,极端最低⽓温,在陕北长城沿线在-30℃以下,榆林为-32℃。严寒期达50~70天。⾬雪稀少,冬季降⽔量仅占全年的1~3%,约只有10~25毫⽶。